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56

儲蘭蘭演出掠影。

在京劇“唱唸做打”的世界裏,“新京劇”的表演形式自出現起一直廣受關注。作爲“新京劇”創始人,京劇名家、蘭新劇團團長儲蘭蘭曾將《詩經》裏的句子與京劇藝術相融合,創演了曲目《永以爲好》。作品膾炙人口,大受戲迷、特別是年輕戲迷的歡迎。

從“新京劇”概念問世到如今,已走過13個年頭。儲蘭蘭在接受中國城市報記者專訪時表示,近年來自己及劇團向中外朋友介紹“新京劇”的概念時,都會談及“新京劇”的英文名稱“I Beijing Opera”,這意味着“新京劇”是有創意、有創新、國際化、可流傳的新的京劇藝術形式。

中國城市報:歷經13載,“新京劇”在傳承與創新發展過程中的主要落腳點是什麼?做了哪些嘗試?

儲蘭蘭:2003年甚至更早的時候,我便開始研究、探索京劇傳承與創新的方式。對於受衆的接受度問題,一直貫穿於整個研究過程。

“新京劇”源於京劇,又不同於京劇,是在傳承基礎上對傳統京劇和現代京劇的創新與發展,是從內容到形式的創新,從國粹到國際化的發展。

近些年,我注重研究內容方面。“新京劇”重點採用中國古典詩詞集句,即對從《詩經》、漢樂府、唐詩、宋詞、元曲、明清詩詞乃至民國時期優秀經典詩詞中採集的佳句,按新的主題和意境重新組合,賦予其新的內涵和意義。

我願從專業化的層面談音樂及唱腔問題。“新京劇”在保留京劇西皮、二黃腔調韻味的基礎上,大膽吸納中外多種藝術元素和藝術表現手法,通過與現代藝術有機融合,對京劇表演程序的“四功五法”及行當加以改造創新, 使其更加貼近時代,尤其適應80後、90後乃至00後的審美情趣,從而達到與時俱進、推陳出新的效果。此外,再加上科技賦能,使其以較新的方式演繹出來。

探索“新京劇”是一個不斷博採衆長、兼容幷蓄的過程。我們一路探索、一路更新、一路跟進時代。

中國城市報:新作《與子偕行》表達了怎樣的情感與思想?

儲蘭蘭:“豈曰無衣?與子同袍……豈曰無衣?與子同澤……豈曰無衣?與子同裳……”新作《與子偕行》創作於2020年1月,作品唱詞選自《詩經·秦風·無衣》。

這首詩慷慨激昂,是戰士出征前的從軍曲。全詩分別用“同袍”“同澤”“同裳”,表現戰士們互相召喚、互相激勵、士氣高昂、克服困難的情景;用“同仇”“偕作”“偕行”,表現戰士們的愛國情懷與大無畏精神;用“賦”的表現手法,在鋪陳復唱中描繪了戰士們英勇對敵、奔赴戰場的高昂情緒,在層層遞進中展示了戰士們崇高的內心世界。

《與子偕行》全曲風格則由清新淡雅的旋律開始,配合着孩子童真的唸白和演唱者的娓娓道來,描繪出一份平靜的場景。隨着音樂的推動,進入到副歌,加入了大量的管絃樂,增加了音樂的強度和張力。間奏在保持副歌配器的基礎上,增加了大量的打擊樂、絃樂織體,通過複合型節奏的運用,在最後一遍副歌上運用了“緊打慢唱”的手法,使得音樂情緒更加激昂。不僅如此,全曲的結尾並不是常規的隨着歌曲的結束而終止,而是在之前的配器基礎上繼續拓展間奏的音樂效果。

此外,《與子偕行》在古典詩句中增加了英文“to be with you(與你同在)”使主題更具國際化和包容性,體現了跨越語言、國界、種族的融合、大愛、和平、同舟共濟的音樂理念。

中國城市報:在今年這個特殊的年份裏,您爲“新京劇”的進一步傳播和發展作出了哪些思考和準備?

