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0年10月19日,也是賈樟柯導演舉辦的第四屆平遙國際電影展的最後一天,此刻,我正身處平遙古城的夜色中。

寫這篇文章,是爲了記錄一下今年我在平遙的一些感受見聞,也跟你們分享一些我在電影展看到的好電影,更重要的是爲了紀念表姐電影能有幸連續三年來參加平遙影展。

實話講,平遙古城已經是一個商業化程度很高的景區了。我來參加電影節這些天,雖然已經過了十一黃金週,但是每天依舊是車來車往,遊客也很多。

古城裏路旁很多店鋪賣各色景區小商品,其中賣山西特色的小米月餅還有陳醋的店最多。很多醋店門口放着醋石壇這樣的小擺設,石盆兒裏的醋從早流到晚,因此在古城街上飄的都是濃濃的醋味兒,特別......開胃。

晚上的古城更有氛圍,因爲大多數商鋪都會在門外掛着紅燈籠,當天色暗下來,燈籠就亮起,紅紅火火,人聲鼎沸。

但同時很奇妙的是,古城深處有不少本地居民居住的民房民居,非常安靜,場景更生活化也更粗糙,和商業區完全是兩種情景。

有些路甚至都還是黃土路,穿一雙白鞋,走十分鐘就蒙上了一層土。

走在那裏我特別羨慕騎着電動車和三輪車的大爺大媽們,看他們在簡陋粗糙的小路上穿梭來去,看起來好自在,讓人感覺就好像走進了賈樟柯導演的電影世界裏。

《站臺》劇照

這是某天我在古城裏小巷買肉夾饃的時候拍到的照片,小縣城裏的煙火氣息還是挺濃的。

所以我很贊同三吉彩花在平遙接受採訪時說的話,她說:“到了這裏,你會感覺自己有種迷失在神奇之地的感覺。”

我覺得很少有國內的電影展,能帶給人這樣獨特的感受了。

0 1

這一屆平遙影展與往屆相比還是比較特別的。2020年,是電影誕生的第125年,年初因爲新冠疫情,國內電影院被迫停工178天。

在電影院逐步復甦之際,平遙影展聯合各方力量強力發聲,帶來了很多電影新作品和新項目在平遙亮相。

所以你能看到海報上有這麼一句話,也是整個電影展的主題:

電影,從來不是孤城。

第四屆平遙國際電影展采取電影劇組中最常見的“大力膠”作爲主視覺創作元素。在電影行業中,“大力膠”是燈光膠帶(Gaffer Tape)的俗稱,它幾乎是劇組中最普通平凡、最不起眼、但最必不可少的物件。

大力膠能解決很多問題:固定,標記,遮蓋,保護……我們都有被大力膠拯救的經歷,纏繞和黏貼的背後留下了豐富的故事。

註定艱難的2020年,在蔓延至全球的世界風暴中,我們要繼承大力膠精神,沿着充滿希望的銀幕之光,將被撕開的創傷黏合,迎接電影行業的復甦。

平遙國際電影展舉辦到今年是第四屆了,雖然影展創辦時間不長,但是發展速度極爲迅速,規模很快就起來了,已成爲國內幾大主要電影節之一。

我這些天一直待着的平遙電影宮,至今也是國內唯一的專門爲影展而建設的場所。這塊地原來是一個柴油機廠,佔地足足1.3萬平方米,賈科長能着手在商業化的平遙古城景區裏建造這樣一個電影宮,不用多說也是非常艱難實現的事情。

多虧了賈科長的努力,影迷來到這裏,不再需要爲了轉場而奔波,只在電影宮裏就能完成看電影,和導演交流,和明星演員同一餐廳喫飯,或者是參加大師班論壇,在書店看書,在酒吧喝酒蹦迪等活動。

還要強調的是到今年,影展更是已經達到了沒花政府一分錢完全實現了市場化運作的階段,這是非常厲害的。

從平遙影展的種種細節看來,我們都必須承認,這四年來,賈樟柯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付出自己的人脈資源,憑藉自己的電影成就等等,在這個小縣城從零開始,一點一點把平遙影展辦成今天的樣子。

確實不容易,值得敬佩。

無論是作爲影迷還是普通觀衆,都想對賈科長說一聲:

謝謝。

0 2

當然了,電影節期間,我也每天都有在認真看電影,基本大部分時間都在電影宮泡着。

本次電影展增加了臥虎和藏龍單元展映的數量,題材比較豐富,電影也都特別“新”。

在參加展映的五十多部電影中,43.4%爲全國首映,88.7%爲亞洲首映,中國首映率更是達到100%。

影展還請來了中國“第五代”導演代表人物田壯壯、知名導演刁亦男和製片人任仲倫開設大師班,讓影迷們能夠在平遙和他們面對面對話。

除此之外,在今年電影展的“回顧”單元,影展設立了“南斯拉夫時代塞爾維亞新電影”的主題,精選了9部1961年至1973年拍攝的塞爾維亞新電影進行展映。這9部之中,有4部是修復版全球首映,其餘5部是亞洲首映。

本次影展,我一共看了20部左右的電影,感覺比較明顯的是藏龍臥虎單元競爭非常激烈。

最開始,大家都踩雷了,爆出不少負分片,《伊比利亞派對》《荒野咖啡館》《紙騎兵》,被稱爲這屆的“平遙三傑”。幾部片子都是掐着人中才能看完全程的那種,給一星都嫌多。

幸好在此同時,好片也競相上崗,幾部大衆口碑不錯的片子一部接一部出現在觀衆眼前,我們就直接從獲獎的影片聊起吧!

