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亂臣賊子不在少數,例如秦儈、魏忠賢等人,這些人在歷史上都揹負了巨大的罵名。但是有那麼一個人,他沒有實才,貪財好色,但是深得皇帝重用,但是卻背地裏做着賣國的買賣,事情敗露之後皇帝念在舊情纔沒有殺死他。但他卻恩將仇報,不僅將皇帝殺死,還自立爲王,此人就是隋末時期的奸臣:宇文化及。

宇文化及出生於將軍世家,地位十分顯赫。他的爺爺宇文盛,是北周時期的大將軍,封爲上柱國。而他的父親宇文述也是一代名將,此人謙卑嚴謹,果斷凌厲,曾幫助隋文帝楊堅奪得江山,後來還幫助隋煬帝楊廣奪得皇位。而宇文述也被封爲許國公,開儀府同三司,位極一時。

宇文述帶兵打仗很能幹,但是教導子女卻不擅長,由於他處在分裂時期,經常見識到戰爭,因此他的性格便比較嚴謹凌厲,是一個良將。而他的兒子宇文化及,卻生活在歌舞昇平的大一統王朝,並且從小生活在上層階級的宇文化及早早的便見識到了上層階級的花天酒地和奢侈糜爛,他自己也在這種環境的薰陶下成長。

在宇文化及尚未進入官場時,他仗着自己父親的權勢,又因爲他自己驕橫跋扈的天性,經常在城中惡作劇,比如在路上騎着快馬,或者是用彈弓去打擾別人,而且他還十分好色,經常調戲良家婦女,因此,長安城中的百姓便稱他爲"輕薄公子"。

而他進入官場後,做的官便是宮廷護衛,經常與當時尚未稱帝的楊廣來往,與他的關係頗爲密切。而在楊廣稱帝之後,他也被升爲太僕少卿,深受楊廣的信任。而他這次的靠山是皇帝,更加無法無天,經常侮辱別人和惹是生非。

但是他畢竟是個白眼狼,他貪財好色的本性讓他鋌而走險。一次他趁着楊廣外出時,便偷偷與突厥人做買賣,但是要知道,突厥人可是隋朝的死對頭,這可是妥妥的通敵!楊廣知道後大爲震怒,便要將他處死,但是此時與文化及的弟媳,也就是隋煬帝的女兒南陽公主親自爲他求情,而隋煬帝也念在舊情沒有將他殺死,便把他變爲庶民。

在那之後,隋煬帝見他有所悔改,並且念及舊情,又將他提拔爲右屯大將軍。但是宇文化及是個白眼狼,根本就不會記得他的好,這一舉反而爲之後的動亂埋下了伏筆。

在隋末時期,一方面由於隋煬帝大興土木,例如修建京杭大運河等等,另一方面他還窮兵黷武,特別是三徵高麗句,耗費了隋朝的許多兵力。許多百姓不能夠忍受,紛紛揭竿而起。而隋煬帝卻沒有在意,隋煬帝特別喜歡江南地區,他在此時便去了江都散心,但是在回去的時候,在河南地區的李密卻佔據了瓦崗寨,阻斷了隋煬帝回長安的去路。

隋煬帝在此時便想一不做二不休,乾脆不回長安了,直接在他喜愛的江南地區的丹陽(現今南京)定爲都城,但是他的士兵們大多都是關中人,在遊歷了許久後都十分想念家鄉,並且無法忍受水土不服的江南地區,意見很大。

而此時,負責隋煬帝警衛的將軍司馬德戡得知將士們十分思鄉,變想要拉攏一些人劫掠物資然後回鄉,但是宇文智及聽到後便想要拉攏他和他一起叛變,但是司馬德戡膽小,說必須要找個領導人才能叛變,就這樣,宇文智及便拉上了他的哥哥宇文化及,而他也成了叛軍首領。

公元618年一日夜間,宇文化及率軍發動了兵變,率領將士直入宮中殺死了隋煬帝,並且將隋煬帝的一系老臣親戚盡數殺害,自立爲丞相,立隋煬帝的孫子楊侗爲皇帝。

本來宇文化及想要去以隋軍正統的方式回長安,但是此時的天下隋朝根本不得人心,再加上宇文化及殺害了一系重臣,比如司馬德戡等人。又加上遇到竇建德領導的唐軍,李密領導的瓦崗寨部隊,宇文化及大勢已去,他便一不做二不休直接自立爲王,稱國號爲許,定都魏縣。他在此時還留下了一句千古名言:"人生故當死,豈不一日爲帝乎?"

