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安妮股份“蹉跎”十二年:左手併購畫餅 右手粉飾經營

見習記者 林堅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陳鋒 北京報道

名著《綠山牆的安妮》中,主人公小安妮勇敢堅強,憑藉刻苦勤奮,贏得人們的肯定與喜愛。夢想與成長是該書主題,同樣適用上市公司中的“安妮”,然而後者卻與前者擁有截然相反的命運。

10月12日,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證監會對安妮股份(002235.SZ)進行立案調查。10月13日,安妮股份發佈業績預告稱,因疫情影響,前三季度公司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虧損預計爲8000萬元至9500萬元。消息面重挫,安妮股份10月14日至15日開盤連續跌停。

對此,安妮股份方面在回應《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短期內,公司將積極開展生產經營業務,加強內部管理,逐步消除疫情給公司經營業績帶來的不利影響。長期來看,公司將持續聚焦主營業務,力爭以穩健優異的業績來回報廣大股東。

從主營紙業到如今專營數字版權業務,安妮股份跨界轉型不斷,風波也不斷,上市12年“不賺錢”,反虧2億之多,並且因信息披露、公司治理、投資決策飽受詬病。

職業投資人、看懂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程宇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不停地跨領域併購,這個過程本身就不是在組織各方面資源解決所專注領域的成本和效率問題,從本質上講,這類企業缺乏內在價值,本身就是沒有生命力的,不可能產生可持續的盈利,甚至也不是一個合格的企業。”

證監會宣佈立案調查後,公司發佈“認罪”公告

10月13日的夜晚,安妮股份投資者無眠。當日晚間,安妮股份發佈公告稱,公司於10月12日收到證監會的調查通知書,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根據《證券法》有關規定,證監會決定對公司進行立案調查。

就在當天,該公司還發布了2020年第三季度業績預告稱,今年前三季度,公司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預計虧損8000萬元至9500萬元,其中,僅第三季度,就預計虧損7500萬元至8100萬元。去年,安妮股份前三季度盈利8701.29萬元,第三季度虧損僅1324.61萬元。

對於業績變動的原因,安妮股份解釋稱,“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公司及公司上下游企業復工延遲,給公司各項業務開展造成較大影響,版權服務業務部分項目延期。公司雖然採取各項措施,積極應對疫情,但整體經營業績仍受到較大程度影響;由於受疫情及文化內容行業政策、市場變化等的影響,公司對商譽進行減值測試。經公司財務部門初步測算,預計本期計提商譽減值7000萬元至8000萬元;非經常性損益對公司的淨利潤影響金額約爲1738萬元。”

在立案調查、業績預虧的雙重利空下,二級市場毫無懸念地跌停。10月14日,安妮股份股價開盤跌停,報收6.8元/股。

10月14日,安妮股份發文稱,經自查,確認公司收購的深圳市微夢想網絡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微夢想”)事項存在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在此影響下,10月15日,安妮股份再度開盤跌停,報6.12元/股,總市值爲35.53億元。

至此,安妮股份2020年10月13日、10月14日、10月15日連續3個交易日收盤價格跌幅偏離值累計達到21.34%。對此,安妮股份表示,“經覈實,經向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詢問,不存在關於公司應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項或處於籌劃階段的重大資產購買、控股股東變更、重大合同等對公司股價產生重大影響的事項。”

經《華夏時報》記者統計,9月14日至10月13日,不到20個交易日,安妮股份累計跌幅超40%。

資料顯示,微夢想主營業務爲移動互聯網營銷推廣,併購微夢想被看作是安妮股份轉型互聯網的第一步。記者瞭解到,2014年末,安妮股份擬發行股份購買微夢想100%股份,進軍互聯網賽道,但因風險原因後被終止。到了2015年,安妮股份以現金9600萬元從深圳市智能時代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深圳市鵬城畫面傳媒有限公司、深圳市鑫港源投資策劃有限公司手中收購微夢想51%的股權。

彼時,微夢想的原股東作出承諾,2015年微夢想年度淨利潤不低於2690萬元,微夢想也確實在當年以比承諾僅低0.56萬元的淨利潤回應了期許。

嚐到“甜頭”的安妮股份決定繼續增持微夢想,以實現自己的“大夢想”。2016年,安妮股份投入約7041萬元,把對微夢想的整體股份提升至81%的高位,成爲微夢想的第一大股東。微夢想的原股東再度承諾,2016年度安妮股份利潤貢獻仍不低於2690萬元。

不過安妮股份並未料想到,“甜頭後面卻是破壞味蕾的苦”。2016年,微夢想年度淨利潤僅爲133萬元,僅爲承諾利潤的二十分之一。安妮股份對此解釋稱,主要是因爲“經營管理團隊能力不足,產品升級滯後,內容創作能力缺乏”。在業績不堪的情況下,2016年度安妮股份對微夢想計提了約2557萬元商譽減值準備。

隨後的三年,微夢想繼續拖累安妮股份:2017年度微夢想淨虧損約398萬元、2018年度虧損約537萬元、2019年度虧損約239萬元,三年累計虧損金額約1100萬元。其間,2017年,安妮股份計提了約5967萬元的商譽減值準備,並以未完成承諾業績,且不履行相關義務的理由,將微夢想的原股東告上法庭,經過調解後,最終安妮股份無償拿到微夢想14%股權。

