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衆網海報新聞 聊城報道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山東聊城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集中力量攻堅克難。脫貧攻堅越往後,難度越大,聊城市千方百計提升困難羣衆精氣神,幫助大家心裏熱起來、腦子轉起來、身子動起來。

蔬菜大棚平地而起 扶貧收益拓寬增收渠道

2014年的聊城莘縣古城鎮,交通閉塞、基礎設施落後、產業底子薄,全鎮19個重點貧困村,貧困人口達1.18萬。爲紮實開展扶貧工作,古城鎮扶貧辦逐一走訪、大量調研,定下發展大棚蔬菜、林果、蓮藕、露地菜等產業政策,精準幫扶貧困戶。

古城鎮目前共有高效大棚300個,佔地1500畝,通過產業扶貧帶動大家脫貧。

截止目前,古城鎮建成高標準大棚300個,大棚基地由專業企業運營,每年上交扶貧收益190萬元,足夠實現對貧困戶的兜底幫扶。

在東阿縣劉集鎮沙堤子村,45歲的孟慶喜正忙着裝車,筐內一根根頂花帶刺的黃瓜整齊碼放,即將銷往聊城和河北清河。孟慶喜原是縣城下崗職工,如今在村裏租種半自動冬暖式大棚,皮膚被曬的黝黑。“頭茬黃瓜去年11月份種,產量低點,但價格高,每個棚收益在四、五萬塊錢。現在是二茬,產量高但價格低,每斤價格在四五毛錢左右。”孟慶喜說。

劉集鎮黨委書記畢秋格介紹,19年鎮上利用各級扶貧資金300餘萬元建成20餘個冬暖式大棚,每年能給鎮上785戶貧困戶1357人帶來穩定收入24.71萬元。“我們做扶貧工作,更主要的是進一步抓扶貧項目,促貧困戶收入再提高,真正做到脫貧不脫政策、脫貧不脫監管、脫貧不脫幫扶,脫貧不脫責任。”

直播帶貨訂單不斷 扶貧電商帶火“貧困”主播

“朋友們,這是我們王奉鎮的白玉山藥,口感面甜,肉質細膩,喜歡的朋友趕緊下單啦。”在聊城莘縣王奉鎮電子商務扶貧服務中心,張俊勇正向直播間的粉絲介紹着他售賣的農產品。由於事故導致腰椎受傷,三次手術仍行動不便,且妻子患有抑鬱症,需常年服藥治療,張俊勇的生活跌至谷底,好在電商技術讓張俊勇又重拾希望。

張俊勇正在向直播間的粉絲介紹他售賣的農產品

剛接觸直播帶貨不到3個月,張俊勇在快手和抖音平臺就有了2600多名粉絲,粉絲們親切的稱他爲“鄉村勇哥”,藉助網絡直播,他也嚐到了“流量創收”的甜頭。張俊勇告訴記者,他每次直播兩小時,至少能賣出10單產品,“5月16日,我一次賣出了38單,每單利潤3元錢左右,有粉絲支持,今年預計可以收入6萬元。”

目前,王奉鎮通過培育網紅特色產品產業,加強網紅特色產品線上線下交流等方式,不斷推進“電商+精準扶貧”。2019年農村產品上行交易額達到9300餘萬元,不僅提高了羣衆的就業能力,更拓寬了貧困羣衆增收致富的渠道。

積分量化掛鉤扶貧收益 貧困戶擺脫“等靠要”

在聊城旅遊度假區,扶貧辦人員調研走訪貧困戶時發現,部分貧困戶存在居住環境髒亂差、思想出現“等靠要”的現象,“靠人喫飯空米缸,下田流汗谷滿倉”,爲此,區扶貧辦制定了“積分量化考覈”差異化分紅方案,對貧困戶生活條件和居住環境“雙提升”、配合幫扶熟知政策、家庭和諧自力更生三大方面進行打分,並按照積分多少分配扶貧項目收益。

貧困戶王春英的院落乾淨整潔,房屋窗明几淨

一塵不染的地面,窗明几淨的房屋……這是度假區前八村貧困戶王春英的院落帶給記者的第一感受。2017年,王春英的丈夫因尿毒症去世,留下她和兩個年幼的孩子相依爲命,丈夫生前昂貴的醫療費用、兒女生活教育的支出使一家人陷入困境。

積分評定小組對王春英進行扶貧政策詢問

積分考覈實施後,王春英積極響應,不僅把庭院房間都收拾的乾乾淨淨,還在市裏找到工作,每年收入可達3萬餘元,生活質量進一步提升,實現自力更生。9月份的積分評定中,王春英家被評爲優秀等級,每年可獲得人均870元的扶貧收益分紅,這也大大增加了她的信心,“這都是力所能及的小事”,她說,家裏利落看着也舒服,她也會繼續響應政策,爭取越過越好。

度假區前八村村委委員、扶貧專幹陳書英說,之前“給款物”的扶貧方式使部分貧困戶養成“等”的習慣,不能真正解決貧困,現在貧困羣衆實現了從懶得幹到主動乾的轉變,同時積分評定內容圍繞羣衆力所能及的事進行,有效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激發了他們的內生動力,徹底根除了“等靠要”的思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