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战沙场驱虎豹,万苦千辛胆未寒。只为人民谋解放,粉身碎骨苦等闲。”这是许光达大将临终前的绝笔诗,诗人赵朴初看后,不禁潸然泪下,这首诗写于建国后的特殊十年期间,他始终坚信人民会作出公正的结论。一九七七年在他去世八年后,他得到了期待已久的公正待遇。

关于许光达将军有太多可以写的故事,他在红军和抗日战争期间,从1932年到1942年,足足缺席了10年的一线战争生涯。最后却能在一九五五年,成为我国开国大将中最年轻的一员(年仅47岁),不得不说,他是开国将领中最大的一匹黑马。

在开国将领中,既上过黄埔军校又去过苏联留学的将领非常少,许光达就是其中之一。

许光达,出生1908年,湖南省长沙县人,出身贫寒的他,早年想尽办法上了几年的私塾,1921年又上了长沙师范,为他的人生打下了基础。当时的长沙革命思潮风行,许光达也在这场革命思潮中寻找到了他人生的意义和余生奋斗的方向。

一九二五年他加入了我党, 第2年受组织委派考进了黄埔军校第5期炮兵科。就这样他经历了10年寒窗苦读,终于走上了赤胆报国的革命道路。

周士第

毕业后,成为了第四军旗下一名见习排长,南昌起义爆发后,许光达想去参加起义,只身赶往到南昌时,起义部队已经南下,后来在中途被他追上,担任了25师旗下一名排长。二十五师师长周士第,建国后被授予上将军衔,而他旗下一名排长最后却成为大将,非常有戏剧性。

许光达2次受重伤都是他人生的重大转折点;

在参加起义部队不久,在三河坝战斗中,时任起义军连长的他,由于身负重伤不得不离队。伤好后他却找不到部队了。几经辗转在1929年9月,他到了鄂西革命根据地,加入了贺老总的部队,从此成为了他手下的一员悍将。

很快,他的军事才能就被贺老总发现,1930年红二军团成立,贺老总担任总指挥,下辖有红三军和红六军。许光达被晋升为红6军17师的师长,晋升后第一仗,就得到了贺老总的高度赞许。

当时,组织高层在李立三等人的领导下,错估形势,主张集全国红军攻打中心大城市。以当时我军的实力根本没实力打大城市。红二军团受命,配合红一和红三军团攻打长沙,但是伤亡惨重最终被迫退出战斗。

撤退途中却遭到敌军三路人马围攻于杨林寺一带,危急时刻,许光达率领十七师顶住了敌人三个军的炮火。17师与敌人浴血奋战,两天两夜,伤亡过半,最终换来军团部的安全撤离。战后贺老总说道:“这次是许光达救了我们。”

1932年,红三军团缩编为红三军,后又缩编为5个大团,许光达担任25团团长。

对于,从师长降为团长,他没有任何怨言,1月红军集结于瓦庙集一线,与步步紧逼的敌军主力两万余人进行了阵地战。此战我军伤敌两千余人,自己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几个战略要地相继失守。

而许光达在战斗期间,胸部被子弹贯穿,子弹与心脏只差10公分。由于当时医疗条件有限,在贺老总的关心下,被送往了上海治疗,后又转去了苏联,并同时让他在那边学习。组织这一个决定,改变了许光达以后的人生命运。

许光达在苏联的证件照

从小好学的许光达,得到了如此珍贵的学习机会,在伤势被治愈好后,马上进入了东方大学学习汽车,坦克,大炮等军事技术。为他后来组建解放军装甲兵奠定了基础。

抗战全面爆发后,他心系祖国,迫切想回国参加抗日。回国后的前五年,他并没有直接被安排上一线战场,而是担任了抗日军政大学的训练部部长,后来又担任了教育长等职务。

对于组织的安排,他也非常理解,到了一九四二年中国的抗战进入了最艰苦的时期,这个时候,许光达在学校待不住了,一定要求上前线作战。最终在1942年5月,他被重新派上了前线,担任晋西北军区第二分区司令员,同时兼任八路军120师独立第二旅旅长,重新回到了贺老总的麾下。

不过,当时晋西北的抗日环境非常糟糕,敌人对抗日根据地不断缩小扫荡的同时,对所占区域实行“清乡运动”,并对我军实行经济封锁,要一点一点蚕食抗日根据地。

抗战时期的许光达

不过在许光达的领导下,广泛开展群众性的游击战争,一点一点将敌军挤出了抗日根据地,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日、伪军等对晋西北根据地的封锁,取得了抗战的主动权。

1946年11月, 晋绥野战军成立,许光达被任命为晋绥野战军第三纵队司令员,并奉命南下作战。一九四七年,第三纵队又奉命西渡黄河,参加保卫延安的战役,并归入西北野战军建制,归彭老总指挥。

战斗期间,许光达对着部下说:“若中央机关出事,我三纵队全体官兵,绝无一人生还之理由!”此战在西北野战军的英勇奋战下短短一天就取得了空前的胜利,战后周总理说:“许光达功不可没!”

1949年12月,时任第一野战军第二兵团司令的许光达,奉命去组建装甲兵部队,并担任装甲兵司令员兼政委。1945年12月,我军才成立了第1支坦克大队,到了1950年,全国上下只有两个战车师,一个战车团,全军官兵只有1.2万多人,坦克仅仅只有543辆,但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这些也太少了。

不过在许光达的领导下,装甲部队迅速成长,在4个月的时间内,就在全国各地建立了坦克师,坦克团,坦克训练基地,维修厂以及坦克学校等,同时培养了大批专业的人才,使得中国的装甲部队有了雏形。

随之而来的抗美援朝战争中,装甲部队初试牛刀就展现出了强大的威力,打出了国威。称他为“中国的装甲兵之父”,也不为过。

1955年,这是激动人心的一年,我国实行了首次军衔制度,对为解放战争南征北战的功勋们授衔,许光达作为红二方面军的代表人物,战争年代立下汗马功劳,被授予大将军衔。

但是许光达却越感到忧心,他向军委以及主席写了一封降衔申请书;表示自己从1925年参加革命,战绩平平,1932年到1937年又在苏联。

1962年许光达与家属合影

在红军最艰难的时期,战友们浴血奋战,自己坐在窗明几净的房间里学习,革命事业中,自己没有对人民做过什么贡献。为了心安,为了公正,授予他上将军衔。

然后,主席看了他的申请书后深感欣慰,并在军委会议上,高举许光达的降衔书说:“这是一面明镜!”并夸赞道:“500年前,大将徐达二度平西,500年后,大将许光达,几番让衔,英明天下……”。

最终通过军委与主席的一致决定,授予他大将军衔。相对来说,凭资历许光达比一些老资历的上将还低,但是作为红二方面军幸存的将领,他是最有资历作为代表的,所以特授予他大将。

后来我军取消了军衔制度改为国家行政级别,按照许光达级别,他应该是行政四级,但是他却提出降级,最后在他的一再要求下,给他定了行政五级,这也是10位大将中唯一的一位行政5级,其他都是四级。

建国后的特殊十年间,厄运降临到了许将军的身上,但他始终坚信人民会给他公正的评价,期间他写下了开头那首绝笔诗,1969年6月3日逝世,享年61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