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都是勝利者書寫的。

這句話在美國未能成立。

一部小說《飄》,和一部電影《亂世佳人》,令到歷史的失敗者,煥發新生。

持續了4年的南北戰爭,最終以北方聯盟的勝利而告終。

南方人失去了幫助他們發家致富的蓄奴制,還要被批判,唾棄。

有些人選擇融入北方的新文明,有些人選擇頑固死守過時的舊制度,有些人,則選擇用文字去進行懷念。

出生於南部城市亞特蘭大的記者瑪格麗特·米切爾,結合小時候聽來的一些亞特蘭大往事,以及個人的感情經歷,寫成了一部以南北戰爭爲故事背景的女性史詩《飄》。

小說一經出版,當時諸多的出版紀錄被打破,甚至引發了一波“炒書潮”。

一個又一個矛盾而鮮活的人物征服了無數讀者,全美國對於南北戰爭的傷疤無法冷靜。

好萊塢的片商不會錯過機會,塞爾茲尼克國際電影公司迅速拿下改編版權,與處在黃金狀態的米高梅影業聯合制作,在小說出版3年之後,炮製出了一部現象級的《亂世佳人》。

電影非常忠於原著,費雯·麗、克拉克·蓋博、奧利維婭·德哈維蘭等黃金時代演員基本都與書中人物無縫對接,小說的魅力得以延續至大銀幕,蔓延到全世界。

以至於諸多有關於19世紀美國南方社會的資料,都會提到《亂世佳人》。

南方的莊園生活再一次浮現在世人眼前,引起南方人懷緬與共鳴的同時,也帶來了不少爭議。

畢竟把黑人當成奴隸這件事始終不符合人人平等的主流價值導向,故事卻站在了另一種角度,一種黑人心甘情願服務於白人,雙方和睦幸福共處的角度,去還原蓄奴制的存在。

另外,疑似“3K黨前傳”的情節,被部分人認爲是對襲擊黑人暴力事件的美化與洗白。

對《亂世佳人》的聲討一直持續到21世紀20年代。因持續發酵的黑人維權運動,這部80年前的奧斯卡最佳影片再度成爲衆矢之的。

瑪格麗特·米切爾的描述真的就是錯誤嗎?

好萊塢真的選錯了素材?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爲何這麼多人都能被錯誤引導,將其奉爲經典,各大評分網站都給出高評分呢?

當中一定有什麼可取之處纔對。

經歷了238分鐘的旅程,跌宕起伏的愛情,複雜迷人的角色,頑強感人的精神意志,傾盆而出,沁入心脾,真難怪這麼多人會被征服。

斯嘉麗與瑞德,他們也被稱爲郝思嘉和白瑞德。

他們在一場舞會相遇,在一場大霧中告別。

可能在一開始,許多人都不看好瑞德能夠贏得美人心。斯嘉麗在故事開始就有了自己心中的白馬王子艾希禮,而且艾希禮一表人才,是個標準的高富帥,反觀瑞德,一出場就被貼上了敗壞道德,花心好色的標籤,完全不像是個好人。

但白雪公主與白馬王子的愛情故事早已爛成了大街,換湯不換藥的做法很難脫穎而出。

《亂世佳人》則是反套路而爲之,不僅將壞壞的瑞德一步步推向被萬人追求的斯嘉麗,而且還把斯嘉麗逼向人性的黑暗面,使得一場不同尋常的愛情更加撲朔迷離。

當觀衆無法預測結局,電影便能扣人心絃,引人入勝。

斯嘉麗和瑞德都有着讓人討厭的缺點。

前者任性,自私,爲了達到目的,可以不擇手段,橫刀奪愛。明明艾希禮已經有了妻子,她仍然不懂收斂,無法剋制自己的行爲。

放在今天,她活脫脫是一個“反派小三”式的角色。

後者離經叛道,聲名狼藉,簡直就是一頭披着西裝的狼。斯嘉麗明明變成了寡婦,他卻還大膽調戲,也許他是看穿了斯嘉麗同樣是不在乎他人眼光的人,可無論是在什麼年代,都有些不合禮節。

就是這麼兩個本不討喜的角色,在南北戰爭的災難下,迸發出了極爲寶貴的品質。

斯嘉麗堅韌不拔,一個人撐起了整個家庭。她良心未泯,嘴上說着討厭情敵梅蘭妮,實際上卻不忍棄之不理,就算艾希禮沒有拜託她照顧梅蘭妮,她也很難做出一個毫無人性的決定,讓梅蘭妮和那還未出生的孩子活活等死。

瑞德勇敢無畏,在最關鍵的時刻,他願意犧牲自己的愛情與性命,奔赴戰場抗敵。眼見朋友落難,他仗義出手救援,沒有要求任何回報。他也着實是一個最爲早期的反英雄角色了。

而看似完美的艾希禮,暗地裏卻是一個懦弱的,不敢面對現實的人。

南北戰爭的失敗令他一蹶不振,他甚至都不能像斯嘉麗那樣頑強抵抗,爲生存而做出努力。

所謂人無完人,《亂世佳人》中的複雜角色有一種奇妙的真實感,這拉近了電影與觀衆的距離,故事才因此更加被相信,被認可。

唯獨梅蘭妮是一個比較“臉譜化”的角色,她實在是太過好了,好到有點不真實。

好在她沒有變成影片的敗筆,而是成爲了把劇情推向最高潮的關鍵人物。

她和斯嘉麗並非是相反對立,反倒可能是同一類人,只是她並不如斯嘉麗那般勇敢,很多規矩她不敢打破。

所以她有理由無條件袒護斯嘉麗,斯嘉麗是救命恩人只是表面的,維護斯嘉麗身上的那種熱血精神是更深層次的。

很多說法都認爲《亂世佳人》本質上就是一部女性主義大片,內容的核心是講述斯嘉麗的成長蛻變,歌頌她堅強不屈的意志。

“明天,又是全新的一天。”

這句臺詞不知鼓舞了多少人,看着斯嘉麗這麼一個嬌小女子能在差點就被餓死的絕境中反彈,自己眼前的難題,就顯得不值一提了。

要是把這部絕對能排進影史愛情片前五名的經典,看成是一部勵志片,也不是完全不行。

當越來越多人發現《亂世佳人》的迷人之處,關於是否美化蓄奴制、3K黨的爭議,便越發不再重要。

瑪格麗特·米切爾站在南方人的角度描寫自己的故鄉,難道非要她詆譭故土,纔是邪不勝正?

況且,代表南方人民的斯嘉麗、艾希禮等也並未完人,要美化,爲什麼不美化得徹底一些呢?

或許作者的目的並非想辯白什麼,而是想要提醒世人,歷史的失敗者,絕非完全沒有可取之處。

就像斯嘉麗那樣,她被無數人討厭,唾罵,骨子裏仍然保持着堅定,熱情。

這不是一個非黑即白的世界,任何事都有兩面性。

南方聯盟的蓄奴制固然可恨,但南方人民就真的只能遺臭萬年了?

《亂世佳人》竭力說明,事實並非如此。

這部失敗者的哀歌,也因此有了非凡的歷史價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