儲蘭蘭:從今年春節假期“宅家”開始,我就靜下心來,琢磨出《“新京劇”創新與發展》一書。在這個過程中,給予我靈感的要屬《詩經》。我一直在思考《詩經》中的作品能千年傳唱、流傳至今的祕訣是什麼?人生的價值和意義在於什麼?什麼是永恆的?

慢慢地我領悟到,真正優秀的藝術一定可以永久流傳直至不朽。屈原《離騷》雲:“路漫漫其修遠兮, 吾將上下而求索。”而“新京劇”作爲一種新的藝術形式,發展之路還很漫長,這或許是值得我上下求索,畢生追求的事業。

在著書期間,我翻閱了一些歷史資料,發現內容繁雜,且時間跨度長,加上自己經驗不足,便請教了周圍的一些老師來幫助講解資料。

近期,關於書籍的資料已整理得相對完善。全書內容可分爲四個篇章,分別爲傳承與創新、作品與風格、實踐與探索、評價與反響。這算是我對以往工作的一個回憶和總結,爲以後的學術研究、實踐工作打下了紮實的理論根基,也給每一位受衆朋友提供了系統認知、學習“新京劇”的機會。

中國城市報:近年來,“新京劇”在校園普及和國際化傳播方面有着哪些探索和實踐?

儲蘭蘭:“新京劇”進校園,既是國家教育部門的教學安排,也是“新京劇” 的重要任務和使命。將京劇藝術融入大中小學教育教學實踐,通過講課、展示、演出、互動、提問等形式,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各層級學生們展示中國國粹京劇及“新京劇”中所蓄含的優秀傳統文化,有助於加深他們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認識和喜愛程度。

近幾年,“新京劇”及其團隊已陸續走進清華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等多所高等院校;先後到過北京四中、北京八中、廈門實驗中學、北大附小等十幾所中小學授課並實地演出示範。我們用寓教於樂的方法推動“新京劇”和京劇藝術進校園,使越來越多的學生接觸、瞭解、喜歡並積極參與戲曲藝術的演出甚至創作。青少年通過學習、觀摩、演練“新京劇”和京劇藝術,有利於增強年輕一代的文化自信,從而推動戲曲文化藝術的繁榮與發展。

不僅如此,“新京劇”在發展過程中,一直把走向國際,推動國際交流與傳播作爲使命及任務之一。“新京劇”通過國際化的演出、交流、傳播活動,向國際社會講述中國故事,傳遞中國聲音,展示中國文化藝術的底蘊和魅力,讓語言不同、文化各異的外國觀衆都能看懂、接受“新京劇”所承載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藝術內涵。

中國城市報:在未來發展中,“新京劇”如何實現文化產業融合?有哪些目標和設想?

儲蘭蘭:“新京劇”要能更好地傳承與發展,需要產業化支撐。近年來,我們已在產業化方面作了一些探索。比如,2018年,我們在浙江餘姚策劃了“新京劇絲路新動能創新基地”,這是中國雲城·雲產業總部基地的標杆項目之一,推動了“演研產學”一體化模式的創新與發展。

在近期海南大學的交流座談會上,我提到“新京劇”的創新化、普及化、國際化、產業化等相關內容,還提及海南自貿港建設中應打造“文化+藝術+科技+金融”的“四加”產文融合模式,並與海南大學校方就在海大開設“新京劇”名師工作坊及如何推動產文融合等交換了意見並達成合作意向。

不僅如此,“新京劇”還要致力於數字化、智能化發展。我們通過應用VR、AR、4K、 8K技術,摸索了一些經驗。例如,將《大花臉》《君生我未生》《梨花頌》等劇目用VR技術虛擬化,虛實結合,增加演出表現效果。未來,我們考慮將線上線下相結合,即在線上加強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技術運用,在線下與演藝公司合作、建立或設立基地、新京劇藝術實驗室和傳播中心。

從“新京劇”的長遠發展看,如今的“新京劇”無論是內容還是形式依然處於成長期,需要進一步探索創新、精益求精,不斷打造新的優秀劇目;提煉總結,形成一整套系統的“新京劇”戲曲理論,將唱中國聲音、念中國故事、做中國概念、打中國品牌的“四功”發揚光大。(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記者:胡安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