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集团想要发展除了君主的综合能力之外,谋臣能力的强弱也决定了集团能够走多远。三国初期战乱频繁,蜀汉的君主刘备尽管很早就已经起兵,征战几十年也曾经得到过平原、徐州、汝南等等地盘,但因为缺少谋士的辅佐,最后都会被人夺走基业。直到诸葛亮为刘备确定了战略规划和集团发展方向之后,仅仅十余年时间刘备就吞并荆州、益州汉中建立了蜀汉政权,诸葛亮因为劳苦功高也被歌颂。

而作为三国里面的老牌霸主曹操,他手下同样谋臣如云,比如荀彧、荀攸、贾诩、郭嘉、司马懿等人,他们的才能也都不输于诸葛亮。而且郭嘉还是个非常狠的角色,诸葛亮不一定是郭嘉的对手。

汉末时期的颍川是相当于国家的"大学城",这里书院林立,也是众多官僚、势力的人才储备点。郭嘉出身颍川士族,黄巾起义过后感觉东汉朝廷已经撑不了多长时间,一直劝诫家里人要为乱世做准备。反董联盟成立时袁绍作为盟主,一时间威望很高,刚开始郭嘉已经前去河北投靠袁绍,但没想到看透了袁绍色厉胆薄的性格,当即背弃袁绍离去。

郭嘉的好友荀彧得知后邀请他到曹营任职,当时曹操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诸侯,但郭嘉相信荀彧的眼光,只身前往曹营一探究竟。当曹操和他促膝长谈后感叹,这个人就是我的张良了!于是拜郭嘉为军师。曹操身处中原四战之地,周边的诸侯实力比他强盛太多,国家给出的建议是明面上摆出与世无争的态度和各方交好 ,但背地里可以派遣间谍挑拨相互间的关系,等他们自相残杀后再坐收渔翁之利。后来事情证明这个做法得到了极高的回报,曹操用时不到7年时间就统一中原。

公元200年袁绍已经统一河北四州,他要求曹操把许昌朝廷搬迁到邺城,但遭到曹操拒绝,于是袁绍亲率20万大军南下攻打曹操,官渡之战正式爆发。当时曹操可以作战的有效兵力仅仅不到4万人,集团内很多将领都不认为有胜算,甚至偷偷写信给袁绍投诚。

但郭嘉一针见血的指出了袁绍种种弱点和我方种种优势,也就是著名的"十胜十败论",力促曹操决战。作战时郭嘉用各种小胜仗换来了火烧乌巢的契机,曹操一举烧毁袁绍的所有粮草,袁军不战而降。战后袁绍病死,曹操原本想趁着这个机会北上吞并河北但被郭嘉制止。原来郭嘉早已经看出了袁绍的两个儿子不和,故意让曹操摆出无心攻略河北的样子,使得袁家兄弟自相残杀。曹操又趁着他们两败俱伤之际一举平定河北。

在袁绍统治河北期间他对旗下的士族和境外的异族保持亲善政策,所以当曹操攻占河北四州之后还遇到了不小的阻力,各地经常发生叛乱。乌桓首领丘力居听闻中原大乱于是联合鲜卑一起攻占了幽州北部的柳城一地,摆出进攻中原的样子。曹操从未和游牧民族交战,询问众多将领得到战或不战的建议很平均。后来还是郭嘉以"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建议曹操力战,于是曹操亲自带队北上。

当大部队行军到南皮时郭嘉认为游牧民族来去如风,我们这么行军速度太慢也掌握不了战争主动权,建议抛弃辎重轻装奔袭柳城。曹操认为郭嘉说的有道理,轻装日夜兼程行军至柳城,当时乌桓和鲜卑以为曹操还在路上以至于还没做好准备的情况下就被曹操屠戮。

乌桓本部收到消息后大怒不已,亲率5万骑兵攻打曹操。这时候郭嘉又建议,乌桓此番行动早已经做了万全准备,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建议曹操再次领着部队轻装孤军深入辽东,路上没军粮就杀马充饥,直接杀了差不多4000匹战马才到白狼山。山下的乌桓还不知道对手早已经在山上,曹操命令张辽带着骑兵居高临下突击,仅仅一个冲锋就斩首乌桓首领,乌桓被杀者数不胜数。至此过后乌桓再也没有骚扰大汉的能力,最终被鲜卑吞并。

当曹操从辽东班师回朝时郭嘉却感染风寒,再加上环境恶劣以至于英年早逝,曹操每次想到都伤心不已。赤壁战败后曹操曾哭着对身边人说,假如郭嘉在世的话他一定不会让我遭遇如此惨败。

从郭嘉短暂的一生和精彩的谋略可以发现,他这个人喜欢剑走偏锋,善于使用奇谋扭转战局。正所谓兵不厌诈,战争本来就是敌我双方智力和士气的比拼,越能出其不意越能掌握战争主动权,越能得到胜利。可以说曹操就是这么起家的。

而诸葛亮性格以沉稳、理性著称,不论施政还是行军作战,当推断出可能性之后才会行动。所以纵观他北伐时期一直没有帮蜀汉获取战果,甚至还拒绝魏延奇袭长安的计划,彻底失去了一个能让蜀汉翻盘的机会。

但就打仗来说,古今中外哪能彻底算出每一步计划?更多是考究利用地形、环境以及机谋应变能力。这方面就是诸葛亮的弱项,所以说诸葛亮能力不如郭嘉。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就郭嘉和诸葛亮而言,奇谋,随机应变是郭嘉的长处,他可以靠着超人的智商帮曹操击败一个又一个强敌,但统筹全局是他的弱项,而这方面却是诸葛亮的长处。

诸葛亮还在隆中期间就已经看透了天下局势,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后仅仅用了十余年时间就帮刘备建立蜀汉政权。尽管后来蜀汉被刘备折腾得面目全非,国家已经频临崩溃的边缘,但诸葛亮依旧可以力挽狂澜,以自己的能耐整合所有资源,重新引导蜀汉发展,甚至让魏明帝曹睿忌惮。就诸葛亮这份能力而言,郭嘉简直没得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