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在雲南德宏的銅壁關省級自然保護區盈江縣轄區內,有攝影師拍攝到雙角犀鳥雛鳥出巢飛向雨林的影像,彌足珍貴。專家認爲,這是該區域生態環境持續向好的明證。雙角犀鳥近年來數量不斷減少,已經被列入了《世界自然保護聯盟》2016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當中,屬於近危狀態。那麼雙角犀鳥長啥樣?相信不少小夥伴還不太認識它們。

雙角犀鳥,是一種大型鳥類,體長可以達到1.2米,展開的雙翼可以達到1.6米。而大體型之下,它們還帶着一個大嘴巴,這也是它們最爲特別的部位。雙角犀鳥的嘴巴差不多有30cm,嘴巴的上頭呢,還有個又寬又大的盔突,有點類似犀牛的角,名字帶有“犀”就是因爲有盔突的存在。一般來說,它們的盔突和上嘴是橙黃色,下嘴則是米白色。它們腹部以及尾部的羽毛是白色,其餘部位的羽毛爲黑色。體型大,顏色又鮮明,它們在野外其實還是很好辨認的。

想要看到雙角犀鳥,你得去到一些低山的常綠闊葉林當中,特別是溪流湍急的溝谷,它們出現的幾率會更大。在東南亞的很多國家,都有雙角犀鳥的分佈,在我國你只有去到西雙版納纔有機會見到其真顏。不過近年來,它們的數量越來越少,所以並不是去到這些區域就一定會見到,有時候還真要靠靠運氣。這也是爲什麼攝影師拍攝到它們的影像,很是珍貴的原因。因爲我們真的知道,下一次能夠有機會拍攝到它們是什麼時候了。

此外,雙角犀鳥還被人們所注意的一個原因是“實在是太鍾情了”。一般,雙角犀鳥都是成雙成對的出現,彼此不離不棄,很是恩愛。此前,我國著名的動物小說家沈石溪就曾描繪過雙角犀鳥的愛情。雌鳥不幸被蟒蛇喫掉之後,雄鳥悲憤不已,勇敢地去和蟒蛇做鬥爭復仇,最後通過自己的堅持不懈和聰明才智戰勝了蟒蛇。雖然這是小說,帶有一定的想象成分,但藝術來源生活。現實上,雙角犀鳥可能也會上演這樣的“劇情”。

另外,雄性的雙角犀鳥還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好爸爸好丈夫”,在雌鳥生下寶寶的育雛期間,爲了給它們最大的保護,雄鳥會用樹枝泥土將巢穴封堵上,只留下一個可以傳遞食物的小孔。日日夜夜,風雨無阻,雄鳥在外找尋食物,帶回餵養雌鳥和寶寶。待到雛鳥可以出巢的時候,人們發現此時的雄鳥消瘦不已,而雌鳥卻略顯肥潤。對此人們還用“金屋藏嬌”來形容雄性雙角犀鳥的這般行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