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作爲孔子的繼承人,把儒家思想發揚光大,然而戰國時代的孟子並沒有受到諸侯國君的敬重,因爲孟子主要仁政,他的思想是要把仁義作爲治國之本,雖然孟子這一套思想在後世數千年一直得以流傳,不過在孟子的時代,他的主張並不受歡迎。

孟子曾經去魏國,跟魏惠王聊天,結果很快他就把天給聊死了,魏惠王並不欣賞孟子的治國理念,過了17年,孟子再次來到魏國,這次見到了魏惠王的兒子魏襄王,不料孟子跟魏襄王聊過之後,卻在背地裏說:"魏襄王一點君王的樣子都沒有,根本無法令人產生敬畏之心。"

孟子的意思是說,魏襄王根本不配當國君,因爲席間魏襄王問孟子:"如何才能統一天下?"孟子卻回答說:"只有不喜歡殺人的君主,纔有資格統一天下。"當時的孟子已經名滿四海,所以魏襄王也不能難爲他,否則會壞了自己的名聲,然而很明顯魏襄王跟孟子聊不到一個頻道之上。

史料中並沒有記載魏襄王跟孟子聊天時的態度,一切都是由孟子口中說出來的,但可以肯定魏襄王跟他父親一樣,不喜歡孟子這種人,如果不是忌憚孟子名氣太大,恐怕魏襄王就直接殺了他,誰讓他在這裏瞎逼逼,說的東西根本不符合時代潮流。

在孟子看來,只有不喜歡殺人的君主才能施行仁政,施行仁政就能統一天下,可最終統一天下的是人是秦始皇,秦始皇就特別喜歡殺人,動不動就要殺,統一天下之後,還要搞出個焚書坑儒來,秦始皇的做法跟孟子背道而馳,爲什麼他卻偏偏統一了天下呢?

在戰國這種時代,想要統一天下必須要以暴制暴,如果都想宋襄公那樣,表面上看起來仁慈,根本打不贏仗的,敵人跟自己交戰時,敵人還沒渡過河他就不打,等到敵人渡過河了纔打,這不是傻子嗎?這樣的思想跟孟子倒是差不多,自然無法統一天下。

孟子的思想適合在和平年代,統治者用來管理百姓,比如爲了防止百姓造反作亂,所以到了漢武帝時期,孔孟思想中的"仁義"被徹底提出來,成爲古代傳統道德的標準,並且後世又搞出"三綱五常"來,百姓始終被統治者洗腦,也就永遠不會想着反抗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