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良崮戰役是山東解放區反擊國軍進攻的一個關鍵性戰役,對於此戰役,我們可以用陳毅老總的一句話來形容: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

在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面對的危險得有多高?這需要多大的勇氣?一般人是難以想象的,陳老總能說出這樣的話,可見孟良崮戰役贏得多艱辛,這其中恐怕還有很大的運氣成分。

不過,在取得孟良崮戰役的勝利以後,爲何解放軍不繼續擴大戰果,對國軍進行反擊,反而還要撤退呢?

在解開這個疑問之前,我們需要明白,所謂孟良崮戰役,實際上是一場圍繞殲滅整74師而展開的一系列戰鬥,就是這樣一場戰役,我們從中能夠看出國共兩軍整體實力的差距。

在孟良崮戰役打響前,國軍佔據絕對優勢,在山東地區一共有45萬人,而解放軍只有27萬人,更何況國軍在裝備上佔據絕對優勢,這次國軍一字排開,整體推進,彷彿絲毫不給解放軍機會,然而戰況卻讓他們出乎意料。

在進攻解放軍之前,國軍僅出動25萬人,有20萬人留守後方,這樣一來國軍犯了分兵大忌,之前的兵力優勢就沒了,更何況國軍是想合圍解放軍。

兵法雲:“十倍圍之”,這是說你想要包圍敵人,需要有對方十倍的兵力纔行,而國軍以對等的兵力合圍解放軍,這樣的包圍圈必定是漏洞百出,而且很容易遭到解放軍集中重兵打擊的一點的危險。

領兵打仗的是湯恩伯,這是國軍內部有名的“奴才將軍”,打仗毫無章法,而且他再度犯了分兵大忌,大軍分三路進攻,這樣一來,平均一路只有不到九萬人,九萬對二十萬,原本的優勢瞬間變成了劣勢。

在這樣的部署下,整74師作爲國軍的精銳一路猛衝,瞬間成了深入的孤軍,解放軍抓住戰機,決定全殲整74師。

於是解放軍以三萬多人的兵力將整74師包圍在孟良崮,張靈甫明白自己被包圍了,於是立刻做出部署:以自己爲誘餌,引誘解放軍上鉤,爲國軍合圍殲滅解放軍提供機會。

作爲總指揮的顧祝同立刻做出調整,命令各部隊立刻向張靈甫靠攏,實現中心開花的戰術。

雖然國軍的高級將領指揮水平很高,能夠根據戰場情況做出部署,可是他們的下屬卻不一樣了。

首先整25師的黃百韜對於這個命令整整考慮了一天,隨後才全力救援張靈甫。而且離張靈甫最近的83師,距離張靈甫僅有數公里的李天霞,卻遲遲沒有出兵,即使蔣介石下了死命令,他仍然沒有全力救援。

當然,張靈甫作爲蔣介石的嫡系,因爲驕橫在國軍內部與其他高級將領關係很差,所以李天霞不願救他就是因爲與他不和。

反觀解放軍那邊,對命令的執行度之高,是國軍無法相比的。解放軍爲了阻擊國軍,幾乎是不計血本,很多部隊都打光了。

在解放軍的英勇奮戰下,整74師被全殲,國軍全體震驚,作爲最精銳的整74師竟然被解放軍全殲了,在這樣的威懾下,原本進攻的國軍停止前進,由進攻轉入防守。

解放軍雖然是以重兵圍殲整74師,其實只要國軍83師能夠迅速與張靈甫合兵一處,解放軍想要殲滅他們還是很難的。

解放軍在滅掉整74師之後立刻撤出戰場,並不是他們不想擴大戰果,而是條件不允許。在殲滅整74師之後,解放軍已經損失不小了,更何況外圍還有幾十萬的國軍,甚至有的部隊已經趕到孟良崮附近了,如果解放軍不能及時撤退,很可能會有被圍殲的危險。

解放軍能夠審時度勢,主動抓住戰機,在面臨國軍重兵威脅的情況下,還能幹掉國軍最精銳的整74師,這實屬不易,所以陳老總說此戰解放軍是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實在是最貼切不過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