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客戶端10月19日電 (魏薇)19日,國家統計局公佈中國三季度經濟數據。初步覈算,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722786億元人民幣,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0.7%,經濟增速由負轉正。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增長3.2%,三季度增長4.9%。

在數據發佈期間,由中國新聞社主辦的“國是論壇——2020年第三季度經濟形勢分析會”邀請多位專家學者,圍繞宏觀、外貿、就業等進行多維度解讀,共同探討三季度中國經濟運行情況。

“在二季度微型反彈的基礎之上,三季度繼續穩步恢復,工業生產延續前兩季度恢復態勢,消費、固定資產投資、基建投資累計增速都已經實現了轉正,三季度經濟增長速度達4.9%,前三季度也實現了正增長0.7%,這些數據都是令人振奮的。”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王軍表示,中國經濟良好的復甦態勢可能在四季度還會繼續。

王軍認爲,中國經濟能夠率先起穩回升反彈,有三方面原因,一是成功的防疫措施遏制疫情的蔓延,確保經濟社會生活運轉保持正常,確保人民羣衆的生命健康得到基本保障;二是及時出臺了靈活適度的宏觀經濟政策,並且不斷優化調整,有力支撐前三季度六穩六保目標的實現;三是積極主動同時又逆勢堅定不移的推出一系列對外開放措施,有效穩定了外貿和供應鏈,穩定了國內外對於中國經濟未來發展的正面預期。

在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原副院長白景明看來,今年宏觀經濟運行事態如此平穩,與及時、精準的宏觀政策,特別是財政政策有關。

白景明指出,今年積極的財政政策有三個特點,一是減稅降費強度增強,特別是疫情期間,通過給個人減稅,提升了居民消費能力;二是財政赤字規模增幅較大,赤字規模增加了1萬億元,達到3.76萬億元,同時財政支出擴張,地方專項債規模上升至3.75萬億元,還發行了1萬億元抗疫特別國債;三是財政政策的穿透力強,及時到位。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聯席院長趙錫軍指出,今年中國保持了貨幣的穩健性基調沒有變,穩健的貨幣政策體現了更多的靈活性,同時體現了精準導向,引導資金更多流向實體經濟,強化穩企業、保就業的金融支持。

“信貸結構也在不斷優化,企業中長期信貸明顯增長”,趙錫軍說,“中長期信貸爲企業未來發展提供了很好的資金支持,也表明企業經營活力和信心在不斷增強。”

國家統計局公佈的外貿數據也格外亮眼,前三季度,貨物進出口同比增長0.7%,增速年內首次由負轉正;其中,三季度同比增長7.5%。

對此,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談道,疫情開始時,中國復工復產難,那時外貿大幅度下降,到了二季度,遇到最主要的問題是缺少訂單。三季度,中國外貿的後發優勢顯示出來。

“近年來,由於勞動力成本低,有些產業轉移到南亞、東南亞,但是中國特有的全產業鏈優勢是其他國家所沒有的。”白明分析稱,據聯合國機構統計,在工業門類上,中國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中國的全產業鏈優勢不僅幫助中國有效地應對了疫情,也爲中國外貿訂單提供了新的業務機遇。

美團副總裁兼美團研究院院長來有爲進一步指出,因爲國外疫情持續蔓延,導致海外國家產能不足,海外疫情增加人們對宅經濟的需求,這些因素導致中國進口主要原材料和農產品呈現量增價減的特點,整體進出口出現快速反彈。

他認爲,從趨勢來看,受疫情的影響,海外多國的供給需求難以在短期補齊,中國出口的商品大多是製成品,價格比較穩定,在海外疫情持續蔓延的背景下,四季度中國進出口基本格局仍會繼續向好。

在就業方面,目前,全年城鎮新增就業目標已完成99.8%。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院長金維剛表示,三季度中國城鎮調查失業率逐月下降,9月份降至5.4%,降到疫情發生以來的最低點,從勞動力市場整體情況看,目前市場需求正在逐步恢復,招聘需求由負轉正,反映了目前經濟復甦對勞動需求在持續增長。下一步要針對就業進一步採取系列政策措施,分類指導、精準施策,確保就業形勢的總體穩定。(中新經緯APP)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以其它方式使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