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第一堂军事课

当郭威带着大军,于公元948年8月20日达到河中城之后,所有人都很激动和紧张,不管是敌我的哪一方,似乎大家都知道,城是守不住了,就是大家谁也不知道,城究竟会在什么时候被攻破。

五代节度使,之所以能动不动就叛乱独立啥的,靠的就是在当地享有完全的,军政财三权的独揽,而经过多年的战火洗礼,一般节度使的城池早就是被他们弄得坚固无比。

加上古代城市本来就是对守方有利,古往今来凭借一座孤城,最终扭转败局的事情也很多,尽管郭威名声在外,他也不可能让城里的人闻风而逃,更没有厚着脸皮大义凛然的教训城里的李守贞,因为他知道,所谓的道德批判,在这个时代早就没什么用了。

郭威大军到达的时候,河中城已经被围了,只不过之前提到的白文珂、郭从义、常思并这三个人水平有限,面对高筑墙广积粮的政策,他们也只能望城兴叹。

现在郭威来了,大家都眼巴巴看着这个后汉第一名将,此时会有什么样的猛烈行动,但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郭威并没有下令直接攻城。

而是叫人从附近五个县城招募民工2万人,开始在后汉军队和城池之间筑起了很多小型堡垒,来保护后汉军队的大营。

这种打法并不稀奇,稳扎稳打慢慢蚕食,我们熟悉的曾国藩,最著名的战略就是结硬寨,打呆仗,每到一地先命令士兵安营扎寨,做好防护工作,火候到了城池自然就破了。

但很快当士兵们发现新的堡垒筑好之后,城里的部队突然冲出来,将好不容易弄好的简易工事砸了个稀巴烂。

但郭威似乎并不愤怒,还好征发的2万民工还没有回家,那就继续借着干活,此后的日子,这种行为就像是现代社会我们非常熟悉的粘贴复制一样,郭威的不对刚把堡垒修好,城里的部队就会出来一通乱砸。

跟着郭威的士兵,此时心里的愤怒慢慢到了顶点,本想着这次平叛,能跟着郭将军立功,回去也好积累点资本,没想到却变成了工地上搬砖的工人。

尽管士兵们发现,每次出城的敌人,总会留下来一些尸体之外,李守贞的河阳城依旧很坚固,郭威的大军始终没有进行大规模攻城。

五代时期,经常是乱自下做,士兵哗变是常有的事情,面对士兵们的一肚子不理解和怒火,郭威从来也不解释,幸好已经带兵几十年的郭威威望十分高,治军严格下面的士兵不敢哗变。

就这么双方不断的在重复着你建我拆的游戏,你猜猜这游戏郭威玩了多久,整整一年,堂堂后汉最后的军事底牌郭威,攻一座城居然一年时间过去了,城池依然挺立,叛军依然逍遥自在。

不断看着自己心血被毁的后汉士兵们,愤怒也慢慢累积到了极点,终于在拆毁的墙慢慢比留下的墙多的时候,郭威终于下达了总攻的命令。

三面强攻,北面放行,河中城一鼓而下,李守贞贯彻了自己绝不投降的宗旨,还算是条汉子,城破后全家集体自焚。

消息迅速传向了全国,不多久,又迅速地传了回来,另外两处的反叛者,凤翔节度使王景崇和永兴军节度使赵思绾很痛快地投降了,他们实在不想像李守贞那样被郭威玩死。

就这样赵匡胤的第一堂军事课结束了,一年的时间,赵匡胤成长了很多,他亲眼见证了当时中华大地,最高军事水平的指挥是个什么样子。

用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利益,这是赵匡胤学的第一堂课,士兵的命也是命,郭威不会为了胜利,完全把士兵当做是数字,他们都是活生生的人。

可以说这一年的成长,远超过普通人十年的收获,更难得的是赵匡胤结识了军中的另一个青年柴荣,喜欢动不动挣谁是第一名的国人传统,经常会拿柴荣和赵匡胤做比较,看看谁谁“五代”第一名君。

我从来不和稀泥,弄个什么双重标准,说什么赵匡胤的宋朝不属于五代之类的话,我们就是想知道柴荣和赵匡胤究竟谁更强。

按照我的标准的话,那毫无疑问是赵匡胤更强,堪称五代第一明君,柴荣并不是败给了能力,而是败给了所有牛人共同的敌人,命运。

(11)年轻人的冲动

郭威班师回朝了,赵匡胤也终于可以回到自己的家,开封城里处处洋溢着喜悦的气氛,三年的外出生涯,让赵匡胤成熟了,此刻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对他来说是最幸福的事情。

家中一切都安好,母亲安好,小妹也好,二弟匡义也长大了,三弟匡美也已经出生了,尽管父亲此时不在京城,这次平叛也被派了出去,但可以肯定的是,父亲还活着。

这是赵匡胤不同于别人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性格阅历成熟之前,拥有一个美好的家庭,对于一个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只要这样才能形成对这个世界,深厚的浓浓的感情,否则剩下的便只有冷漠。

不久之后,郭威将会深刻的体会到这种寒冷,而此时的他正在朝堂上接受百官的祝贺和皇帝的赏赐,当然了皇帝几乎没什么大官可以封了,最后加封郭威为检校太师兼侍中,尽管这种都是荣誉性质的官衔,但郭威从此正式成为后汉朝中第一人。

