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主旋律的影视剧不好拍,那么主旋律的综艺更不好拍。

面对当下的脱贫工作,留给影视剧的再创作空间比较大,无论人物还是故事,可以比原型更戏剧一些,也可以综合多个真实人物与故事,重塑一个拥有多个看点的人物形象。

而综艺则讲究真实、有趣。但只有真实,很容易就把扶贫人物拍成纪录片,受众群体窄,扶贫的人物与故事无法被更多人知道。只有有趣,又容易让人产生误解,扶贫工作似乎是件轻而易举、谈笑间便能完成的事,也很容易让观者忘记重点。

国内关注脱贫攻坚主题的综艺节目其实也不少,也都有各自的创新,但为何说湖南卫视推出的《青春在大地》刷新了我的认知呢?

1.形式上,综艺模式的升级

无论是讲主旋律还是关于明星、素人,综艺节目都得有看点才行。素人类的节目,相比较明星参与的节目来说,不论是关注度还是收视率,大多数不在一个量级。即便有个别表现突出的素人类节目,也多是因为争议而引来关注。

讲述扶贫攻坚工作,本身可以看作是一个素人类的节目。但又因为题材的原因,不会允许有争议的存在,这就使得节目在看点的延伸上比较受限。所以,常规操作就是引入明星。

此前的相关综艺节目,多是以明星体验扶贫成果后帮助当地农民卖货为主。看点主要着重于明星的体验过程上:设置不同的环节,或让明星出糗,或让明星之间开展趣味竞赛。

《青春在大地》则进行了模式上的升级,节目由乡村采风和舞台剧表演两大部分组成,由何炅担任“青春发起人”,每期邀请不同的明星去不同的乡村,在不与扶贫榜样见面的情况下,通过在乡村的所见所闻了解自己饰演的人物,最终以舞台剧的形式将扶贫人物与故事呈现出来。

节目虽然同样以体验为基础,但这个体验并不是走马观花如旅游一般,而是将村民引入到节目中。明星需要与村民进行交流,才能去了解村子的变化,了解扶贫干部的付出。这让节目更为接地气,毕竟,村民们是扶贫攻坚工作的真正见证者,也是受益者。

虽然是明星全程参与,扶贫干部在最后出现。但每期的内容,重点都在扶贫干部上:前期了解他,后期演绎他。以点带面,通过人物将扶贫工作、脱贫成效呈现出来。

2.内容上,从物质到精神的升级

脱贫攻坚,发挥核心力量、落地执行的是扶贫干部。

但扶贫干部的付出,是以往同题材综艺节目很少呈现出的内容。

此前的综艺节目,以明星为当地土特产代言、旅游体验的形式,利用明星的影响力,将土特产、旅游产品卖出去。整个过程,类似于当下的直播卖货:选品、体验、卖货。

关于扶贫工作成成效,关注点也多是以钱为衡量单位。虽然脱没脱贫、致没致富,收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衡量标准,但一个乡村的精神风貌有无变化也同样重要。

《青春在大地》利用明星与村民的互动,将这一方面体现的淋漓尽致。

最最重要的是,卖货是扶贫最直接的物质表现,而榜样是扶贫最直接的精神力量。关注扶贫干部,重视榜样的宣传,《青春在大地》开了一个很好的头。

同是扶贫工作,因为地点以及人物不同,而各自有不同的故事及侧重点。有女承父志扶贫接力,有轮椅上的美丽苗族姑娘,也有立志控辍保学的……

塑造典型人物,铸就榜样力量,节目让社会了解这个群体的付出,了解他们将汗水挥洒在大地的青春,对于塑造当下年轻人的时代精神有着积极意义,影响也更为深远。

3.实力派演员演技爆表,增添看点

令人惊喜的还有。

《青春在大地》请来了诸多实力派演员,谷智鑫、杨玏、许亚军、韩雪等等。在体验环节,稍显笨拙的他们带给了我们妙趣横生,在演绎环节,他们则用精湛的演技让我们热泪盈眶。

许亚军演绎的郭建平是台北村的一个普通干部,倒在了工作岗位上。

张雪迎饰演的女儿郭子涵痛哭之后,接棒扶贫。“老郭书记”和“小郭书记”的跨时空对话,催人泪下。

韩雪与王智,泪流满面上演轮椅上的“生死抉择”。

俞灏明几分钟的独白,诉出扶贫干部的艰辛。

面对选择,他会很坚定:能让村子里的人孩子吃上一口肉,这件事值得。

面对困境,他也会有退缩:我想回成都。

热泪之后,《青春在大地》给当下稍显浮躁的年轻一代注入了应该有的青春力量,用时代精神来引领他们的人生方向。

什么才是有营养的综艺节目?《青春在大地》就是答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