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劇照)

長平之戰,白起真的坑殺了40萬的趙國降卒嗎?爲什麼要這樣說?

喜歡歷史的人都知道,長平之戰中,白起坑殺的兵卒居然高達40萬人。如此龐大的數目,真令人驚悚,試想:倘若把這40萬具屍體一起埋葬的話,那得挖個多大的坑?歷史上的長平之戰,真的有“白起坑殺40萬降卒”這一說法嗎?

據現代專家的說法,那40萬具士卒只是一個虛報的數目,而真正的人數達不到40萬。爲什麼要這樣說呢?因爲此役,秦軍雖然獲勝了,但也是殘勝,自己的軍隊也損失了一大半兒,應該有30萬的兵力。部分專家還解釋說:這種情況在白起看來很沒面兒,自己帶兵打仗,雖然贏了,但也是殘勝。因此,爲了顧及自己的顏面,就謊報了消滅敵軍有40萬人左右這個數字。

而當時,60萬的秦軍包圍了40萬的趙軍,並且截斷了趙國的軍糧。這說白了,就是要讓40萬的趙軍白白餓死。“圍而要留缺,再設伏纔是上策”,這句話在這場戰爭中體現得淋漓致盡。如果趙括不死,那麼趙軍就不會沒有帶領人,這樣趙國就有可能不會被打敗。如果白起不顧忌自己的面子,那麼就不會有20萬的無辜的已經投降的人白白去死。所以這十分讓人心寒的,爲了自己的面子,白白搭上了20萬的無辜生命。但在這裏要誇一誇趙軍,在極其危險的環境當中,趙國的軍隊竟然有如此高的戰鬥力,消滅的秦國大約有30萬的精銳軍力,戰鬥力也是無需贅述的。

長平之戰中,雖然秦國擊破了趙國的主力軍隊,但也導致自個兒精力大受創傷。爲了擊敗趙國,居然花費了長達32年的時間,如果光就這方面來說,那麼趙軍的實力也是存在的,因爲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趙國還打敗了匈奴。而且同時也說明此役之後,秦國的戰鬥力也遭受到了重大的創傷,一時間也難以恢復。

而且大家都知道,司馬遷的《史記》,他上面的很多記載都不是很嚴謹,關於秦始皇的記載就錯誤頻出。而關於白起的記載,也是錯誤不少,譬如殲敵,在同一個地點,而且是同一場戰爭,殲敵數都記在了白起的頭上,還記在了秦國其他將領的頭上,這肯定明顯是有一個人在虛報冒領。白起在很多軍事迷心中是一代戰神,也是武廟十哲的靈魂人物,大家喜歡他也完全能理解,無論是後人筆下的戰神也好屠夫也罷,有一點可以肯定的就是:白起的很多職業生涯事蹟,虛構誇大的地方也非常之多。

要知道,在白起長平之戰取得勝利之後,秦國再次攻打趙國,兩國卻不相上下,秦國沒有討到任何便宜,屢屢攻城卻無法消化,甚至還出現了戰敗的景象。由此看來“40萬趙軍兵卒的損失”,對趙國幾乎是沒啥影響。試想想,在那個冷兵器時代,後勤再加上補充兵源,怎麼可能在短短一年就完全搞定?這幾乎是不可能的,說明趙軍根本沒有受到秦軍的重創。其次我們知道,後期攻打趙國的失敗,質趙秦王子的回國,接下來便是白起被毒酒賜死。白起死後,秦國平穩安度,幾乎跟沒發生任何事情一樣,說明了什麼?不用說大家都心知肚明。

因此,關於《史記》記載的長平之戰,疑問頗多,誇大成分不少,長平之戰有沒有屠戮20萬的趙軍就大存疑問,更別說白起坑殺了40萬的趙國兵卒了,就目前來看,長平戰場的屍坑皆是死後被掩埋的屍體,而並非活埋所致。但至於歷史的真相究竟是何?只有待考古學家繼續發掘探究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