奶粉、奶嘴、奶瓶、尿布、嬰兒車、嬰兒籠、口水巾……

等等,嬰兒籠……是什麼?

上世紀的英美國家流行這樣一個懸掛在窗外邊,專門放嬰兒的籠子。

1922艾瑪·裏德申請專利的嬰兒籠長這個樣子。

像個雞窩?

嬰兒籠早期出現的原因基本圍繞兩點:擁擠的城市和肺結核。

19世紀到20世紀的城市化進程逐漸加快,城市人口從20%增長到70%。

同時在卡介苗問世普及前,無論是成人還是兒童,都受着肺結核的“威脅”,雖然死亡率逐年下降,卻依舊沒有很好的治療手段,而嬰兒作爲抵抗力低弱羣體,更容易受到“攻擊”。

擁擠的城市,加劇了肺結核傳染。

早在1894年,兒科領軍人物艾米特·霍爾特(L.Emmett Holt)醫生就出版《嬰兒的照顧與餵養》(The Care and Feeding of Children)一書。

夏天在戶外曬太陽上課的學生

他的觀念與中國傳統的育兒理念不同,不是將嬰幼兒包裹在厚重的棉衣棉被和溫暖的房間內,而是戴上帽子穿上薄外套讓寶寶適應寒冷環境從而加強免疫力,減少細菌和病毒的侵襲。

並且他表示:新鮮空氣和適當的食物一樣重要。

於是漸漸的人們也覺得,新鮮的流通空氣就是“靈丹妙藥”。

同時,也要多虧二十世紀初的肺結核療養院。療養院大多在陽光充足、空氣清新的山上,病人們常常裹着毯子,一排排躺好集體曬太陽,呼吸大自然的味道。

電影《起風了》截圖

電影《起風了》中的女主角,最後也是因爲肺結核離開丈夫,獨自回到山中療養院,裹着被子在寒雪中躺在戶外,治療結核。

很快,學校也將這場新鮮空氣運動提上日程,學齡前兒童基本都要裹着毯子上課,來抵擋開窗時的寒冷。

1925年的英國

爲了能夠24小時呼吸到新鮮空氣,法律開始允許成年人在門廊下和窗臺邊睡覺,緊接着這種做法發展到嬰兒身上。

媽媽們流行起來買雞籠,以方便將嬰兒掛在窗外曬太陽呼吸空氣。

直到1922年,嬰兒籠的商機被艾瑪·裏德發現,他註冊了第一個嬰兒籠商業專利。

後來嬰兒籠大火,很多報紙爭相報道,大肆提倡:將你的寶貝放進鳥籠裏吧!

大家也覺得好有道理,讓這些缺少草坪草地的嬰兒們,通過這樣的方式獲得戶外的清新空氣與陽光。

街道旁的窗戶上,掛着一個個網格鐵籠,沒有危險意識的小嬰兒,毫不畏懼地在裏面蹬腿揮手,聽着汽車的鳴笛聲。

這種“時尚”一直到20世紀中葉才逐漸消失,而現實的原因尚不明確,我猜可能是媽媽們覺着,倫敦的煤灰和霧霾已經令他們看不到太陽了吧。

也很像老式防盜窗

這樣看起來,今天的嬰兒牀也和嬰兒籠有着很多相似之處嘛。

爲了小寶貝的健康,父母們真是煞費苦心的爲他們尋找健康有利的生活方式啊,遙想當年富裕的波士頓人將嬰兒放在屋頂,波蘭人將孩子獨自放在大雪紛飛的室外睡覺,也是一件大膽又獨到的做法。

不過的確,嬰兒能夠在即安靜空氣又清新的地方休息和玩耍,也是一件十分奢侈的事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