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作为中国封建史上经济最为繁荣的时期,但是在军事制度的建设方面,却呈现出非常混乱的情况。尤其是宋太祖赵匡胤本身便是借助兵权登上皇位,因此,他对于兵权以武将是非常谨慎的。

为了进一步解决朝政中容易出现拥兵自重的问题,宋太祖赵匡胤提出了更戍法,但是这一军事措施失却已存在着极大问题。到了宋神宗时,由于种种弊端导致国家财政入不敷出,不得不放弃更戍法,采取新的军事制度。

在宋神宗支持下的王安石变法撤销了更戍法,采取新的方式解决国家军政问题,并由此应对新的发展。而为何要改革更戍法呢?不得不说,因为时局的不同,更戍法导致了冗兵,自然是要改的。

一、 宋朝早期形势的要求,更戍法适合刚刚建立的政权

(1) 宋太祖对于武将的防范与限制,更戍法尤其适合皇权手段

公元960年,北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通过黄袍加身的方式夺取了后周的政权。但是深知兵权重要性的他在经历十数年的东征西讨以后,逐渐完善了相关的军事制度,建立了北宋王朝。

在历史上最有名的便是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将各将领的兵权收归自己的手中。可即便是这样,这一时候的宋太祖对于武将依旧不信任;无论何时他都非常害怕,再次出现自己当初陈桥兵变一样的事情。

为了解决自己内心的恐惧,宋太祖赵匡胤培养了新的文官势力,以此来限制武将的同时;更采取了新的方式,让武将难以培养心腹、在军队中拥兵自重。

这一方式便是宋太祖开国以来便采取的更戍法,所谓更戍法,便是让朝廷的部队定期调换防区,实现轮值。这让将领对于手下士兵的掌控也仅限一时,无法通过长久的发展,将其变成自己的私兵、以此威胁皇权的统治。这在很大程度上消灭了赵匡胤内心的恐惧。

初期的更戍法仅仅是为了配合赵匡胤收归兵权使用,但随着宋朝一切开始走上正轨,这时候的赵匡胤进一步将防范武将的措施发展到新的层次。为了满足中央对地方的绝对控制,他在军事措施方面提出了强干弱枝、守内虚外的思想。

有了这一措施的发展,则让更戍法有了更好的平台,但此时的赵匡胤却怎么都想不到自己这一次认为聪明的方法?却在朝代传递的过程当中,给自己建立的政权产生如此大的影响。

(2)强干弱枝,守内需外导致军队力量下降、更戍法开始变味

赵匡胤本身便是拥有着强大兵权的地方将领,因此,他深知唐朝之所以会走上最后混乱的割据局面,很大一部分便是中央对于地方掌控权力的丧失。

为此,在征服其余的政权以后,赵匡胤便围绕着强干弱枝,守内虚外的方式,不断加强这中央的军事武装力量。他大肆抽调各地的精兵强将,充实自己直接命令的中央禁军,这就使得大部分边疆军队的力量遭到削弱。

当然,对于此时的北宋政局来说,远不是南宋时那样可以任人欺凌。因此,这样的方式并不会在极短时间内导致宋朝边疆势力发生或乱,以至于动摇社稷。

在强干弱枝;守内虚外的发展过程当中,宋太祖这一想法的最终目的便是想要通过营造出并将互不相识的局面,以此来防范再次出现唐朝末年的藩镇割据局面。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宋朝统一局面下的更戍法反而带来了非常严重的问题。

此时已经是和平的年代里,但继续沿用更戍法会导致国家需要不断增加军政方面的财政支出;为此,让国家的财政长期处于紧张过程当中。此时的更戍法因为严重影响到宋朝军事的发展,已经到了不得不改变的地步。

二、 冗兵局面的出现,宋朝军队力量遭到极大削弱更戍法不得不改变

(1) 将领无法合理指挥军队,最终战争沦落为无效人海战术

宋太祖赵匡胤提出的更戍法是为了形成将领和士兵互不相识的局面;长此以往,就容易导致由于将领和士兵之间不熟悉的问题。而在一场战争当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便是作为战争头脑的将领。

可是在更戍法下的将领,对于手底下的士兵却非常不熟悉,又怎能及时有效地应用这些士兵发挥出强大的战斗力。除此以外,因为长期更换领导者,这就使得士兵在作战时无法尽心尽力的信任将领的命令、全心全意作战,使得北宋军队的力量大打折扣。

