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作爲中國封建史上經濟最爲繁榮的時期,但是在軍事制度的建設方面,卻呈現出非常混亂的情況。尤其是宋太祖趙匡胤本身便是藉助兵權登上皇位,因此,他對於兵權以武將是非常謹慎的。

爲了進一步解決朝政中容易出現擁兵自重的問題,宋太祖趙匡胤提出了更戍法,但是這一軍事措施失卻已存在着極大問題。到了宋神宗時,由於種種弊端導致國家財政入不敷出,不得不放棄更戍法,採取新的軍事制度。

在宋神宗支持下的王安石變法撤銷了更戍法,採取新的方式解決國家軍政問題,並由此應對新的發展。而爲何要改革更戍法呢?不得不說,因爲時局的不同,更戍法導致了冗兵,自然是要改的。

一、 宋朝早期形勢的要求,更戍法適合剛剛建立的政權

(1) 宋太祖對於武將的防範與限制,更戍法尤其適合皇權手段

公元960年,北宋太祖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通過黃袍加身的方式奪取了後周的政權。但是深知兵權重要性的他在經歷十數年的東征西討以後,逐漸完善了相關的軍事制度,建立了北宋王朝。

在歷史上最有名的便是宋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將各將領的兵權收歸自己的手中。可即便是這樣,這一時候的宋太祖對於武將依舊不信任;無論何時他都非常害怕,再次出現自己當初陳橋兵變一樣的事情。

爲了解決自己內心的恐懼,宋太祖趙匡胤培養了新的文官勢力,以此來限制武將的同時;更採取了新的方式,讓武將難以培養心腹、在軍隊中擁兵自重。

這一方式便是宋太祖開國以來便採取的更戍法,所謂更戍法,便是讓朝廷的部隊定期調換防區,實現輪值。這讓將領對於手下士兵的掌控也僅限一時,無法通過長久的發展,將其變成自己的私兵、以此威脅皇權的統治。這在很大程度上消滅了趙匡胤內心的恐懼。

初期的更戍法僅僅是爲了配合趙匡胤收歸兵權使用,但隨着宋朝一切開始走上正軌,這時候的趙匡胤進一步將防範武將的措施發展到新的層次。爲了滿足中央對地方的絕對控制,他在軍事措施方面提出了強幹弱枝、守內虛外的思想。

有了這一措施的發展,則讓更戍法有了更好的平臺,但此時的趙匡胤卻怎麼都想不到自己這一次認爲聰明的方法?卻在朝代傳遞的過程當中,給自己建立的政權產生如此大的影響。

(2)強幹弱枝,守內需外導致軍隊力量下降、更戍法開始變味

趙匡胤本身便是擁有着強大兵權的地方將領,因此,他深知唐朝之所以會走上最後混亂的割據局面,很大一部分便是中央對於地方掌控權力的喪失。

爲此,在征服其餘的政權以後,趙匡胤便圍繞着強幹弱枝,守內虛外的方式,不斷加強這中央的軍事武裝力量。他大肆抽調各地的精兵強將,充實自己直接命令的中央禁軍,這就使得大部分邊疆軍隊的力量遭到削弱。

當然,對於此時的北宋政局來說,遠不是南宋時那樣可以任人欺凌。因此,這樣的方式並不會在極短時間內導致宋朝邊疆勢力發生或亂,以至於動搖社稷。

在強幹弱枝;守內虛外的發展過程當中,宋太祖這一想法的最終目的便是想要通過營造出並將互不相識的局面,以此來防範再次出現唐朝末年的藩鎮割據局面。但是隨着時代的發展,宋朝統一局面下的更戍法反而帶來了非常嚴重的問題。

此時已經是和平的年代裏,但繼續沿用更戍法會導致國家需要不斷增加軍政方面的財政支出;爲此,讓國家的財政長期處於緊張過程當中。此時的更戍法因爲嚴重影響到宋朝軍事的發展,已經到了不得不改變的地步。

二、 冗兵局面的出現,宋朝軍隊力量遭到極大削弱更戍法不得不改變

(1) 將領無法合理指揮軍隊,最終戰爭淪落爲無效人海戰術

宋太祖趙匡胤提出的更戍法是爲了形成將領和士兵互不相識的局面;長此以往,就容易導致由於將領和士兵之間不熟悉的問題。而在一場戰爭當中發揮重要作用的,便是作爲戰爭頭腦的將領。

可是在更戍法下的將領,對於手底下的士兵卻非常不熟悉,又怎能及時有效地應用這些士兵發揮出強大的戰鬥力。除此以外,因爲長期更換領導者,這就使得士兵在作戰時無法盡心盡力的信任將領的命令、全心全意作戰,使得北宋軍隊的力量大打折扣。