第一部電影,就從獲得了費穆榮譽·最佳影片的《媽媽和七天的時間》。

本片的導演兼編劇李冬梅,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這部片子是她的處女作,靈感來源於李冬梅本人的童年親身經歷,是她爲了紀念並致敬自己的媽媽而拍的一部非常私人的影片。

電影講述的故事發生在上世紀90年代時,鏡頭記載了她的媽媽因爲難產而死前後七天的影像,非常悲痛。

影片最特殊之處在於導演的鏡頭表達方式,幾乎大量都是遠景固定長鏡頭把事情發生的始末以及細枝末節融入對偏遠鄉村的日常生活的勾勒裏,連人物臺詞都儘可能做了極簡。或者說全片就沒有幾句臺詞,直到最後電影結束,“獻給我的母親的字幕”亮起以及一段說明,才最終點破謎題。

對於這部影片,評審團給出的授獎詞是:

有一種沉靜的力量,這種力量來自時間的沉澱,來自細節的真實,來自純粹的影像。這種力量看似不經意,卻非常地難能可貴。

就這部電影的觀感而言,是十分不友好的。在觀影途中,不斷有人忍受不了,開始離場。

電影的轉折點在第五天,第五天開始才漸入佳境。堅持到最後的觀衆,不少人給了五星的好評。但這最終導致它的評價非常的兩極分化。

我對導演的真誠,和對母親的緬懷的之情,非常敬佩。但就電影而言,我堅持看到了最後,沒有產生多少共情。如果有機會的話,我想我會再好好看一遍,或許會有一些不一樣的感受吧。

但不管怎樣,還是要祝賀李冬梅導演。也敬佩於平遙影展,敢把最佳頒給這樣的影片。

接着,來看同樣是中傳畢業的導演魏書鈞的作品,《野馬分鬃》。

這是一部青春片,人物刻畫很紮實,細節做得也不錯。在本屆平遙影展放映的片子裏,口碑算是非常不錯的。

電影講了迷茫青年左坤(周遊 飾)在大學快要畢業即將走入社會的重要節點經歷的一段撒潑日子,故事還是有點意思的。

值得一提的是,主演周遊的演技也在線,在最後的頒獎禮上他獲得了費穆榮譽·最佳男演員,算是穩穩當當從平遙出發了。

藏龍單元的《漢南夏日》,也是一部評價不錯的片子。

影片獲得了費穆榮譽·評審榮譽,授獎詞是這樣說的:

這是一部非常值得肯定——無論從影像還是從演員的表演,各方面都可圈可點的電影。

這部片子講的是某個夏天,少女楊果因爲目睹好友發生意外而陷入了困局。與此同時,她的家庭狀況也不太理想,媽媽在大城市工作顧不上她,而她寄居在姨媽家備受冷落,楊果只能獨自承受着朝她噴湧而來的成長的痛楚。

這部影片是導演韓帥的處女作,也許是因爲她是女性的原因,觀影過程中我能感覺到她對於女孩心事的觀察非常細膩,也在影片裏把這些小細節很好地執行了出來。

錦上添花,片中擔綱主演的小演員黃天的戲也很好,雖然是第一次演戲,但是特別有狀態。

導演楊平道的片子《裂流》在這次影展中同時獲得了迷影選擇榮譽和青年評審榮譽。

這部片子真的和其他片子畫風完全不同。整體畫面風格就一個字,糙。但這種糙,卻是楊平道有意而爲之。

影片製作成本非常低,連5萬塊都沒花完。明明是一部劇情片,卻能讓你看出家庭紀錄片的感覺。

片中有楊平道本人出演,講的是身爲中年男子的他因爲在家裏的衛生間垃圾桶發現了一條被撕裂的蕾絲內褲,開始懷疑自己的老婆出軌。

接着某天,楊平道開車帶着自己年輕漂亮的女實習生去跟蹤老婆企圖捉姦,但是他和女實習生一路上兩個人又曖昧不清......

