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着究竟是爲了什麼?

作者:蕭元林

人活着究竟是爲了什麼?因爲每個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不同,所以答案也就千差萬別。

1949年11月1日,詩人臧克家爲紀念魯迅逝世13週年寫了一首詩《有的人》,開篇第一句“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這就深刻地闡示了人活着是否有意義。

位置站低一些,從淺顯的視角看,這個問題可從根源上找答案,那就是人從哪裏來往哪裏去。父母生養了我們,所以,人活着首先要贍養父母。我們從父母那裏獲得生命,理應將生命延續下去,所以我們要生養孩子,並培養成人,讓他們有生存的能力。

爲了完成承上啓下的任務,我們必須具備足夠的能力,所以我們要努力拼搏,要終身學習。

樹木生長從大地汲取營養,而以自己的樹葉回饋自然。人的生存要消耗自然資源,所以人活着就要勤儉節約,保護環境,維持生態。

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難折斷。人活世上不能獨善其身,要與人爲善,團結互助,共生共存,互惠共贏。

有國纔有家,只有國家強大,國民纔有尊嚴。人活着,要熱愛自己的國家,平時多爲國家建設出力,戰時敢爲保衛國家獻身。

人活着,要體現自己活着的價值,要爲人類社會文明和自然生態保護做出一份貢獻,不能只圖享受,一味索取。更重要的是,要導引子女走正道,切不可誤入歧途成爲家族敗類。

人的一生是一場馬拉松,有時跑得快,有時走得慢,必要時停下休息,但無論如何不可以後退。人活着的意義就在於要活得有意義,即使做不到“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也一定不能“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

作者簡介:蕭元林,湖北宜昌人,中學高級教師。在《中學數學教學》等刊物發表教學論文36篇,主編《竹林村志》,在作家美文、今日頭條、都市頭條、手機搜狐網等平臺發表詩歌《竹林頌》、《把根留住》、《一七令.賦山》、《我的太爺爺》、《鄧村的霧》、《粒粒皆辛苦》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