当然,作为武将出身的赵匡胤自然想到了这一后果。但是,他为此做出的应对措施却让人啼笑皆非。在战争当中没有办法通过合理的战略措施和有效的指挥,发挥出军队的最强战力。

而北宋的应对方式便是不断的增加人数,通过人海战术来压倒对手。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无论面对着怎样精锐的部队?北宋都贯彻人海战术为自己赢得胜利。可是这就导致了后来的佣兵问题,国家财政难以负担、更戍法的弊端日益显露。

(2) 更戍法过度征兵,导致国家财政难以应对

在人海战术的要求之下,北宋政府只能不断的增加征兵数量来维持自己的优势。据史料记载,仅一年里,北宋需要在军费支出的碎银便高达两千万之多。平时由于需要长期招募大量士兵,使得国家需要培养的士兵总量出现急剧上升的情况。

换句话说,更戍法直接导致了北宋冗兵的问题,让太多的闲散兵力没有充分发挥作用,而又浪费了国家资财。

在更戍法实行的过程当中,直接暴露了两大严重问题。这让宋神宗坚定不移的改革,更戍法,甚至启用新的方式来保证国家军队力量的后续支持,这与这位少年皇帝的深刻理解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

三、 少年皇帝,宋神宗有着改革的雄心壮志

(1) 支持王安石变法,改革更戍法、重建北宋军政大事

宋神宗在位期间,更戍法导致的财政问题,已经成为北宋政治上的一个重大负担。尤其是他登基继位的前一段时间爆发的财政亏空,更是让这位皇帝深感不安。

在这一情况之下,国库面临着财政收入不足的尴尬困局,更戍法已经到了不得不改革的地步。他便启用了王安石推行变法,进一步增加国家收支。王安石在进一步了解此时国库面临的问题以后,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他针对于如今士兵数量过多的情况,提出了裁军的设想。

当然,这一意见也得到了宋神宗的支持。他下令挑选不合要求的士兵返还为名,同时,通过对于军事的整合,有利的保持了一些精壮男子在军队中的主体地位,维持了原本的战斗力。

除此以外,宋神宗还采纳了王安石的置將法。一系列的措施,最终以新的方式取代了原本的更戍法。这就极大程度的减少了,北宋时因为更戍法带来的财政亏空问题。除此以外,在宋朝对外战争的发展当中,更戍法没有办法继续维持原本的实力,已经到了不得不放弃的地步。

(2) 对外作战的需要,更戍法到了不得不放弃的地步

宋神宗继位以后年纪轻轻又意气风发地,他想要仿效祖上、开疆拓土。在向西夏用兵的过程当中,由于更戍法导致的严重问题使得他在遭到西夏军队反扑之后,以惨败告终。此时他已经深刻明白了,更戍法无法适合如今的现状,还不断拖累着军事战争力的发展脚步。

面对这一情况,最终的宋神宗选择废止了更戍法。如何填补这一制度废除之后的空白?这就引起了宋神宗的思考。北宋由于商业经济的繁荣,开始出现新的军事发展方式和募兵方式,这就很好地起到了承接的作用,让更戍法更显无用。

4、 北宋募兵制的出现,更戍法无法适应此时的军事需要

北宋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开始出现了新的募兵方式。一些小有资产的人能够通过提供一定的财产,让别人代服兵役,这就出现了专业化和职业化的军人。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减少了国家的财政负担,同时又能够保证强大的军事力量。

与募兵制相比,更戍法带来的影响远远无法弥补这一空缺,只能被统治者放弃。

让专门的人去做专门的事情,同时又能够保障军事力量,这非常适合宋朝政治格局的发展,而更戍法,由于长期导致国家的财政入不敷出,最终被宋神宗废止。这体现了时代发展过程当中无法与时俱进的更戍法,面临着最终的淘汰成为了原本的无可厚非。

结语:

宋太祖赵匡胤提出更戍法是为了加强自己的中央集权;而宋神宗对于更戍法的改革与废止,同时也是为了维护自己统治的需要。无论是何种时代一项政策的选择,无非是统治者在权衡利弊中作出的更多倾向。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一套更为积极有益的军事运行体系,成为宋朝的必须面临的问题,而宋神宗的改革也符合了这一要求。时代的发展才是政策出发之根源,这是历朝历代所看重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