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度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十分重要事件,它改变了自魏晋以来的门阀特权,打破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阶级固化,而与之相匹配的三省六部制,更是后世历代王朝实现中央集权的主要内容,一直到清亡,科举和六部都是帝国的主要构成基石。

在隋文帝开始科举制度的时候,当时的隋朝刚好是关陇贵族掌权最严重的时代,就连杨坚本人,也是由关陇集团扶立起来的,现在他为了收回权力,不把蛋糕分给伙伴们,这肯定是会引起不小的动荡的。为此隋文帝还是做了不少工作的。

杨坚实行的科举举士,由于是一种新兴的政策,所以其过程十分缓慢,以尽量不引起贵族的反感最好。杨坚做事不像他儿子杨广那样急躁,能在周宣帝的猜忌下还一直保持低调,在手握内外兵权之时,还能在外孙手下兢兢业业地做事,足见他是一个很懂得隐忍谋大事的帝王,所以在对于如何实行科举、解封贵族掌权的情况时,杨坚也用了一贯忍的作风,用怀柔政策,一点点地完善科举制度。

开皇七年,位居江陵一隅之地的西梁灭亡了,此时晋王杨广和杨素的五十万大军正在部署灭陈事务,在这帝国即将统一南北之时,隋文帝开始着手进行政体改革了:

当年正月,隋文帝下令“诸州岁贡三人”,要求各州每年向朝廷举荐三人,由吏部亲自面试,然后再分配做官,这种做法很明显是脱胎于汉朝的“举孝廉”,而当时的吏部尚书,是号称“四贵”之一的苏威;汉朝的“举孝廉”制度最早从汉高祖就开始,在其登基之初,就下令各地诸侯王和郡守负责查访民间德才兼备之人并送到京城面试,到了汉文帝时期就正式有了考试过程,晁错就因“对策者百余人,唯错为高第,由是迁中大夫”;但到了后期门阀势力兴起,举孝廉便成为了豪强贵族们组织势力,分党别派的手段,而且门阀以个人喜好选择人才,往往都是名不副实的,甚至出现了“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的情况;而杨坚在其试水行动中,由“举孝廉”入手,将地方每年举荐的人才控制在数百人左右,而且还得由贵族们面试才能通过,这无疑是在向贵族示好,把任官人事大权交给他们,如此一来自然不会引起贵族的反对,反而还很热心,帮助杨坚招揽天下人才呢!

而且这时候的科举还未完全成型,其内涵基本还是九品中正制,是以地方推举,中央选择的方式来进行的,贵族既热衷于选官,同样也是给自己选拔人才、增强自己的势力。

在杨坚时代,科举制一共只实行了两次,两次的手法都十分温和,除了上面的开皇七年一次之外,到后面举荐制还成为了官员是否仁德的标准,御史梁毗就弹劾过苏威,说他没有举贤让位之心。

在杨坚时代,科举制一共只执行了两次,也都是十分温和的,除了上面开皇七年一次之外,还有就是开皇十八年,杨坚设立“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两项考试科目,命令五品以上京官以此推举人才,自此开始了后世科举考试的先河。

当然,从时间跨度来看,杨坚实行科举是十分漫长,也恰恰就是这种“温水煮青蛙”的办法,使得杨坚提拔下层贤才的道路没有受到多大的阻拦,虽说离杨坚完全以寒门取代贵族的目标还为时尚远,可毕竟也是开了一条路,给了后世有个前进的方向了。

作者/狐史首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