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啊,請警惕,那些在網上傳播的殘忍虐待、虐殺動物的圖片、視頻,正在毒害成千上萬未成年人!” 在一個有關未成年人保護的研討會上,17歲的深圳高三學生西久(化名)展示了自己多方蒐集、經由網絡傳播的針對動物的暴力信息。觸目驚心的圖片讓與會人員震驚。

在與半月談記者的交談中,西久講述了她和同伴們調查來的相關暴力信息、她們的抗爭與挫折。以下是對西久的採訪實錄。

1

“看到那些虐貓圖片,我們又害怕又氣憤!”

2019年10月下旬,我在QQ空間發現有同學在轉發一條圖片“說說”。這條“說說”不僅有虐貓圖,還附帶販賣虐待視頻的微博賬號信息。這條“說說”被轉發過千,且絕大部分轉發者的身份信息顯示爲未成年人。

我找到了這個虐貓人的微博賬號,看到了那些早在去年7月就已存在、到10月仍能看到的血腥圖片和視頻。相關賬號關注人數已近千,瀏覽量總和過萬。

看到這些,我和幾位同學既害怕又氣憤,決定組成反虐羣,收集證據向平臺、媒體和警方舉報。我們羣有來自全國各地的257位網友,其中有約30名學生。夥伴們分工合作,廣泛蒐集虐貓者信息,將散佈在各個網絡平臺的證據分類打包。更多虐貓人的微博和相關QQ羣進入我們的視野。

在此期間,我們發現,虐貓者不但自己施虐動物,還教唆未成年人虐待動物。有部視頻記錄了虐貓者教唆兒童虐貓的過程:一名看起來10歲左右的小女孩,在一成人虐貓者的指導下實施虐貓行爲。小貓發出令人揪心的慘叫,小女孩卻沒表現出任何不適。

2

“我們想了很多辦法,總是無功而返”

在與虐貓者鬥爭中,我們發現,即使快速舉報各類虐貓賬號,新的賬號還是層出不窮。被舉報的虐貓人購買了許多小號,加大了我們舉報和搜索的難度。

我們收集了很多證據,向有關部門寄材料、打電話舉報。我們分佈在全國各地的反虐志願者無數次報警、打12345熱線電話,但總是無功而返。

多個城市的警方表示,虐貓不觸犯法律,無法立案調查。我們說,此人不止虐待動物,還傳播販賣視頻,盈利數萬元。但我們被告知“沒有侵犯報案者個人利益”,故不受理此事。

我們查到這名虐貓人所在的城市,聯繫了該城市12345政府服務熱線。接線員表示“傳播販賣虐貓視頻不犯法”。有接線員答覆說會轉給有關部門調查此事。幾天後,我收到了回電,稱虐貓人不犯法,販賣這些視頻也不犯法。

我們又查詢到此人支付寶賬號全名爲“馬吳天驍”,並向各地網警報告此事。網警告訴我們此人所在的位置,我們隨即聯繫當地警方,兩次詢問均被告知“難以查到此人詳細信息”。

我們決定向深圳的媒體爆料,當地電視臺報道了“35元竟能購買70G虐貓視頻”的新聞,譴責了虐貓人。

3

懲治不及,施虐者愈發囂張

在我們投訴的過程中,虐貓者仍不斷挑釁,甚至還私信給我們有關虐貓的圖片,並稱其爲“作品”。幾名同學在羣裏說,自從看到這些暴力信息後,晚上失眠,白天胡思亂想,壓力增大。

此外,施虐人還“人肉”反虐者的私人信息並公佈在各個虐待羣裏。有兩位來自四川和山東的志願者被他們公開了信息,一些虐貓人以打電話、發短信的方式對他們進行騷擾辱罵和恐嚇威脅。兩位志願者報了警,但沒能立案。

如今,虐貓視頻販賣者仍在發佈圖片和視頻。有人還向我們炫耀說,他一個月內販賣虐貓視頻盈利達4萬元。在這些施虐者中,有人聲稱:“要虐殺到重懲的那一天!”

我們期盼有關部門整治這種現象,讓未成年人免受此類暴力信息的毒害。

專家點評:

法學家梁治平:虐待動物以及傳播這類圖片和視頻的行爲,不管是個人的,還是有組織的、產業化的,本質上都是暴力行爲,對整個社會都有毒害作用。出於對生命價值的尊重,也出於對人們尤其是未成年人的保護,堅決反對虐待動物理應成爲社會共識。

浙江理工大學教授、動物法研究所負責人錢葉芳:建議相關部門根據現行未成年人保護法、網絡安全法等法律文本和立法精神,依法禁止在公開場合虐待動物、在網絡傳播虐待動物信息的行爲;在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將虐待、虐殺動物列爲不良行爲;將動物類公益損害案件納入公益訴訟的受案範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