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夥曾經多次盜竊大型墓葬的團伙被警方偵破抓獲。據犯罪份子交代,他們曾經盜過的一隻青銅鼎,裏面盛放着一鍋“新鮮的雞湯”,但一經見光、晃動馬上就腐爛了。

這鍋由山西盜墓團伙盜出的“新鮮雞湯”,穿越的歷史光陰整整2200年,向現今的我們傳遞着大量東周先秦時期,諸侯貴族日常生活和飲食風貌的真實信息,其所蘊含的研究價值還是很多的。

現代雞湯

首先,當然是展示了在先秦時代我們古人的飲食文化結構中,雞作爲一種食材已經普遍進入了貴族的食譜。這鍋雞湯從文物考證的角度實實在在得印證了古籍中有關“五畜”——牛、羊、豬、狗、雞的畜牧養殖記載。

司母戊大方鼎

其次,從盛放雞湯的青銅鼎可以發掘的歷史信息則有更多。鼎的樣式先由陶器文化而來,除了最原始烹煮食物的功能以外,在西周的禮邦王朝更是被賦予了權力和禮制的雙重功能。大型的鼎往往是記載國家大事、鑄刻銘文的載體,比如殷墟考古發掘出的四羊方尊鼎、司母戊大方鼎等均是此類。

烹煮的小鼎

像這次山西古墓出土盛放雞湯的小鼎,則更傾向於它原本烹煮食物的屬性,但其中隱含的鼎主人政治身份、社會地位信息內涵也十分豐富。按照西周禮制文化有關“天子九鼎,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也”的嚴格規定,考古研究工作者可以根據宴會上食鼎的數量,大致推斷出墓主人的身份等級。

古代墓葬

最後,“新鮮雞湯”隔着2200多年能夠完整保存,也從側面證明了古人墓葬建築技藝的高超。這裏我們可以參考長沙馬王堆漢墓的墓葬結構,由石灰、黏土和糯米汁等材料夯打鑄成的“三合土”,再加之厚厚的木炭吸水層,已經能夠確保墓室在隔絕外界空氣的情況下,墓主人歷經兩千餘年“屍身不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