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洲近十年的發展歷程並非是一路高歌猛進,而是跌宕起伏的。

出品|每日財報

作者|何洛

10月9日,禹洲集團控股有限公司(簡稱“禹洲集團”)發佈公告,披露其2020年9月銷售業績。前三季,禹洲集團實現累計銷售金額爲770.60億元,已完成年度目標約77%。

成立於1994年的禹洲集團是一家集房地產開發、商業投資運營、酒店運營、物業管理、金融、貿易爲一體的多元化綜合性集團。2009年11月,禹洲集團地產板塊禹洲地產在香港聯交所成功上市。2016年,禹洲集團總部搬遷到上海。

已經成立26年的禹洲集團作爲中國最老牌的房企之一,2018年纔開始提出千億目標。事實上,禹洲近十年的發展歷程並非是一路高歌猛進,而是跌宕起伏的。

淨利大幅下滑驟減3億

最新數據顯示,雖然禹洲集團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40.07億元,較上一年同期增長20.36%。但該公司整體業績卻出現了增收利反減的情況,且利潤下滑的幅度較大。

《每日財報》注意的是,禹洲集團的淨利潤及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下稱歸母淨利潤)出現雙降。2020年上半年該公司僅實現淨利潤15.51億元,較上年同期縮水超3億元;同期其歸母淨利潤僅有10.19億元,同比降幅達37.81%。

據統計,2017年上半年—2019年上半年期間,禹洲集團的淨利潤分別爲7.58億元、13.91億元和19.07億元,歸母淨利潤分別爲7.86億元、13.30億元和16.39億元。可見,禹洲集團今年上半年的歸母淨利潤甚至不及2018年上半年數據。

與此同時,禹洲集團毛利率和淨利率也出現下滑,此前禹洲集團的毛利率已經連續下滑3年,從2016年的36.27%,下滑到2019年的26.21%。

據半年報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雖然該公司的毛利潤較去年同期有所上升,但毛利率卻同比下滑3.7個百分點,僅有23.29%。而該公司同期的淨利率更是因本就縮水的淨利潤,而同比下滑5.32個百分點,低至11.07%。

禹洲集團的拿地成本上升較快令毛利率承壓也是盈利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今年上半年,公司的平均樓面成本爲6642元/平方米,而2017年-2019年分別爲5697元、4812元和6074元。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上半年禹洲集團合營公司及聯營公司的投資未能貢獻利潤,反而虧損1.78億元,而2019年同期該數值爲盈利2.39億元。此外,合作項目中其他股東分走的利潤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63億元至5.31億元,同樣對該公司歸母淨利潤的表現造成巨大幹擾。

負債不斷走高腳踩紅線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6月末,禹洲集團的負債總額1367.47億元,有息負債合計640.28億(計息銀行貸款+優先票據+債券),其中短期有息負債222.5億元,而當期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受限制貨幣資金合計372.54億元,現金短債比爲1.67倍。

禹洲集團近幾年淨負債率持續走高,截至2020年上半年,達到93.78%,距離監管給出的“淨負債率不超100%”紅線非常接近。另外,其剔除預收款資產負債率爲79.83%,按監管部門設置的三道紅線看,禹洲集團負債方面被罰一張黃牌。

此前監管部門明確的“三道紅線”標準: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大於70%;淨負債率大於100%;現金短債比小於1.0倍。

同時,根據企業在上述監管指標下的分類,分爲四檔。全部“踩線”,爲紅色檔,有息負債不得增加;兩項“踩線”,爲橙色檔,有息負債規模年增速不得超過5%;一項“踩線”,爲黃色檔,有息負債規模年增速可放寬至10%;若全部指標符合監管層要求,爲綠色檔,則有息負債規模年增速可放寬至15%。

融資成本上升吞噬利潤

公開數據顯示,2016-2019年,禹洲地產的合約銷售分別約爲232.06億元、403.06億元、560.03億元和751.15億元。其2015年的總借貸超過了200億元,到2017年也不過275.67億元,但2018-2019年就已經急劇增加至436.32億元和556.69億元。

且2016-2019年,禹洲地產借貸利息分別爲15.86億元、17億元、30.5億元和43.38億元,資本化利息分別爲13.4億元、12.04億元、28.27億元和41.57億元。

據2019年財報顯示,禹洲地產實現營收232.41億元,淨利潤39.67億元,公司的利息支出已經超過當年的淨利潤了。截止2020年6月末,其資本化利息爲17.92億元,較上年同期上漲15.7個百分點。

2020年上半年禹洲集團融資成本數值上升31.17%至11.80億元。據悉,2019年禹洲集團的平均融資成本達7.12%。而據克而瑞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房企新增融資成本爲7.07%,相對而言,2019年禹洲地產融資成本處於行業以上水平。

截至今年前9個月的銷售額達770.6億元,完成了千億銷售目標額的77%。2020年只剩下不到三個月時間,禹洲集團能否完成千億目標,《每日財報》將持續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