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是个天才小说家,丈夫为了让她安心创作,倾尽所有从伦敦搬到了乡下小镇。他把她的生活规划得事无巨细,甚至在家里开了出版社,让妻子每天除了写作其他什么都不做。可家里的仆人们却纷纷议论,说其实妻子已经疯了。

妻子是小说家,她听从自己的内心写作,在虚构与现实间穿梭,同时也在怀疑自我,郁郁寡欢。

丈夫为了缓解妻子的情绪才搬来了乡下,找来了一群仆人照顾妻子生活,妻子的姐姐也会带着孩子们来看她,可他们没有一个人尝试着去理解她。

仆人把妻子看作精神失常的疯子,姐姐总是带着怜悯的眼光看着她,觉得她患有精神疾病。丈夫更是变相地把她看管起来,就连她独自出门都不被允许,每时每刻都要活在丈夫的报备下。

妻子和外甥女在后院为死去的小鸟举行葬礼时,她顿悟了,原来她所执着的不是死亡,而是内心的平静。她决定让小说中的主人公活下去,给人物也给自己一个寻找平静的机会。

妻子决定独自逃回到伦敦,可半途被丈夫发现,追到了火车站。丈夫说仆人已经做好了饭,他们有义务回去吃。

“义务”两个词彻底激怒了妻子,她不认为世界上有什么必须要履行的义务,不需要别人告诉她应该要做什么。

丈夫也愤怒了,他大吼道:“我做这一切都是为了你!而你居然如此不知道感恩!”

“我连我自己的生活都不能选择,我宁可走也不要呆在这里!”妻子终于说出了心里话。

看着丈夫愤怒又无奈的神情,妻子最终妥协了,她跟丈夫回了家,因为她深知丈夫确实为她付出了所有,可正是因为如此,她深知只有她彻底离去,丈夫才可以拥有自己的生活。

终于在那一日,妻子给丈夫留下了信,在衣兜里装满石子,慢慢走进了湖中心。

电影《时时刻刻》讨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如果有一天,爱变成了必须要回应的义务,爱还能带来快乐么?

影片中妻子的生活乍看下去很富足,很温馨。豪华的别墅,成群的仆人,体贴的丈夫,友爱的姐姐,所有人都竭尽全力来爱她、包容她、开导她,但是她仍然焦虑迷茫,内心痛苦。

因为没有人去真正的理解她。她唯一想要的是自由自在地做一件事,不是被人盯着,被人安排、被人看管。

被限制自由的人生,豪华的别墅是囚笼,成群的仆人是看守,体贴的丈夫以体贴之名行着伤害之事,姐姐的爱也是出于将她视为“病人”的同情。

妻子的生活在她的视角中一片灰暗,她的内心好像是一片荒原,充满了对生活的荒芜与苍凉。

妻子出门要经过丈夫的许可,就连想独自出门买束花都是奢望。丈夫以为给了她所有,可殊不知她想要只是自己出门买束花而已。

丈夫过度的爱和周围人的同情都是妻子不需要的,是她想要挣脱的精神枷锁。说到底,她甚至没有拥有过一个人的房间。

生活中丈夫的爱与保护对她来说是牢笼。因为与丈夫的付出相应,她必须要履行爱的义务,为了回报爱,她不得不顺从丈夫的安排,心里不痛快地活着。

妻子不是不明白丈夫为她牺牲了多少,她想过要妥协,按丈夫的安排生活,可是她骗不了自己。妻子要听丈夫的话,这是对她灵魂的绑架。

她逃往伦敦的计划失败了,她想要让她跟丈夫两个人都解脱,可是只要她还活着,“爱的义务”就会捆绑住两个人的人生。

“亲爱的,要直面人生,永远直面人生,了解它的真谛,永远地了解,爱它的本质,然后放弃它。”

妻子留下信,亲手终结了生命,选择随着河水无拘无束的流淌。

这是妻子对于世俗平静的失望与绝望,她一生努力挣扎,没有对活着失去希望,但她还是没有找到出口,只能通过死亡来挣脱爱与义务的枷锁。

婚姻中没有爱是不行的,可只有爱是不够的。婚姻还需要沟通,需要理解,需要空间,需要自由。

以爱为名的义务伤人伤己,把婚姻变成枷锁更加令人窒息,无营养的感情义务对婚姻中的每个人都是牢笼。

我们需要的是彼此之间的聆听与理解,是互相携手面对生活的坎坷,更是彼此相扶做最好的朋友和亲人。

你认为爱是义务么?请留下珍贵的评论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