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開國少將丁盛,有這樣一句評價——“勇將、戰將、闖將、悍將!”

簡簡單單的幾個字,把丁盛的勇猛無畏刻畫得淋漓盡致!

丁盛的成名作,還要追溯到1939年11月的黃土嶺圍殲戰,時任晉察冀教導二旅一團政委的丁盛,率部一舉擊斃了號稱日軍“名將之花”的阿部規秀,而且,黃土嶺圍殲戰的戰果絕不僅限於此,此戰共擊斃日軍900多人,是八路軍在當時對戰日軍取得的最好戰績之一。

1940年8月,爲了打破日軍在華北地區的“牢籠封鎖”,八路軍打響了百團大戰,丁盛率部在晉察冀一帶與日寇斡旋,把游擊戰的精髓發揮到了極致,日寇喫盡了苦頭卻不能前進半步,以致於日軍將丁盛部稱爲“守路釘”。

而真正讓丁盛達到軍事生涯巔峯的,其實還要數1949年10月的衡寶戰役。

當時,以白崇禧爲首的國民黨軍將5個軍的兵力悉數佈置在衡寶一線,企圖同我軍來一場大會戰,林總也命令麾下所有部隊嚴陣以待,準備決戰。偏偏這個時候,時任第45軍135師師長的丁盛,卻不聽命令,差點弄出亂子。

原來,丁盛並沒有按照指令進入陣地,而是繞道一頭扎進了國民黨軍的後方,這樣一來,雙方在衡寶決戰的戰略部署便被打亂了。爲了解決後患,白崇禧抽調4個師的兵力圍堵丁盛。

以一敵四,就在所有人都以爲丁盛和他的135師將要撐不住的時候,丁盛卻率部站穩了腳跟。這樣一來,便給了林總裏外合圍的大好機會!

林總得到這個消息後,一改此前下達的原地待命的命令,轉而命令全軍全線出擊,並且親自指揮丁盛的135師。

由於首尾難以兼顧,僅僅一天時間,國民黨軍便全線潰敗,而丁盛和他的135師也因此被譽爲“虎師”,劉伯承更是盛讚此次作戰行動爲“腰斬七軍”!

得益於衡寶戰役中的出色指揮,丁盛進入南京高級陸軍學院深造,並深受劉伯承器重,當54軍組建時,丁盛便被劉伯承推薦擔任軍長。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丁盛率領他的54軍大展拳腳,先後參與大小戰鬥254次,打出了中國志願軍的威風,成爲最後一支離朝的部隊。

在1962年爆發的中印之戰中,丁盛更是把印度人打出了心理陰影,面對頭頂着“曾擊敗沙漠之狐隆美爾”的印軍主力第4軍,丁盛帶領54軍130師給對方“好好上了一課”,只用了10個小時,就快刀斬亂麻,徹底終結了印度人的野心,史稱“瓦弄大捷”。直到今天,印度不少軍校中所模擬的假想敵,仍然是以54爲代號。

如果單從軍事才能的角度來看,丁盛確實對得起“勇將、戰將、闖將、悍將”這樣的讚譽,但可惜,丁盛的性格和選擇註定了他後來的悲劇命運,於1982年被勒令退役,直至1999年遺憾離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