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冠心病領域,生存質量和病死率、治癒率同等重要,但目前我國患者的生存質量遠未能得到門診醫生的普遍關注。”10月14日,在由國家衛生健康委能力建設和繼續教育中心設立的“冠心病生存質量綜合管理專項能力培訓項目”啓動會上,知名心血管專家胡大一這樣說道。



據瞭解,本次“冠心病患者生存質量調查”覆蓋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共收集1193份調查問卷,其中有效問卷共1181份,問卷數據以《2020冠心病生存質量調查報告》的形式呈現。

報告顯示,我國冠心病患者的生存質量值得關注。爲此,國家衛生健康委能力建設和繼續教育中心2020年設立了“冠心病生存質量綜合管理專項能力培訓項目”。

國家衛生健康委能力建設和繼續教育中心楊愛平主任介紹,項目面向全國市縣醫療衛生機構心血管醫生,開展冠心病生存質量綜合管理的規範化培訓,提升心血管醫生對冠心病患者術後全生命週期生存質量管理,拓展冠心病綜合管理服務內涵,提高冠心病患者術後的生存質量和二級預防管理水平。



會上,北京大學人民醫院丁榮晶教授解讀了《2020冠心病生存質量調查報告》。報告列出了冠心病患者在治療後出現的三大苦痛:

1.身體痛:82%患者日常生活受影響

72%的冠心病患者在經過治療後仍然存在着胸悶、胸痛、心悸、心慌乏力等不適症狀;

約40%患者表示劇烈運動(如游泳或打球)會受到影響;

約37%患者表示在提起或移動重物時會受到影響;

總體有82%以上的患者表示日常生活受到影響。



2.心裏苦:近一半人被“雙心病”困擾

調研顯示,約有43%的患者面臨焦慮的困擾;在整體調研人羣中,有44%的患者患有重度抑鬱。

丁榮晶教授介紹,有些患者並不是真的心臟有問題,而是在手術後出現一些心理障礙,擔心自己的心臟問題,不敢上班、不敢活動甚至不敢睡覺。這種情況也會影響冠心病患者的生存質量,如果不及時進行疏導和改善,還可能會引發新的問題。

3.負擔重:50%以上患者需要他人照顧

整體調研患者中,約53%患者都不同程度上需要他人照顧,支架或搭橋手術可以有效挽救冠心病患者的生命,但是並不能完全解決患者的根本問題。



手術後還需要配合生活方式的改善以及對患者自主神經功能的調整。否則,術後依然存在心臟不適,會嚴重影響冠心病患者的生存質量,使其遲遲無法恢復正常的生活狀態,還會進一步加大冠心病患者的照料難度,增加照護成本。

胡大一強調:“醫生必須關注患者心血管健康行爲、康復、技術創新與轉化,追蹤心血管全生命週期的健康管理,在提供醫療服務的同時,更應當大力開展健康知識普及,強調‘每個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用好藥物處方、運動處方、營養處方、心理處方、戒菸處方五個處方,幫助包括冠心病在內的心血管疾病患者恢復健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