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是個天才小說家,丈夫爲了讓她安心創作,傾盡所有從倫敦搬到了鄉下小鎮。他把她的生活規劃得事無鉅細,甚至在家裏開了出版社,讓妻子每天除了寫作其他什麼都不做。可家裏的僕人們卻紛紛議論,說其實妻子已經瘋了。

妻子是小說家,她聽從自己的內心寫作,在虛構與現實間穿梭,同時也在懷疑自我,鬱鬱寡歡。

丈夫爲了緩解妻子的情緒才搬來了鄉下,找來了一羣僕人照顧妻子生活,妻子的姐姐也會帶着孩子們來看她,可他們沒有一個人嘗試着去理解她。

僕人把妻子看作精神失常的瘋子,姐姐總是帶着憐憫的眼光看着她,覺得她患有精神疾病。丈夫更是變相地把她看管起來,就連她獨自出門都不被允許,每時每刻都要活在丈夫的報備下。

妻子和外甥女在後院爲死去的小鳥舉行葬禮時,她頓悟了,原來她所執着的不是死亡,而是內心的平靜。她決定讓小說中的主人公活下去,給人物也給自己一個尋找平靜的機會。

妻子決定獨自逃回到倫敦,可半途被丈夫發現,追到了火車站。丈夫說僕人已經做好了飯,他們有義務回去喫。

“義務”兩個詞徹底激怒了妻子,她不認爲世界上有什麼必須要履行的義務,不需要別人告訴她應該要做什麼。

丈夫也憤怒了,他大吼道:“我做這一切都是爲了你!而你居然如此不知道感恩!”

“我連我自己的生活都不能選擇,我寧可走也不要呆在這裏!”妻子終於說出了心裏話。

看着丈夫憤怒又無奈的神情,妻子最終妥協了,她跟丈夫回了家,因爲她深知丈夫確實爲她付出了所有,可正是因爲如此,她深知只有她徹底離去,丈夫纔可以擁有自己的生活。

終於在那一日,妻子給丈夫留下了信,在衣兜裏裝滿石子,慢慢走進了湖中心。

電影《時時刻刻》討論了一個有趣的問題,如果有一天,愛變成了必須要回應的義務,愛還能帶來快樂麼?

影片中妻子的生活乍看下去很富足,很溫馨。豪華的別墅,成羣的僕人,體貼的丈夫,友愛的姐姐,所有人都竭盡全力來愛她、包容她、開導她,但是她仍然焦慮迷茫,內心痛苦。

因爲沒有人去真正的理解她。她唯一想要的是自由自在地做一件事,不是被人盯着,被人安排、被人看管。

被限制自由的人生,豪華的別墅是囚籠,成羣的僕人是看守,體貼的丈夫以體貼之名行着傷害之事,姐姐的愛也是出於將她視爲“病人”的同情。

妻子的生活在她的視角中一片灰暗,她的內心好像是一片荒原,充滿了對生活的荒蕪與蒼涼。

妻子出門要經過丈夫的許可,就連想獨自出門買束花都是奢望。丈夫以爲給了她所有,可殊不知她想要只是自己出門買束花而已。

丈夫過度的愛和周圍人的同情都是妻子不需要的,是她想要掙脫的精神枷鎖。說到底,她甚至沒有擁有過一個人的房間。

生活中丈夫的愛與保護對她來說是牢籠。因爲與丈夫的付出相應,她必須要履行愛的義務,爲了回報愛,她不得不順從丈夫的安排,心裏不痛快地活着。

妻子不是不明白丈夫爲她犧牲了多少,她想過要妥協,按丈夫的安排生活,可是她騙不了自己。妻子要聽丈夫的話,這是對她靈魂的綁架。

她逃往倫敦的計劃失敗了,她想要讓她跟丈夫兩個人都解脫,可是隻要她還活着,“愛的義務”就會捆綁住兩個人的人生。

“親愛的,要直麪人生,永遠直麪人生,瞭解它的真諦,永遠地瞭解,愛它的本質,然後放棄它。”

妻子留下信,親手終結了生命,選擇隨着河水無拘無束的流淌。

這是妻子對於世俗平靜的失望與絕望,她一生努力掙扎,沒有對活着失去希望,但她還是沒有找到出口,只能通過死亡來掙脫愛與義務的枷鎖。

婚姻中沒有愛是不行的,可只有愛是不夠的。婚姻還需要溝通,需要理解,需要空間,需要自由。

以愛爲名的義務傷人傷己,把婚姻變成枷鎖更加令人窒息,無營養的感情義務對婚姻中的每個人都是牢籠。

我們需要的是彼此之間的聆聽與理解,是互相攜手面對生活的坎坷,更是彼此相扶做最好的朋友和親人。

你認爲愛是義務麼?請留下珍貴的評論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