安妮股份董祕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收購微夢想後,微夢想業務持續下降,近三年收入佔公司整體營業收入約爲1%,淨利潤爲負,公司前期已對收購微夢想形成的商譽全額計提減值準備,並於2020年4月15日轉讓微夢想100%股權,上半年已不再將其納入合併範圍。”

記者注意到,在2018年12月,廈門證監局曾指出,該公司內部控制存在較大缺陷以及內控評價結論不恰當。在廈門證監局發佈的公告中,有一條信息引人深思:“微夢想通過運營系統對客戶訂單、發佈、收款等進行記錄與管理,但安妮股份未在微夢想原管理團隊離職時,做好該運營系統有關交接工作,也未督促微夢想及時續繳用於存儲運營系統數據的雲服務器費用或備份雲服務器上的數據,導致原運營系統無法正常使用,無法査閱歷史年度與財務相關的運營數據。也就說,微夢想與財務有關的運營情況將無從考證。”

目前來看,安妮股份立案調查的最終結果還需等待證監會後續調查才能定論,但類似的情況對於該公司的投資者而言卻是似曾相識。

在上市之初,安妮股份就存在信息披露問題。2008年度,安妮股份向中冶美隆劃出資金1.4億元,對於如此大額的資金往來,安妮股份未進行臨時披露遭廈門證監侷限期整改。2017年5月,安妮股份因爲超高比例的商譽減值未能及時進行信息披露而收到深交所的監管函。

恐龍(KOLONG)數據風險分析師曾指出,安妮股份所發生的信披問題,都充分說明了安妮股份信息披露意識之淡薄,信息披露制度執行不力。如果安妮股份不重視信披風險,無異於自毀前程。安妮股份要想繼續立足於證券市場,理應增強其信息披露意識,完善其信息披露制度。

根據《華夏時報》記者梳理,上市至今,安妮股份因違規記錄發佈的公告就有31條,包括公司治理、信息披露、財務覈算等多個方面。記者瞭解到,早在2011年,該公司就因虛增2008年度營業收入、營業成本和利潤,被中國證監會給予警告並處以50萬元罰款。而2008年正是安妮股份上市首年。

安妮股份方面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除新冠肺炎疫情對公司整體經營業績造成較大程度影響外,公司目前經營情況正常,內外部經營環境未發生重大變化。

截至9月30日,安妮股份股東人數38500戶,相較於8月31日的44900戶,減少14.18%。

上海市東方劍橋律師事務所律師吳立駿、上海漢聯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律師宋一欣均指出,現有公開信息表明安妮股份已涉嫌信披違法違規,根據證券法及相關司法解釋,2020年10月13日收盤仍持有安妮股份而產生浮虧的投資者,可進行索賠。

上市12年淨虧超2億

安妮股份上市以來,營利情況並不樂觀,頻頻虧損

安妮股份於2007年由原廈門安妮紙業有限公司改制設立,主營商務信息用紙業務,並於2008年在深交所掛牌上市。上市12年來,安妮股份股價最高報21.26元/股(前復權),最低爲1.41元/股(前復權)。

“安妮”品牌一度被評爲“中國辦公用紙行業十大影響力品牌”。記者瞭解到,該公司商務信息紙品營銷服務業務擁有以熱敏紙、無碳紙、彩色打印紙、雙膠紙等爲主的品類系列。產品主要包括POS機用紙、商業票據、物流及產品標籤、彩票、發票在內的商用紙品,複印紙、傳真紙、電腦打印紙、相片紙在內的辦公紙品。根據同花順iFinD,安妮股份與紙業同行相比流通市值相差懸殊。

上市後,安妮股份因爲主營業務業績頹然,開始進行業務轉型。在12年的發展過程中,走出一條“多棲”發展的路子,但也正因如此,讓本就經營不善的安妮股份“千瘡百孔”。

2011年7月,安妮股份看準彩票業“藍海”,對價1030萬元併購聯移合通,開展彩票業務。但或是因爲彩票業務直到2013年纔開始產生收入,投資不及預期,在2013年6月,安妮股份把手伸向物聯網,對物聯網公司安捷物聯增資1125萬元,取得其51.1364%股權。隨後2014年,安妮股份又進軍互聯網營銷市場,計劃收購互聯網業務企業微夢想,但並未成功。

2014年末,時任安妮股份董祕葉泉青在機構調研會上稱:“公司現處於轉型過程,未來將形成商務信息用紙、以彩票業務爲核心的互聯網業務、物聯網業務三個業務模塊。”

數據表明,2013年至2014年,彩票業務收入佔營收比重僅爲0.93%和4.73%,物聯網業務收入佔營收比重僅爲2.38%和3.34%。目前,物聯網業務已經退出歷史舞臺,彩票業務“存在感”近乎透明,進入互聯網的“重器”子公司微夢想也在今年被完全賣掉。

