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良崮战役是山东解放区反击国军进攻的一个关键性战役,对于此战役,我们可以用陈毅老总的一句话来形容: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

在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面对的危险得有多高?这需要多大的勇气?一般人是难以想象的,陈老总能说出这样的话,可见孟良崮战役赢得多艰辛,这其中恐怕还有很大的运气成分。

不过,在取得孟良崮战役的胜利以后,为何解放军不继续扩大战果,对国军进行反击,反而还要撤退呢?

在解开这个疑问之前,我们需要明白,所谓孟良崮战役,实际上是一场围绕歼灭整74师而展开的一系列战斗,就是这样一场战役,我们从中能够看出国共两军整体实力的差距。

在孟良崮战役打响前,国军占据绝对优势,在山东地区一共有45万人,而解放军只有27万人,更何况国军在装备上占据绝对优势,这次国军一字排开,整体推进,仿佛丝毫不给解放军机会,然而战况却让他们出乎意料。

在进攻解放军之前,国军仅出动25万人,有20万人留守后方,这样一来国军犯了分兵大忌,之前的兵力优势就没了,更何况国军是想合围解放军。

兵法云:“十倍围之”,这是说你想要包围敌人,需要有对方十倍的兵力才行,而国军以对等的兵力合围解放军,这样的包围圈必定是漏洞百出,而且很容易遭到解放军集中重兵打击的一点的危险。

领兵打仗的是汤恩伯,这是国军内部有名的“奴才将军”,打仗毫无章法,而且他再度犯了分兵大忌,大军分三路进攻,这样一来,平均一路只有不到九万人,九万对二十万,原本的优势瞬间变成了劣势。

在这样的部署下,整74师作为国军的精锐一路猛冲,瞬间成了深入的孤军,解放军抓住战机,决定全歼整74师。

于是解放军以三万多人的兵力将整74师包围在孟良崮,张灵甫明白自己被包围了,于是立刻做出部署:以自己为诱饵,引诱解放军上钩,为国军合围歼灭解放军提供机会。

作为总指挥的顾祝同立刻做出调整,命令各部队立刻向张灵甫靠拢,实现中心开花的战术。

虽然国军的高级将领指挥水平很高,能够根据战场情况做出部署,可是他们的下属却不一样了。

首先整25师的黄百韬对于这个命令整整考虑了一天,随后才全力救援张灵甫。而且离张灵甫最近的83师,距离张灵甫仅有数公里的李天霞,却迟迟没有出兵,即使蒋介石下了死命令,他仍然没有全力救援。

当然,张灵甫作为蒋介石的嫡系,因为骄横在国军内部与其他高级将领关系很差,所以李天霞不愿救他就是因为与他不和。

反观解放军那边,对命令的执行度之高,是国军无法相比的。解放军为了阻击国军,几乎是不计血本,很多部队都打光了。

在解放军的英勇奋战下,整74师被全歼,国军全体震惊,作为最精锐的整74师竟然被解放军全歼了,在这样的威慑下,原本进攻的国军停止前进,由进攻转入防守。

解放军虽然是以重兵围歼整74师,其实只要国军83师能够迅速与张灵甫合兵一处,解放军想要歼灭他们还是很难的。

解放军在灭掉整74师之后立刻撤出战场,并不是他们不想扩大战果,而是条件不允许。在歼灭整74师之后,解放军已经损失不小了,更何况外围还有几十万的国军,甚至有的部队已经赶到孟良崮附近了,如果解放军不能及时撤退,很可能会有被围歼的危险。

解放军能够审时度势,主动抓住战机,在面临国军重兵威胁的情况下,还能干掉国军最精锐的整74师,这实属不易,所以陈老总说此战解放军是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实在是最贴切不过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