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冷研作者團隊辰昕之塵

字數:2131,閱讀時間:約8分鐘

編者按:說到朴刀,肯定想到那種長杆大刀。《漢語大詞典》等等詞典,都會說朴刀是一種刀身窄長、刀柄較短(相對關刀)、雙手使用的長刀。不少電視劇裏的朴刀也是這種樣子。本文就來說說朴刀的用法。

在老版《水滸傳中》朴刀的刀柄大概到人的胸口,然後加上刀身正好和一個人差不多高。

如果給你一把這樣的大刀會咋用,相信許多讀者和我一樣覺得輪起來不是很爽嗎?一些朴刀刀法中朴刀主要講究了劈、跺、掃、砌、絞等動作。可見朴刀刀法中劈砍也佔了不少。但是奇怪的是,在《水滸傳》裏朴刀的用法卻和大家想的不一樣,因爲水滸傳裏朴刀的用法最常見的就是搠。搠是什麼意思呢?一查發現搠就是刺的意思。

比如在瓦罐寺,魯智深打崔道成的時候,書中原文說的是崔道成“手中斜刺朴刀來”,他的跟班丘小乙也是“拿了條朴刀大踏步搠將來”,兩人用朴刀都是刺擊動作。後來史進助戰,也是拿朴刀一刀“搠”死了丘小乙。武松大鬧飛雲浦,殺蔣門神的兩個徒弟也是拿朴刀“搠”。還有李逵殺虎(一刀搠死),盧俊義活捉史文恭(朴刀搠腿)等等,都是用朴刀搠刺。有人會說他們可能是個人習慣問題,比如盧俊義擅長槍棒,把刀當槍用也說不定。但是《水滸傳》裏有對楊雄和石秀這種喜歡用刀的也是這樣記錄:楊雄手起朴刀,早戳翻了五七個。石秀趕入去,又戳翻了六七人。況且李逵還喜歡使用斧頭,如果說把朴刀當槍用說作爲個人偏好明顯不合適,難道說小說作者沒經驗?但是從書裏內容看,絕對老江湖。

那麼,爲何這種看起來很適合砍人的大刀用法卻和長槍很像呢?之前,冷兵器研究所的《解放軍都愛長柄刀:不是找根杆子接把刀就能砍翻印度人,長杆武器講究真不少》有文章認爲,捅刺爲主的長槍的長杆截面是圓的,而以劈砍爲主的長兵器的柄部截面多是扁圓的,或者偏長方的。因爲這種握柄在劈砍的時候更方便找到刃部的位置。他在原文中說:銎裝結構的偃月刀,套筒也大多是圓形的,這種一般就是儀仗器,並非實戰器,圓形截面的杆子尤其是長桿刀,揮砍中很難找到刃筋,劈砍效果難以保證。他的結論和本文要說的有關係嗎?當然有。這裏提到了一個詞:刃筋,說白了就是刀刃的角度。關於刀刃的刃筋的說法是刃筋正,則切入順暢工整,不正,則切口毛糙。也就是說,劈砍時角度如果對的上,很容易把目標整齊的切斷,但是如果不對,那就達不到那種效果。所以我們看到有些人用刀砍,即使沒用太大力也能把目標輕鬆砍斷,有些用很大力,也是徒勞無功。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用的刀具無論是水果刀還是菜刀刀柄都是扁的沒有圓的,除了刀外,斧頭的木柄也一樣都是偏方的。

在新石器時代發掘的鉞帽中我們發現,雖然當時距今幾千年,鉞的木棒也是類似今天斧頭那樣的扁截面。

還有矛和戈的結合體——戟在考古發現,其鐓部也是偏橢圓,顯然戟的杆也是比較適合劈砍的。

那麼朴刀呢?冷兵器研究所之前的文章提過,朴刀類似DIY的組合型兵刃。楊志遇到想劫生辰綱的晁蓋一行人時,面對一羣長相不像善類的拿着朴刀的傢伙,楊志首先沒有離開或者和晁蓋他們打,說明民間朴刀相比軍用長刀來說不算大殺器。《水滸傳》原文中,土豪盧俊義聽信了村學究吳用的忽悠,離開家前往東南方躲避血光之災。一路行來,盧俊義手中只是提了根杆棒,直到在梁山泊前的客店,這才取出了事先準備好的順手兵器——朴刀。書中詳細的爲讀者描述了朴刀的樣子:“盧俊義取出朴刀,裝在杆棒上,三個丫扣牢了,趕着車子,奔梁山泊路上來。這裏面說的很清楚,朴刀是安裝在杆棒上,而杆棒就是我們說的木棒。一般用來格鬥的木棒基本是圓形。

除此以外,《水滸傳》裏武松從孟州城牆跳下也是拄着朴刀,刀尖向上。從上往下跳肯定有很大沖擊力,杆子不堅固的話很容易折斷的。之前冷兵器研究所作者人渣嘯西風也提過日本薙刀杆子一般分爲“大判”和“小判”兩種,這是源於日本的金幣形狀,日本的“大判金”就是扁圓的形狀,所謂“小判”只是更加扁一些。一般來說,武士用的靜形薙刀的杆子多爲“大判”,雖然小判方便劈砍,但是小判容易折斷,所以朴刀這種的刀柄應該是那種圓棒。

顯然採用截面爲圓形的木棒,作爲刀杆的朴刀在劈砍上會沒有那麼利落。《水滸傳》畢竟不是武俠小說,裏面的人也不是那種見人行禮的大俠。打起來也沒有那麼多花花道道的。基本就是把對手弄死拉倒,就像上文裏提到見面就是殺招。如果直接一刀砍人,萬一對方沒被砍倒,那麼自己就悲劇了。反正只要能刺,外加民間禁甲,朴刀那種刀頭刺起來可能創口更大,所以小說中朴刀經常用刺。這也是這種兵器性質決定的。但是隨着朴刀形制的逐漸正規化,威力也不斷增強,在使用方式上也不同於早期的組合式兵器。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辰昕之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