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戰沙場驅虎豹,萬苦千辛膽未寒。只爲人民謀解放,粉身碎骨苦等閒。”這是許光達大將臨終前的絕筆詩,詩人趙樸初看後,不禁潸然淚下,這首詩寫於建國後的特殊十年期間,他始終堅信人民會作出公正的結論。一九七七年在他去世八年後,他得到了期待已久的公正待遇。

關於許光達將軍有太多可以寫的故事,他在紅軍和抗日戰爭期間,從1932年到1942年,足足缺席了10年的一線戰爭生涯。最後卻能在一九五五年,成爲我國開國大將中最年輕的一員(年僅47歲),不得不說,他是開國將領中最大的一匹黑馬。

在開國將領中,既上過黃埔軍校又去過蘇聯留學的將領非常少,許光達就是其中之一。

許光達,出生1908年,湖南省長沙縣人,出身貧寒的他,早年想盡辦法上了幾年的私塾,1921年又上了長沙師範,爲他的人生打下了基礎。當時的長沙革命思潮風行,許光達也在這場革命思潮中尋找到了他人生的意義和餘生奮鬥的方向。

一九二五年他加入了我黨, 第2年受組織委派考進了黃埔軍校第5期炮兵科。就這樣他經歷了10年寒窗苦讀,終於走上了赤膽報國的革命道路。

周士第

畢業後,成爲了第四軍旗下一名見習排長,南昌起義爆發後,許光達想去參加起義,隻身趕往到南昌時,起義部隊已經南下,後來在中途被他追上,擔任了25師旗下一名排長。二十五師師長周士第,建國後被授予上將軍銜,而他旗下一名排長最後卻成爲大將,非常有戲劇性。

許光達2次受重傷都是他人生的重大轉折點;

在參加起義部隊不久,在三河壩戰鬥中,時任起義軍連長的他,由於身負重傷不得不離隊。傷好後他卻找不到部隊了。幾經輾轉在1929年9月,他到了鄂西革命根據地,加入了賀老總的部隊,從此成爲了他手下的一員悍將。

很快,他的軍事才能就被賀老總髮現,1930年紅二軍團成立,賀老總擔任總指揮,下轄有紅三軍和紅六軍。許光達被晉升爲紅6軍17師的師長,晉升後第一仗,就得到了賀老總的高度讚許。

當時,組織高層在李立三等人的領導下,錯估形勢,主張集全國紅軍攻打中心大城市。以當時我軍的實力根本沒實力打大城市。紅二軍團受命,配合紅一和紅三軍團攻打長沙,但是傷亡慘重最終被迫退出戰鬥。

撤退途中卻遭到敵軍三路人馬圍攻於楊林寺一帶,危急時刻,許光達率領十七師頂住了敵人三個軍的炮火。17師與敵人浴血奮戰,兩天兩夜,傷亡過半,最終換來軍團部的安全撤離。戰後賀老總說道:“這次是許光達救了我們。”

1932年,紅三軍團縮編爲紅三軍,後又縮編爲5個大團,許光達擔任25團團長。

對於,從師長降爲團長,他沒有任何怨言,1月紅軍集結於瓦廟集一線,與步步緊逼的敵軍主力兩萬餘人進行了陣地戰。此戰我軍傷敵兩千餘人,自己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幾個戰略要地相繼失守。

而許光達在戰鬥期間,胸部被子彈貫穿,子彈與心臟只差10公分。由於當時醫療條件有限,在賀老總的關心下,被送往了上海治療,後又轉去了蘇聯,並同時讓他在那邊學習。組織這一個決定,改變了許光達以後的人生命運。

