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大涼山石榴產區,95後空姐何爽(前排右一)返鄉創業,通過拼多多實現銷售額超3000萬元,帶動當地一批農戶增產增收。穆功 攝

新一輪信息科技革命快速興起,爲帶動農村區域發展、促進農民增收提供了新機遇。貧困地區因勢利導,充分發揮企業等市場主體作用,積極推進電商扶貧。

在衆多電商平臺中,拼多多也爲電商減貧提供了一借鑑經驗。其不斷嘗試運用現代數字技術改造農業,爲農業產業發展提供新動能,成爲助力農業搭上數字經濟快車的“引路者”。就在10月17日,拼多多獲得全國脫貧攻堅獎組織創新獎,這也是國家對於一家民營企業的高度認可。

6月6日,廣西環江毛南族自治縣縣長黃炳峯(右)走進拼多多直播間,爲環江“五香”特產代言。譚峯 攝

拼多多紮根於農、服務於農。作爲中國最大的農產品電商平臺,2019年平臺農產品及農副產品銷售額達1364億元,全平臺農產品商家佔比超過11.3%,2019年農產品活躍商家超過58萬,帶動返鄉新農人超過86000人,直連超過1200萬農業生產者。特別值得關注的是,平臺中大量包裹來自貧困地區,如雲南雪蓮果、廣西百香果、新疆小紅杏、大涼山軟籽石榴等邊遠地區的優質特產紛紛上線。2019年全年,拼多多平臺來自國家級貧困縣的電商主體達36萬家,其中“三區三州”的電商主體達15.7萬家,年銷售額48億元。

5月20日,多多大學講師和雲南文山“三七之鄉”的8縣市100餘名扶貧幹部、商家交流電商直播,分析貧困地區如何勢抓住直播紅利。上海援滇幹部,西疇縣副縣長吳川(右)介紹了拼多多開店的“西疇經驗”。陳曈 攝

以創新思維推動脫貧攻堅,拼多多打出一套“組合拳”。

一是消費扶貧。拼多多在全國率先開啓了“政企合作,直播助農”,探索“市縣長當主播、農民多賣貨”的電商消費扶貧新模式。截至2020年9月30日,拼多多市縣長助農直播已超220場,累計催生4.9億筆助農訂單。其中,來自貧困地區的農產品超6億斤,覆蓋30餘萬貧困戶。

二是就業扶貧。2018年拼多多創立“多多大學”,“多多大學”線下課程覆蓋21個省份,累計觸達49萬扶貧產業經營者。藉助拼多多平臺新農人培育體系,全國超過10萬名新農人返鄉創業。在雲南、貴州、廣西、海南等省份及省份內少數民族自治州,越來越多的致富帶頭人脫穎而出,做大產業,創造就業。

三是科技扶貧。拼多多聚焦建設產學研融合,與院士團隊共同打造農智慧農業體系,面向全國培養複合型新農商人才。推出“多多農研科技大賽”,吸引全球青年科學家,爲全國更多產區提供更高效的農業數字化解決方案。在強化國內外合作同時,拼多多利用自身技術優勢,開發“農貨智能處理系統”,通用戶需求挖掘、供應鏈靶向配置和算法優化,實現農產品與消費者的精準匹配。

7月22日,第一屆“多多農研科技大賽”決賽在雲南昆明啓動。一邊是具有多年草莓種植經驗的農人組,一邊是掌握人工智能技術的AI組,農業領域的“人機對戰”拉開帷幕。穆功 攝

電商助推農產品上行中體現出普惠共享理念,具有更爲深遠的內涵。從拼多多的實踐來看,以農產品上行爲基礎,新電商價值鏈的構建更加註重向農民傾斜利益的經營與分配機制,農民開始轉型爲較高收入的產業工人。同時,直播等超短鏈交易模式大大提高了交易效率,更加匹配個性需求,節約消費者支出。這表明,基於電商平臺的交易方式,能夠實現市場供需雙方互惠,增進社會福利,因而具有普惠性。

如今在新電商平臺拼多多的推動下,產業數字化形態在鄉村已呈現星星之火,可以預見,未來一定還將會有更多的新思維、新技術、新主體繼續下沉到鄉村,爲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更多支撐。

作者:崔凱(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編輯:施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