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公洪涛,豫北武陟人也。武陟者,昔周武王牧野之师兴兹土,故名。毛公父祖生养于斯,颇染武风。

洪涛父,少入行伍,随徙他乡,廿一年,庚戌,洪涛生焉。幼聪异,迷书文,其父尝叹曰:“如此,从文亦善”。然性刚武,有大志,不易屈焉。少时甚崇朱相国。

四十年,凭优录西南财经大学,负笈川中,潜学十五载,领博士之衔,登博导、教授之位。

越明年,擢理校政,欣然入仕。勤勉洁廉,锐意进取,名渐隆。六十四年,有司察之,堪大用,遂历行政学院、川省党校以铸,凡三载。

六十七年秋,迁眉州府,寻拜司马。志蹰躇,然曲折生焉。友劝之曰:“昔,君长于学术,宥于学府,今入州衙,官场之道,不可不察也!”

对曰:“余固知之,然俗浊之术,吾辈清洁者不习也!”友默然。

七十年,成都大学督学职缺,州府有人荐毛司马于有司,言之擅理校政,可堪重用云云。遂去眉州而赴蓉城。

既领督学,官升一级,洪涛欲施展之,然为校长王清远所遏。督学之位尊,而校长之权大。王营私结党,只手遮天,亦嗜权斗,先有三员督学不敌而去职,洪涛愤而不平,誓破王党之黑墙,还学府以清风。

然势孤,王党围讦日甚,夙夜难安,七十一年秋,洪涛自感奋力年余亦未撼动王党分毫,反受其害,故心生绝意。八月廿八日,其独行于江畔,忆屈平靳尚事,复有离骚之叹。遂遗文四百字,历数王清远之恶行,陈明心迹于天下,言毕,沉温江以死。

世人阅其遗书,无不感叹。遂议论汹汹,悲愤、痛惜者有之,控求真相者亦有之。

呜呼!予闻之亦悲矣!

太史陈言:洪涛之死,仿古之士大夫之志,行动地惊天之举。

其一介书生,学优而入仕,母校耕耘廿五载,四十六岁入眉州,此为腾飞之征也!然止三载,复返学府,明迁暗贬矣!成大之泥潭,前鉴者有三,庶有可为乎?其年已半百,自可忍而致仕。然其清高之人,兼不屈之志,试以一腔孤勇,捣黑恶之巢,尽职责之所系,解人生之所困。

校长之恶之能,不可轻视之。君不见晃州校长黄炳松,操场埋尸,亦能包火十六载,州县府衙尽成校长鹰犬耳。

洪涛舍命以誓,必有冤屈难伸,王清远得无恶乎?今民意沸腾,邪恶断无藏身之所。

然洪涛五品官身竟为逼绝,若夫寻常百姓,恐埋尸操场矣!故唯制度之改进,锄黑恶之土壤,则天下清明,方绝埋尸、沉江之痛事。

……

有心刺恶,一腔孤勇诚可敬;

无力回天,百字遗文却堪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