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俄羅斯海軍在戰略核潛艇方面的投入要遠超過大型水面艦艇,戰略核潛艇是進行二次核反擊的重要手段,也被俄羅斯認爲是最重要的底牌。前不久,俄海軍第九和第十艘“北風之神”級核潛艇開建,算上此前還未完工的4艘,意味着目前共有6艘“北風之神”級核潛艇在同時建造,可見俄海軍對核潛艇的重視程度。

“北風之神”改進型核潛艇

但其實,在上世紀的美蘇冷戰時期,蘇聯對潛艇領域的瘋狂投入更是令人咋舌,其中的典型代表作就是水下排水量達4.8萬噸的“颱風”級戰略核潛艇。該核潛艇的研製目的就是爲了對抗美海軍的俄亥俄級核潛艇,首艘從1977年開建,最終共建造了6艘。“颱風”級4.8萬噸的排水量,讓其成爲了全球最大核潛艇記錄的保持者,而這一噸位甚至超越了一些航空母艦。

左爲颱風級,右爲1.2萬噸的阿庫拉級

爲了讓“颱風”級核潛艇擁有足夠強大的威懾力,蘇聯專門爲該潛艇研發出了新型潛射彈道導彈P-39。P-39最大射程8300公里,起飛重量高達90噸,配備10枚分導式核彈頭,每枚核彈頭的爆炸當量爲10萬噸。而每艘“颱風”級核潛艇可搭載20枚P-39潛射彈道導彈,這也就意味着,一艘“颱風”級核潛艇就攜帶了200枚核彈頭,總當量爲2000萬噸。以這樣的導彈射程和核彈數量,再加上“颱風”級核潛艇的機動能力,足以覆蓋打擊全球的任何一個角落。在當時,“颱風”給對手帶來的威懾力,絕不亞於核動力航母。

作爲世界最大的核潛艇,“颱風”級曾有過一段非常輝煌的時期,甚至一度被認爲是全球最強大的核潛艇,但它的命運卻十分坎坷,在上世紀80年代建造的6艘颱風中,已經有五艘被拆成了廢鐵,只有一艘得以保留,但只是作爲新型潛射武器試驗平臺來使用。那麼,是什麼原因讓這些潛艇提前退役,甚至是被銷燬呢?

其實,“颱風”級核潛艇也有很多無法彌補的缺點,首先就是該型潛艇的維護成本太過昂貴,讓經費不足的俄海軍難以承受;其次,專門爲“颱風”級打造的P-39潛射彈道在後續的使用中出現了助推級問題,後期甚至被迫停產,而新型導彈又遲遲未能研發成功,導致數艘“颱風”級都出現了“無彈可用”的局面

最後,由於“颱風”級的體型過大,導致水下噪音較爲明顯,而後來居上的“北風之神”級運用了大量的先進技術,在噪音處理上有了很大的進步,維護成本也有所下降,核投射能力也能滿足俄海軍的戰略需求,因此“颱風”級核潛艇被取代是必然結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