屢屢碰壁,營增微薄,安妮股份決心擁抱市場潛力較大的數字版權領域。記者發現,在該公司的官網上,安妮股份格外突出公司在數字版權領域的發展,例如推出“版權家”服務品牌與中國版權保護中心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發起成立國內首個版權區塊鏈聯盟等等。

2016年,安妮股份以11.38億元的價格收購從事數字版權服務的北京暢元國訊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暢元國訊”)100%股權,轉場版權服務行業,但與微夢想一樣,暢元國訊也同樣讓安妮股份苦不堪言。

暢元國訊在2016至2018年實現的淨利潤分別約爲7924.75萬元、6155.71萬元、9229.69萬元,這不及暢元國訊在收購時承諾的三年分別爲7600萬元、1億元、1.3億元的預期,業績承諾實現率分別爲104.27%、61.56%、70.998%。記者瞭解到,2019年11月,暢元國訊原股東才履行完畢2017年、2018年業績補償義務。

高價併購暢元國訊,讓深交所格外關注安妮股份的商譽問題。數據顯示,2016年至2019年度,安妮股份的商譽分別爲11.04億元、7.41億元、7.44億元和5.23億元。2017年度至2019年度,安妮股份皆被深交所問詢。

2019年,暢元國訊實現營業收入僅1.39億元,淨利潤0.44億元,較上年下降52.79%。對此,深交所要求安妮股份結合暢元國訊近三年的經營情況、行業趨勢、已經簽訂的合同等因素說明暢元國訊近期業務大幅下滑的原因、後續預計增長率尤其是2020年的增長率的合理性、商譽減值的充分性以及是否存在人爲調節利潤的情形。

儘管如此,在2019年的年報中,安妮股份稱,暢元國訊2020年至2024年預計營業收入增長率分別爲48.39%、14.89%、10.30%、5.27%、1.98%,2025年度以後各年營業收入穩定在2024年的水平。

經《華夏時報》記者計算,從2008年上市至2020年上半年,儘管不斷創新轉型,外延式併購擴大業務範圍,但安妮股份卻累計淨虧損2.28億元,意味着打拼12年,公司沒有“真的賺到錢”。

官網顯示,安妮股份當前擁有四個主要業務,包括數字版權服務、數字營銷服務、商務信息紙品營銷服務、彩票營銷服務。

《華夏時報》記者在互聯網上檢索找到安妮股份董事長張傑對企業轉型的理解與論斷。他稱,“在當今時代,任何企業都逃不過被網絡化的命運,只有創新求變,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作爲印刷行業的龍頭企業,安妮股份有責任,也有能力繼續領航產業前行。”

然而,作爲安妮股份實控人的張傑,以及他的愛人,副董事長兼總經理妻子林旭曦卻一直在大額減持。資料顯示,張傑於2019年12月16及17日通過集中競價方式合計減持公司股份494.34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0.85%,減持後,張傑持有公司股份4103.85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7.05%。今年5月,張傑又累計減持1148.84萬股,佔總股本的1.97%,截至目前,張傑持股比例5.94%,其愛人林旭曦是安妮股份的第一大股東,持股8666.97萬股,佔總股本的14.93%。

自2011年,張傑、林旭曦夫妻二人至今已累計套現約9億元。2011年,因爲2008年財務造假,張傑及妻子林旭曦分別被中國證監會給予警告,並處以10萬元、20萬元罰款。

有業內人士認爲,安妮股份走到如今這一步,緣起轉型的混亂,投資決策缺乏嚴謹性和科學性。投資決策職業投資人、看懂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程宇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從本質上講,企業的作用就是通過自己的組織活動,解決自己所專注領域當中的問題,從而降低該領域的成本與效率,這要求企業專注於自己的主營業務,通過圍繞主營業務的一系列活動來實現良好的可持續的收益。

目前,安妮股份仍在加碼版權服務行業,該公司擬對全資子公司廈門安妮知識產權服務有限公司增資1億元,增資後,安妮知識產權的註冊資本將從2億元增加到3億元。

安妮股份方面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近年來,數字版權行業內容生產逐漸大衆化、版權服務智能化、用戶範圍的擴大化和版權保護的規範化等趨勢推動了中國數字版權行業的高速發展壯大,爲公司業務增長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未來公司將深耕版權服務市場,針對產品研發、銷售渠道、中臺賦能三個方面持續發力。在產品研發方面,公司將以顧客思維作爲產品研發和更新的導向,不斷將“版權家”打造成能夠滿足顧客顯性/隱性/潛在三個層面需求的超級產品。在銷售渠道方面,公司將加強精準營銷渠道建設,提升、沉澱“版權家”品牌美譽度,努力在新生行業中成爲版權服務的第一品牌。在中臺賦能方面,公司將通過業務中臺和數據中臺的搭建,構建完善的業務與數據之間的互補鏈,提高支撐前臺各業務條線的能力,進一步賦能客戶服務。

截至目前,《華夏時報》記者並未找到研究機構在一年內發佈過對安妮股份的研報。根據同花順iFinD顯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共6家主力機構(基金6家)持有安妮股份,持倉量總計4.75萬股,佔流通A股0.0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