但看着朝堂上,更加萎靡不振的皇帝,郭威的心头浮现出一丝忧虑,做到了这个位置,郭威的心里总是毛毛的,完全不知道这个年轻皇帝的心里到底在想什么。

短短四个月之后,郭威就知道了他心里不安的答案,郭威被调出了京城,理由很简单也很实用,契丹进犯大将出征。

结果到了边境才发现,连个契丹人的影子都没有,很快圣旨就来了,就地驻防郭威你就不用回京城了,明知道没戏耍了的郭威,也知道摇头苦笑,这么多年博弈的结果总是这样,他要的不过是想维持一种平衡而已。

大将出征,亲眷留在京城做人质,只要年轻皇帝不做什么过分的事情,这种政治博弈和平衡就不会被打破,郭威还是愿意为后汉效力的。

但谁也没想到的是,去年18今年19的皇帝陛下,完全不按常理出牌,直接干出了让人惊掉下巴的事,当然这也符合他简单粗暴的性格,把做皇帝也想的太简单了。

公元950年11月11日的清晨,年轻的皇帝刘承佑杀了三个人,只有三个,他们是杨邠、史弘肇、王章,就在他们去上朝的路上,在广政殿被杀。

很显然刘承佑都没有把自己当做是皇帝,他的水平完全就是一个街头黑帮的作风,看看康雍干相怎么杀人,杀你之前先下狱,之后是抄家审判,最重要的一步,是让全天下人都知道,你是个十恶不赦的大奸臣,大坏蛋,皇帝杀你也是迫不得已。

就这样在顶级智力角逐中摸爬滚打了一辈子的人,突然就这么被结束了生命,就是这么直接,天真的皇帝以为,只要是杀了他们,军权财权就能全部收回,5个顾命大臣除了郭威在外,就剩下一个百无一用的书生苏逢吉。

年轻人做事就是欠考虑,不管他是不是皇帝,太多的年轻人想法单一,什么什么事做不好,以为杀几个人就能解决,事实上杀人不但没能解决小皇帝的不爽,相反很快自己反而是被解决掉了。

事情到了这一步,很明显年轻的皇帝陛下很不喜欢老爹留下的5个顾命大臣,自己想独揽大权,对于这种要求,目前刘承佑只差一步就能实现,可偏偏就是这一步,不但权力没收回,自己的命也给丢了。

刘承佑以为当了皇帝,什么事情只要一道圣旨就能解决,此前的杀人和把郭威调离,可能让他有了一种错觉,那就是自己能够掌握时局,事实证明他只不过是坐在明堂上的一个笑话。

(12)最后的失望

小皇帝杀完大臣之后,就开始要着手对付郭威了,具体经过是这样的——刘承祐写了密诏让李弘义去州杀王殷,让郭崇去郭威驻地魏州杀郭威和王峻。

如果凭密诏就能解决节度使尾大不掉的问题,那么他的父辈和前朝皇帝们,也就不用殚精竭虑,流血送命在乱世中保全自己了。

很快小皇帝就被出卖了,各个节度使们相互通气,尤其是密诏已经被带到了郭威面前,看到要杀自己的密诏,郭威并没有多少愤怒。

他不是刘承佑,愤怒只会让他失去理智,因为刘承佑手里有他在乎的东西,那就是他的家眷亲属全部都在开封城,不到最后时刻,郭威也不想和刘承佑翻脸,毕竟自己的老上司刘知远对自己还不错,就是这个儿子实在是太不成器。

很快郭威给刘承佑写了一封密信,在信里,他郑重地向皇帝保证,他绝对没有反叛之心,他和他的将军们、士兵们都是绝对拥护陛下的,请陛下千万不要轻信某些人的谣言,要以和为贵,给和平一个机会……

正常人看到这种信,心里就能明白郭威的意思,你手里有人质,我们可以谈一谈,我可以依然让你做皇帝,无数次的朝廷博弈都是这个样子,但就是如此明白的话,刘承佑居然熟视无睹。

见到信之后,刘承佑根本没有任何的回复,而是直接用行动表明了自己的心意,他直接把郭威留在开封城的全体家属一个不留的杀掉,其中也包括了郭威的养子柴荣的家属。

最后的希望也破灭了,郭威终于愤怒了,悲愤的郭威在滑州誓师,决心攻占开封——为了必胜,他听从了王峻的建议,向军队郑重许诺,攻陷开封,尔等可以在京城剽掠!

这种事情,五代时期经常发生,具体的过程实在是伐善课程,郭威可是后汉第一武将,皇帝这种东西,当家尊重的时候,你就是九五之尊。

不尊重你,你不过就是个任人摆布的玩偶,刘承佑这个嘴上没毛的人,不但就此葬送了自己的性命,而且还输掉了父亲和先辈的荣誉,他创造了一个历史记录,这个也是中国历史的记录。

那就是后汉是中国历史上最短命的王朝,只有短短的三年,是的你没看错就是三年,这个刚好够给父亲服丧的时间,刘承佑就让一代王朝彻底消失了。

但有个事情却很奇怪,后汉短短的三年,却是板上钉钉的一个朝代,王莽的新朝15年,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绝大部分人古人也都不认可王莽这15年,那么究竟发生了什么,让后汉这短短的3年时间,能够“青史留名”呢?

问题的秘密就出在郭威身上,从后周开始,五代十国的乱世开始慢慢走向稳定,那么郭威又有什么不一样呢?

正是郭威的一个举动,彻底奠定了后汉的历史地位,这个看起来不起眼,甚至是多余的举动究竟是什么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