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憲宗時期有一位名將,名叫高駢(pián)。他是幽州(今北京西南)人,祖籍渤海蓚縣(今河北景縣),出身名門望族,祖父是南平郡王高崇文。

年輕的時候,高駢在禁軍任職。有一天,他看見天空中飛過兩隻大雁,便對身邊的人說道:“我如能發跡,便能射中。”說完就彎弓搭箭,朝飛雁射去。結果弓弦響畢,兩隻飛雁應聲而落,它們的脖子被那一支箭貫穿在一起。衆人大驚,從此稱他爲“落雕侍御”。

高駢祖上世代都任禁軍將領,他也從禁軍起家,後得以率軍隊西討南征——平党項之亂,破吐蕃之犯,官至秦州刺史,安南都護。而後又以西川節度使入四川,剿平南詔。再以鎮海軍節度使入江南,幾破黃巢。一時間威名大振,受封渤海郡王。

高駢一生戎馬生涯,立功無數,只可惜晚節不保。他晚年昏庸,深信神仙之術,重用江湖術士,最後上下離心,被部將畢師鐸囚禁並殺死。後來,《新唐書》還將其列入了《叛臣列傳》,不禁讓人唏噓。

高駢不僅是一位勇猛的武將,還頗有詩才。他流傳至今的一首唐詩,叫《山亭夏日》。歷來被認爲是描繪夏至時節的一首名作。

《山亭夏日》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

這首七言絕句以近似白描的手法,向人們徐徐展現了一幅生動的盛夏風情畫卷。時值夏日正午,綠樹之下,陽光照耀下的樹蔭尤其濃密。池塘上映照着亭臺樓閣的倒影,微風驟起,水面掀起了一波漣漪,接着滿園就飄散起了薔薇的清香。

值得一提的是,人們多認爲第三句中的“水晶簾動”是指湖水被微風吹起,泛起的一圈圈漣漪,恰似隨風擺動的“水晶簾”,而非是指生活中掛在門上的“水晶簾”。此外,第二句中的一個“入”字,也堪稱是神來之筆,寫活了池塘倒影的生動景象。

說來也巧,高駢的祖父南平郡王高崇文雖然目不識丁,但是也做了一首詩流傳下來。那首詩的名字叫《雪席口占》。據說當時天降大雪,他手下的一幫文書們都聚在一起做起詩來。他湊上去聽了聽,一時興起,說道,“那我也來一首吧。”然後就隨口唸出了這麼四句來,故名《雪席口占》。

《雪席口占》崇文宗武不崇文,提戈出塞號將軍。那個髇兒射雁落,白毛空裏亂紛紛。

這首詩類似大白話,更是樸實,也不難理解。崇文是高駢祖父的字。他說自己崇尚武功,不崇尚文采。如今提戈來到邊疆成了一名將軍。手下哪個健兒把天上的大雁射下來了呢?原來是天降白毛大雪,隨風亂舞。第三句中的“髇”(xiāo)本意指“響箭”。“髇兒”則是他家鄉幽州的土話,就是“健兒”的意思。

歷史上不知道有多少文人墨客都描寫過寒冬盛夏,但他們大多數人的詩詞,都消散在了歷史的塵埃裏。反倒是高崇文、高駢這祖孫二人,以名將之身,爲後人留下了“一冬”“一夏”兩首上乘之作,堪稱是中華歷史上的一段佳話。(文/世界歷史那點兒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