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带女儿出去散步 ,路过小巷里王师傅家门口的时候,看见五十多岁的王师傅正蹲在门口忙活着什么。我仔细一看,原来他正摆弄着一小堆煤泥。

我知道,勤俭的人家,冬天烧的蜂窝有碎了的或者是掉下来的碎沫沫,都不会舍得扔掉,而是仔细地收集起来,然后倒上一些水,搅和搅和,做成一小块一小块的煤饼,等干了以后和成块的蜂窝掺和着烧。可是王师傅的那堆煤泥也太少了!看样子只能勉强弄出两个小小的煤饼子来。但王师傅却丝毫不介意煤泥少得那么可怜,仍然仔细地摆弄着,仿佛他摆弄的不是一小堆煤泥,而是一些珍贵的宝贝。我不禁有些纳闷,忍不住对王师傅说:“王大爷,这么一点碎煤渣,扔了算了,还用费这么大功夫!你的退休工资那么高,还在乎这一点煤渣吗?”“姑娘,你大爷可不是心疼这一点煤渣,而是心疼这些煤矿工人付出的血汗。你年轻,你也没下过煤矿,你不知道煤矿工人挖煤要付出怎样的代价!有时,他们是要搭上命的!我年轻时去煤矿参观过,我可知道他们遭受的什么样的罪!”听了王师傅的一番话,看着他认真地像摆弄工艺品一样摆弄那些黑黑的煤泥,我不禁对王师傅肃然起敬。

我不由得又想起一位年长的文友,在一起聚餐时,她总是很仔细地把大家吃剩的饭菜收起来,然后带回家去。我们年轻一些的看不惯,笑话她的太过于小气。但她总是说,按说,我和我老伴的工资足够我们吃好喝好的了,可是我一看见这些好好的东西被白白地扔掉了,我就心疼得不行。一粒粟可是农民的千滴汗啊!

我记得奶奶在世的时候,我和妹妹一浪费馒头,奶奶就冲着我们嚷:“小败家子儿,小时候没挨过饿是吧!”吓得我和妹妹赶紧把扔掉的馒头捡起来。要是我和妹妹嫌饭不好吃,我奶奶一准会说:“要是在五八年啊,你们可连这饭也吃不上啊!”我知道,我的爷爷就是在一九五八年那个灾年头饿死的,我奶奶一想我爷爷就会对我和妹妹絮叨那些苦难日子,然后给我们上上一节忆苦思甜的课。可没有经历过灾年头也没有体验到劳动的艰辛的幼小的我们,虽然能把“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句子背得滚瓜烂熟,虽然也从老师那里学到“当思一丝一缕,恒念物力惟艰”的诗句,但我们怎么会理解奶奶的那种心境!

古语云:一粒一粟,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惟艰。我们所需所用的几乎所有的物品,其实都包含着劳动者的艰辛劳动。这是毋庸讳言的。我们年轻的一代人总是不理解老一辈的人怎么会那么小气,小气得有些让人不可理喻,一点也不懂得享受生活。我们也总以为,他们的那种小气是与他们所经历的物质贫乏年代有关。其实,我想,他们的那种近似于小气的行为,并不是他们不懂得生活享受,也并不仅仅是由于他们所经历过的年代,而是在他们的心里,饱含了对劳动者所付出的辛苦劳动的一种敬畏之情。而这些,恰恰是我们年轻人所理解不到,也所缺乏的一种很可珍贵的东西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