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韶文化,是中國史前文化的最重要組成部分,它以黃河中游爲中心,南達湖北,北抵內蒙,是黃河流域影響最大的一種原始文化。它縱橫兩千裏,綿延數千年,從世界範圍內來說,也是首屈一指的,被中外考古界譽爲“文化聖地”。

仰韶文化博物館

我們通俗意義上講的”三皇五帝“時期,也是漢文化最初時期,正是處於仰韶文化時期,可以說整個中國的漢文化,就是來自於仰韶文化。然而仰韶文化的發現,可以說完全歸功於一個外國人,他就是大名鼎鼎的,被譽爲“中國史前文明之父”或者“仰韶文化之父“的瑞典科學家——安特生。

安特生1874年生於瑞典。1902年在瑞典烏普薩拉大學獲得博士學位,並在1906年在該校任教,併兼任瑞典地質調查所所長。

上世紀初,瑞典被中國認爲是“西方几個沒有帝國野心的國家之一”,北洋軍閥決定聘請安特生前來中國擔任北洋政府農商部礦政司顧問,負責在中國尋找礦藏。

安特生

安特生來中國之後,曾在張家口找到了龍煙煤礦,受到了袁世凱的接見,然而他真正感興趣的是古老的中國文化,

1920年,安特生的助手中劉長山在澠池縣仰韶村,他收集到了一些村民耕地時翻出的石斧、石鐮、石刀等古老石器,他判斷這些石器極有可能是遠古時期的。隨後,劉長山又來到挖出石器的地方現場勘查,發現了紅底黑花、表面光滑的彩陶殘片。劉長山購買和收集了幾百件這樣的陶器陶片,回到北京後給安特生看。

仰韶彩陶

安特生看後非常震驚,他推斷仰韶村可能是一處龐大的新石器時代的遺址,於是他立刻親自到仰韶村考察證實。1921年4月,安特生、劉長山等一行5人來到了澠池縣仰韶村,調查取證,初步分析了已知的範圍、地層及遺物等情況,爲正式的發掘做好了鋪墊。

1921年10月,經過北洋政府的批准,安特生和剛剛從美國留學歸來的年輕地質學家袁復禮等5位助手一起來到了仰韶村,開始對仰韶村古文明遺址開始考古發掘,他們的這次考古發掘拉開了我國田野考古的序幕,開創了中國近代考古學。

仰韶文化人臉盆

經過35天的持續發掘,共挖掘了17個地點,出土了一大批石器、陶器等珍貴文物及一具人骨架。出土的陶器以紅陶爲主,也有灰陶,其中尤爲引人注目的是極具特色的彩陶,證實了仰韶村遺址是距今大約7000年左右的一個古文明遺址。

仰韶遺址的發現證明中國存在史前文化,並且中國文化的根可以追溯到仰韶文化時代,填補了中國遠古文化發展史上的空白。仰韶村遺址的發掘,無可辯駁地證明了我國不但有石器時代,而且還相當發達,這在學術界是一件非常重大的成就,引起了國際考古學界的高度重視。

仰韶先民村落想象圖

仰韶文化發掘閉幕之後,經過長時間的思考,安特生作出了一個大膽的推測:沿着黃河往西走,一定還能找到遠古人類的聚居地。

1923年,安特生從河南出發,逆黃河而上來到現定西市臨洮縣城南十餘公里的馬家窯村和村西的瓦家坪。在這裏,他發現了史前文化遺址和大量完整的彩陶,並且把發現的這種類型定名爲“馬家窯文化馬家窯類型”。

隨後,安特生逆洮河而上,在衙下集發現了寺窪文化;順洮河而下發現了辛店文化;在廣河縣發現了半山文化;向西進入青海,在湟水流域發現了馬廠文化。

精美的馬家窯彩陶紋樣

安特生的考古發掘徵明,馬家窯文化是仰韶文化向西發展的一種地方類型,距今5700年——4200年之間。也就是說,馬家窯文化是仰韶文化在甘肅地區的延續,中原的仰韶文化衰落以後,大隴山以西的馬家窯文化卻異軍突起。馬家窯文化是新石器時期華夏文明晨曦中最絢麗的霞光,折射着中華先民在遠古時代所達到的多項文化成就,達到了世界遠古彩陶史的頂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