影片的結尾是一個很大的亮點,至於到底是什麼,我就不劇透了。

評審團形容這部片子:

對虛實質感的處理無縫銜接,導演舉重若輕地昇華了日常的瑣事,讓觀影過程充滿了趣味性,用簡單直接的調度和形式展現了生活的“裂流”。

王晶導演執導,白客、苗苗、張頌文等演員共演的電影《不止不休》,是我這次平遙影展之旅的一個小遺憾。

本來在來之前就特別期待能看它,但是到影展結束也沒有看到。還是由於某種不可抗力吧,電影只選擇小範圍內部反映,我沒有看到。

我看了一些朋友的評論,感覺影片是不錯的樣子,期待它能早日在院線和大家相見,到時候我們再來討論。

哦對了,王晶在這次的電影展上拿到了費穆榮譽·最佳導演。

除此之外。

俄羅斯導演菲利普·尤里耶夫的《捕鯨男孩》,以色列導演的露西·普里巴《愛莎》,以及中國導演李霄峯執導,章宇,宋佳,王硯輝主演的《風平浪靜》,科長的新紀錄片《我們一直游到海水變藍》,也是不錯的影片。

等有機會,我們一一再聊。

0 3

我記得在第一屆平遙國際電影展的開幕式上,賈樟柯說過這麼一句話:

做什麼事都不容易,但有夢想就要有堅持。

往前走,我們不會停下來。

也記得他幾個月前曾發過微博說:

幾個孩子坐在電影宮閒聊這一幕,就是我們堅持下去的動力。

那時候,大家都還不知道平遙電影展將來究竟會發展成什麼樣子,但是有賈科長這句話在,心裏就總是很有希望。

賈科長沒有讓人失望,每年來到平遙,我都能感受到電影展各方面都在不斷完善,尤其是今年,在這裏停留的時間越長,我就越能切身感受到平遙影展越辦越好。

但萬萬沒有想到,就在昨天,第四屆平遙國際電影展即將落幕的前一天,賈樟柯導演卻突然宣佈自己將退出平遙國際電影展,從下一屆開始,影展將交給政府舉辦。

以下是他的原話:

其實今年的意義對我們團隊來說很特別,跟疫情也沒什麼太大關係,今年的意義,因爲我們這是第四屆,我們一路走過來,可能今年是我們這個團隊做的最後一屆平遙國際電影展。我們沒有花政府一分錢,全部是社會的資本,我們已經把這個品牌打造好了。

我記得去年張藝謀導演在開幕式上勉勵平遙國際電影展要辦下去,要辦一個有影響力的影展。電影展是一代一代人要往下辦的,它不是一個人,這個機制也不應該是離開一個人就不能再辦了,所以我覺得我們早離開,早培養新的團隊,讓新的團隊接手,讓平遙國際電影展擺脫賈樟柯的陰影,讓它獲得獨立的生命力這是非常急需的,所以我們選擇在它強壯的時候離開。

賈科長宣佈這個消息的時候,我感覺自己親眼見證了歷史。震驚是自然的,從他“擺脫賈樟柯的陰影”這樣的話中,我也感受到了重重的無奈和傷感。

當天晚上,就在這個消息上了熱搜議論滿天飛的時候,我去到了平遙電影宮內賣周邊的禮品店。當時仍在忙碌賣貨的店員顯然還不知道這件事,在聽影迷陳述了這件事情之後,店員們一開始表現出很摸不着頭腦的樣子,好似完全想象不到我們在說什麼。再過幾秒,我看到其中一個人的眼眶直接紅了。

那一刻,我體會到賈科長對於平遙影展的意義之重大,根本不用多言。

每年平遙影展舉辦的時候,賈樟柯都會一直待在這裏,前兩次來幾乎每天都能看到他在電影宮和放映廳,或者是大師班,新聞發佈會穿梭的身影。身處這裏的影迷、嘉賓,很多人都是爲他而來,也有很多本地人因爲他創辦的電影展,而獲得了工作機會。

從演員趙濤,也是賈樟柯的妻子發的微博可以看出,賈科長爲影展忙前跑後的那些日子,是我們無法想象的心累。

對於平遙影展來說,他無疑是主心骨一般的存在。

因此在突然得知他要退出的消息之後,我心情一直非常微妙,直到現在這一刻依舊如此。無奈,嘆息,傷感,不捨......諸多情緒在我腦海中翻滾攪拌,直至五味雜陳,最終變成平遙街道飄過的特有味道,心,酸。

那種感情不僅僅是像賈科長說的那樣,有種告別的傷感。實際上還要更爲複雜,我不明說,大家應該也能懂吧。

我今天在平遙看的最後一場電影,是賈科長的《一直游到海水變藍》。電影結束,大家鼓掌,我們都坐在那裏一動不動,等待賈科長的出現。但直到燈光亮起,他也沒有出現,那一刻,我有點失落。

在回去的路上,朋友發來一段視頻,是今天賈科長的一段活動講話:

我經常下午時候的一個人站在那個那個(門廳)入口,因爲那個入口掛着費穆先生的像,我經常感慨。

說到最後一句,科長有些哽咽,聽起來讓人特別傷感。

最後。

還是要再次鄭重感謝賈樟柯導演,再次感謝在影展背後默默付出的工作人員,志願者等等。

如果真的能夠游到海水變藍,那總有一天我們會再相見!

江湖兒女,山河故人。

我們後會有期,等小城春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