當然,作爲武將出身的趙匡胤自然想到了這一後果。但是,他爲此做出的應對措施卻讓人啼笑皆非。在戰爭當中沒有辦法通過合理的戰略措施和有效的指揮,發揮出軍隊的最強戰力。

而北宋的應對方式便是不斷的增加人數,通過人海戰術來壓倒對手。在這樣的情況之下,無論面對着怎樣精銳的部隊?北宋都貫徹人海戰術爲自己贏得勝利。可是這就導致了後來的傭兵問題,國家財政難以負擔、更戍法的弊端日益顯露。

(2) 更戍法過度徵兵,導致國家財政難以應對

在人海戰術的要求之下,北宋政府只能不斷的增加徵兵數量來維持自己的優勢。據史料記載,僅一年裏,北宋需要在軍費支出的碎銀便高達兩千萬之多。平時由於需要長期招募大量士兵,使得國家需要培養的士兵總量出現急劇上升的情況。

換句話說,更戍法直接導致了北宋冗兵的問題,讓太多的閒散兵力沒有充分發揮作用,而又浪費了國家資財。

在更戍法實行的過程當中,直接暴露了兩大嚴重問題。這讓宋神宗堅定不移的改革,更戍法,甚至啓用新的方式來保證國家軍隊力量的後續支持,這與這位少年皇帝的深刻理解有着非常緊密的關係。

三、 少年皇帝,宋神宗有着改革的雄心壯志

(1) 支持王安石變法,改革更戍法、重建北宋軍政大事

宋神宗在位期間,更戍法導致的財政問題,已經成爲北宋政治上的一個重大負擔。尤其是他登基繼位的前一段時間爆發的財政虧空,更是讓這位皇帝深感不安。

在這一情況之下,國庫面臨着財政收入不足的尷尬困局,更戍法已經到了不得不改革的地步。他便啓用了王安石推行變法,進一步增加國家收支。王安石在進一步瞭解此時國庫面臨的問題以後,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他針對於如今士兵數量過多的情況,提出了裁軍的設想。

當然,這一意見也得到了宋神宗的支持。他下令挑選不合要求的士兵返還爲名,同時,通過對於軍事的整合,有利的保持了一些精壯男子在軍隊中的主體地位,維持了原本的戰鬥力。

除此以外,宋神宗還採納了王安石的置將法。一系列的措施,最終以新的方式取代了原本的更戍法。這就極大程度的減少了,北宋時因爲更戍法帶來的財政虧空問題。除此以外,在宋朝對外戰爭的發展當中,更戍法沒有辦法繼續維持原本的實力,已經到了不得不放棄的地步。

(2) 對外作戰的需要,更戍法到了不得不放棄的地步

宋神宗繼位以後年紀輕輕又意氣風發地,他想要仿效祖上、開疆拓土。在向西夏用兵的過程當中,由於更戍法導致的嚴重問題使得他在遭到西夏軍隊反撲之後,以慘敗告終。此時他已經深刻明白了,更戍法無法適合如今的現狀,還不斷拖累着軍事戰爭力的發展腳步。

面對這一情況,最終的宋神宗選擇廢止了更戍法。如何填補這一制度廢除之後的空白?這就引起了宋神宗的思考。北宋由於商業經濟的繁榮,開始出現新的軍事發展方式和募兵方式,這就很好地起到了承接的作用,讓更戍法更顯無用。

4、 北宋募兵制的出現,更戍法無法適應此時的軍事需要

北宋由於商品經濟的發展開始出現了新的募兵方式。一些小有資產的人能夠通過提供一定的財產,讓別人代服兵役,這就出現了專業化和職業化的軍人。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減少了國家的財政負擔,同時又能夠保證強大的軍事力量。

與募兵制相比,更戍法帶來的影響遠遠無法彌補這一空缺,只能被統治者放棄。

讓專門的人去做專門的事情,同時又能夠保障軍事力量,這非常適合宋朝政治格局的發展,而更戍法,由於長期導致國家的財政入不敷出,最終被宋神宗廢止。這體現了時代發展過程當中無法與時俱進的更戍法,面臨着最終的淘汰成爲了原本的無可厚非。

結語:

宋太祖趙匡胤提出更戍法是爲了加強自己的中央集權;而宋神宗對於更戍法的改革與廢止,同時也是爲了維護自己統治的需要。無論是何種時代一項政策的選擇,無非是統治者在權衡利弊中作出的更多傾向。

但是隨着時代的發展,一套更爲積極有益的軍事運行體系,成爲宋朝的必須面臨的問題,而宋神宗的改革也符合了這一要求。時代的發展纔是政策出發之根源,這是歷朝歷代所看重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