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发生的导火索

今天要说的事情发生在乾隆时期,乾隆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执政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同时也是历史上寿命最长的君主。

乾隆皇帝在位期间发生过一个非常有趣的事,甘肃撒拉族人苏四十三不知道是因为什么样的原因,率领着自己统治的组人起兵反抗清王朝的统治,造成声势巨大,似乎是要把甘肃的机关要地兰州攻陷。

如果任由苏四十三这么发展下去,造成兰州失守的话,那么就必然会造成西北地区动乱严重,如若不进行镇压,那么就会威胁到清王朝统治的安定。显然,作为统治者的乾隆皇帝肯定不愿意这种局面发生。

于是,乾隆皇帝下达命令让叛乱附近的军队立刻前往去镇压。将叛军的想要叛乱的想法及时遏制在萌芽时期。

收到命令的部队及时前往镇压,但是迟迟却没有捷报传来,双方似乎在战场上僵持不下。这时,远在都城的乾隆皇帝着急了,为何我派出如此多的精良部队去镇压个小动乱都迟迟无果,反而粮草与物资每天都在消耗。此时,乾隆皇帝将负责甘肃地区的官员勒尔谨革职。

由于物资消耗巨大,这个时候许多大臣为了表示对朝廷的忠心,纷纷表示愿意为朝廷出钱出力。这时担任甘肃布政使的王延赞愿意拿出四万两以去赞助中央维持战争。

理论上说,大臣愿意贡献出如此多的银两应该是件好事,可不曾想,乾隆皇帝看出此事之端倪,一个小小的布政使为何有如此大的财力?况且在那一时期甘肃的财政情况并不是良好,认为这其中必然会有事情。

逐渐清晰的真相

基于为国家安危的考虑,乾隆皇帝思索之后决定分为两个部分去布置工作。

他一方面为了稳住王延赞收下了他所捐赠的银两,并对其表示感谢,乾隆皇帝表面上继续支持甘肃军队平定叛乱。

另一方面,乾隆皇帝下达密令让甘肃地区的阿桂将军和署理陕甘总督李侍尧在暗中对王延赞进行彻查,看是否存在贪污受贿行为。

这不查不知道,一查发现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结果可想而知,王延赞确实存在贪污受贿的情况,但是王延赞贪污行为牵扯到的关系网极为庞大,牵扯到整个甘肃的官场。

这件事情还得从上一任甘肃布政使王亶望开始说起。在清朝时期的甘肃省,由于土地资源贫瘠,再加上甘肃地区出现了连年不断的灾情,朝廷就要经常对甘肃地区进行财政上的援助。

但是虽有政府进行帮助,奈何国库无法维持甘肃地区的灾情。

于是对于甘肃地区的科举考生实行“捐纳监生”制度,意思就是只要是甘肃地区参加科举考试的学生需要向国家捐赠粮食40~50石就可以成为监生,而捐赠来的粮食就会用于甘肃地区赈灾使用。

这项政策推行是为了为国家财政减轻压力,但是甘肃地区距离都城北京较远,中央无法对其进行更加有效的管理,这就让一些居心裹测的官员转了空子。

政策实行之初,甘肃地区的富家子弟为了能够顺利进入官场,捐赠粮食就成为了最好的途径。同时捐粮也逐渐演变成捐银,造成地方腐败现象日益严重。

迫于无奈的乾隆皇帝停止了这项政策的进行,但是,这就意味着国家财政要继续为甘肃地区拨发赈灾银两,国库日益空虚。

很快,在时任陕甘总督的勒尔锦大臣和户部一起上书祈求“捐纳监生”制度继续实行,乾隆皇帝也进行了批准。

为了防止腐败现象再次发生,乾隆帝亲自选拔王亶望到甘肃上任。王亶望是乾隆皇帝所信任的人,但是乾隆皇帝万万没想到的是,新上任的王亶望和勒尔锦早已是串通一气,想要借此机会发一笔横财。

果不其然,王亶望上任之后,就让捐粮行为变成捐银两,所收上来的银两全部落到王亶望等人的口袋里,而赈灾仓库确实颗粒无收。

王亶望、王延赞等人在位期间,民不聊生。但是事情最终还是会败露出来,乾隆皇帝的猜测并没有错误,甘肃地区的官员大大小小所有的官员基本也都参与此中。

据史料记载,统治者根据贪污数目的大小对所有参与者进行判刑,有六十余人被处于死刑,这也就是乾隆时期的最大贪污案。

【感谢您的阅读,您的关注是我创作的动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