他本想依靠自己的勢力慢慢擴展,但是天下都知道宇文化及的性情殘暴,得國不正,陰狠毒辣。因此反而遭到了農民軍和竇建德率領的唐軍的兩面夾擊。最後,一個叫王薄的農民首領明面投降,卻偷偷引竇建德入城,而一代亂臣賊子宇文化及也才畫上了句號。

而他的罵名也一直到了現在,《隋書》曾這樣評價他:"天地所不容,人神所同憤。"#隋煬帝#宇文化及#皇帝收藏

在宇文化及尚未進入官場時,他仗着自己父親的權勢,又因爲他自己驕橫跋扈的天性,經常在城中惡作劇,比如在路上騎着快馬,或者是用彈弓去打擾別人,而且他還十分好色,經常調戲良家婦女,因此,長安城中的百姓便稱他爲"輕薄公子"。

而他進入官場後,做的官便是宮廷護衛,經常與當時尚未稱帝的楊廣來往,與他的關係頗爲密切。而在楊廣稱帝之後,他也被升爲太僕少卿,深受楊廣的信任。而他這次的靠山是皇帝,更加無法無天,經常侮辱別人和惹是生非。

但是他畢竟是個白眼狼,他貪財好色的本性讓他鋌而走險。一次他趁着楊廣外出時,便偷偷與突厥人做買賣,但是要知道,突厥人可是隋朝的死對頭,這可是妥妥的通敵!楊廣知道後大爲震怒,便要將他處死,但是此時與文化及的弟媳,也就是隋煬帝的女兒南陽公主親自爲他求情,而隋煬帝也念在舊情沒有將他殺死,便把他變爲庶民。

在那之後,隋煬帝見他有所悔改,並且念及舊情,又將他提拔爲右屯大將軍。但是宇文化及是個白眼狼,根本就不會記得他的好,這一舉反而爲之後的動亂埋下了伏筆。

在隋末時期,一方面由於隋煬帝大興土木,例如修建京杭大運河等等,另一方面他還窮兵黷武,特別是三徵高麗句,耗費了隋朝的許多兵力。許多百姓不能夠忍受,紛紛揭竿而起。而隋煬帝卻沒有在意,隋煬帝特別喜歡江南地區,他在此時便去了江都散心,但是在回去的時候,在河南地區的李密卻佔據了瓦崗寨,阻斷了隋煬帝回長安的去路。

隋煬帝在此時便想一不做二不休,乾脆不回長安了,直接在他喜愛的江南地區的丹陽(現今南京)定爲都城,但是他的士兵們大多都是關中人,在遊歷了許久後都十分想念家鄉,並且無法忍受水土不服的江南地區,意見很大。

而此時,負責隋煬帝警衛的將軍司馬德戡得知將士們十分思鄉,變想要拉攏一些人劫掠物資然後回鄉,但是宇文智及聽到後便想要拉攏他和他一起叛變,但是司馬德戡膽小,說必須要找個領導人才能叛變,就這樣,宇文智及便拉上了他的哥哥宇文化及,而他也成了叛軍首領。

公元618年一日夜間,宇文化及率軍發動了兵變,率領將士直入宮中殺死了隋煬帝,並且將隋煬帝的一系老臣親戚盡數殺害,自立爲丞相,立隋煬帝的孫子楊侗爲皇帝。

本來宇文化及想要去以隋軍正統的方式回長安,但是此時的天下隋朝根本不得人心,再加上宇文化及殺害了一系重臣,比如司馬德戡等人。又加上遇到竇建德領導的唐軍,李密領導的瓦崗寨部隊,宇文化及大勢已去,他便一不做二不休直接自立爲王,稱國號爲許,定都魏縣。他在此時還留下了一句千古名言:"人生故當死,豈不一日爲帝乎?"

他本想依靠自己的勢力慢慢擴展,但是天下都知道宇文化及的性情殘暴,得國不正,陰狠毒辣。因此反而遭到了農民軍和竇建德率領的唐軍的兩面夾擊。最後,一個叫王薄的農民首領明面投降,卻偷偷引竇建德入城,而一代亂臣賊子宇文化及也才畫上了句號。

而他的罵名也一直到了現在,《隋書》曾這樣評價他:"天地所不容,人神所同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