許光達在蘇聯的證件照

從小好學的許光達,得到了如此珍貴的學習機會,在傷勢被治癒好後,馬上進入了東方大學學習汽車,坦克,大炮等軍事技術。爲他後來組建解放軍裝甲兵奠定了基礎。

抗戰全面爆發後,他心繫祖國,迫切想回國參加抗日。回國後的前五年,他並沒有直接被安排上一線戰場,而是擔任了抗日軍政大學的訓練部部長,後來又擔任了教育長等職務。

對於組織的安排,他也非常理解,到了一九四二年中國的抗戰進入了最艱苦的時期,這個時候,許光達在學校待不住了,一定要求上前線作戰。最終在1942年5月,他被重新派上了前線,擔任晉西北軍區第二分區司令員,同時兼任八路軍120師獨立第二旅旅長,重新回到了賀老總的麾下。

不過,當時晉西北的抗日環境非常糟糕,敵人對抗日根據地不斷縮小掃蕩的同時,對所佔區域實行“清鄉運動”,並對我軍實行經濟封鎖,要一點一點蠶食抗日根據地。

抗戰時期的許光達

不過在許光達的領導下,廣泛開展羣衆性的游擊戰爭,一點一點將敵軍擠出了抗日根據地,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日、僞軍等對晉西北根據地的封鎖,取得了抗戰的主動權。

1946年11月, 晉綏野戰軍成立,許光達被任命爲晉綏野戰軍第三縱隊司令員,並奉命南下作戰。一九四七年,第三縱隊又奉命西渡黃河,參加保衛延安的戰役,並歸入西北野戰軍建制,歸彭老總指揮。

戰鬥期間,許光達對着部下說:“若中央機關出事,我三縱隊全體官兵,絕無一人生還之理由!”此戰在西北野戰軍的英勇奮戰下短短一天就取得了空前的勝利,戰後周總理說:“許光達功不可沒!”

1949年12月,時任第一野戰軍第二兵團司令的許光達,奉命去組建裝甲兵部隊,並擔任裝甲兵司令員兼政委。1945年12月,我軍才成立了第1支坦克大隊,到了1950年,全國上下只有兩個戰車師,一個戰車團,全軍官兵只有1.2萬多人,坦克僅僅只有543輛,但對於一個國家來說,這些也太少了。

不過在許光達的領導下,裝甲部隊迅速成長,在4個月的時間內,就在全國各地建立了坦克師,坦克團,坦克訓練基地,維修廠以及坦克學校等,同時培養了大批專業的人才,使得中國的裝甲部隊有了雛形。

隨之而來的抗美援朝戰爭中,裝甲部隊初試牛刀就展現出了強大的威力,打出了國威。稱他爲“中國的裝甲兵之父”,也不爲過。

1955年,這是激動人心的一年,我國實行了首次軍銜制度,對爲解放戰爭南征北戰的功勳們授銜,許光達作爲紅二方面軍的代表人物,戰爭年代立下汗馬功勞,被授予大將軍銜。

但是許光達卻越感到憂心,他向軍委以及主席寫了一封降銜申請書;表示自己從1925年參加革命,戰績平平,1932年到1937年又在蘇聯。

1962年許光達與家屬合影

在紅軍最艱難的時期,戰友們浴血奮戰,自己坐在窗明几淨的房間裏學習,革命事業中,自己沒有對人民做過什麼貢獻。爲了心安,爲了公正,授予他上將軍銜。

然後,主席看了他的申請書後深感欣慰,並在軍委會議上,高舉許光達的降銜書說:“這是一面明鏡!”並誇讚道:“500年前,大將徐達二度平西,500年後,大將許光達,幾番讓銜,英明天下……”。

最終通過軍委與主席的一致決定,授予他大將軍銜。相對來說,憑資歷許光達比一些老資歷的上將還低,但是作爲紅二方面軍倖存的將領,他是最有資歷作爲代表的,所以特授予他大將。

後來我軍取消了軍銜制度改爲國家行政級別,按照許光達級別,他應該是行政四級,但是他卻提出降級,最後在他的一再要求下,給他定了行政五級,這也是10位大將中唯一的一位行政5級,其他都是四級。

建國後的特殊十年間,厄運降臨到了許將軍的身上,但他始終堅信人民會給他公正的評價,期間他寫下了開頭那首絕筆詩,1969年6月3日逝世,享年61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