喵族碼字員:李子翼

近日,電視劇《贅婿》發佈預告片,作爲騰訊、新麗與閱文集團繼《慶餘年》之後的重磅男頻作品,《贅婿》備受矚目。這部作品改編自網文大神"憤怒的香蕉"的同名小說,如今連載近9年,還未完結,被稱爲女婿文的鼻祖。女婿文是近幾年興起的文學類型,屌絲逆襲,瘋狂打臉……成爲了女婿文的套路和特徵,如今女婿文改編的短視頻成爲了引流的重要方式之一。在《贅婿》實現影視化的前提下,不難預測未來贅婿文或也可掀起一陣影視熱潮。

可見即使是一個小衆文學類型,在戳中社會情緒以及爆款作品的帶動下,也會帶動影視作品的發展。其實,自2015年IP概念興起,網絡文學影視化的深入發展,網絡文學從方方面面影響着影視劇,其中類型化的特徵和多元題材,對於影視劇的發展影響尤爲深遠。

那麼對於影視作品來說,類型化發展有何優勢?在漫長的網絡文學與影視發展歷程中,二者是如何相互影響、相互賦能的呢?接着IP價值官將梳理網絡文學的類型變遷與影視的類型化發展歷程,探究二者之間的關係。

縱觀2010年以來的影視劇發展狀況,盜墓、宮鬥、職場攻略、都市愛情、仙俠奇幻這些網絡小說的主要類型和題材都被改編過,並且在某一題材爆款作品出來之後,就會在一段時間內形成這一題材改編的熱潮。

這股改編熱潮看似盲目,其實有一定規律可循: 無論是已經在各個衍生領域成熟鋪開的《盜墓筆記》《花千骨》,還是電影、電視劇、遊戲同期製作的《微微一笑很傾城》 ,其優勢在於人物形象與情節結構的高度類型化,具有極強的可複製性和可預期性,面對的受衆羣體不是針對某作者、某作品,而是針對某一類型,實現了審美趣味的趨同與價值取向的高度統一。

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網絡文學的價值所在,即網絡文學的特點契合了影視作品發展的需求,那就是 類型化。

1、影視劇"類型化"大勢所趨

對於影視劇來說,在高速的市場化進程中,爲了實現規模化、產業化的創作,類型化生產成爲電視劇產業發展的必經階段。

從創作層面來講,類型化的故事具有相對固定的創作規律和套路,便於導演、編劇、演員等各工種按圖索驥,快速進入創作狀態,有效管控創作週期。

從產業層面來說,類型化的創作符合市場經濟規律,便於投資、製作和銷售各環節對項目進行風險管控與收益評估。

其實自1981年《敵營十八年》伊始,國產電視劇就開啓了類型化創作的探索之路。經歷了90年代的快速發展後,如今, 電視劇已逐步形成具有相同題材、相近內容、相似人物和相仿視聽呈現的類型化創作態勢。

判定電視劇的類型,可以從題材入手進行劃分。在長達數十年的國產劇創作實踐中,不同的題材形成了豐富多彩的創作類型。

騰訊視頻&愛奇藝視頻劇集分類

類型化影視作品在判斷過程中,逐漸以題材爲標準,如諜戰劇、軍旅劇、歷史正劇、革命歷史劇、古裝傳奇劇、家族劇、少數民族劇、家庭倫理劇、都市情感劇、農村劇、醫療劇、情景喜劇、涉案劇、武俠劇、神話劇等。此外,還有言情劇、偶像劇、懸疑劇、玄幻劇、穿越劇等亞類型。 可以說,題材豐富、類型多元是新世紀以來國產劇的一大特點。

而網絡劇類型的多元化,也離不開網絡文學的滋養和補充。

2、網絡小說類型化明顯的先天優勢

網絡文學呈現類型化已經是不爭的事實,提起《誅仙》《崑崙》,會令人聯想到玄幻、武俠;《鬼吹燈》《盜墓筆記》,代表盜墓類;《杜拉拉昇職記》《浮沉》,引領職場小說,加上穿越、懸疑、諜戰、青春、都市等各種類型的網絡小說潮起潮落共生共存,引人注目。

打開起點中文網,主界面有玄幻、奇幻、武俠、仙俠、遊戲、歷史...共13個分類,而這13個分類中平均還擁有7個小分類;在女頻當中有古代言情、仙俠奇緣、現代言情、浪漫青春...共9個分類,9個分類中平均還擁有8個小分類。除卻這一種分類標準外,還有另一種用"標籤"分類的方法,共有豪門、職場、玄學、盜墓、位面...共75個標籤。

雖然類型化文學並不是網絡時代所獨有,然而在傳統文學領域,類型化文學的發展遠沒有網絡環境中這般寂靜和蓬勃, 在當下網絡小說幾乎等同於類型小說。

在網絡小說興盛之前,大陸地區最常見的就是武俠小說和言情小說,而20年來,中國網絡文學以類型化爲主要創作形態,目前網絡文學類型,大致分爲玄幻、奇幻、仙俠、架空、穿越、武俠、遊戲、競技、都市、言情、軍事、歷史、科幻、抗戰、童話、明星等60多個大的類型,它們還可以進一步細分爲 近百種小的類型,其內容與形式各具特色。

同時,類型之間的相互借鑑和混用已成爲常態,也就是說類型文學在網絡上形成了自己的生態系統,類似於文學流派的各種"流"與"文"(如洪荒流、無限流、民國流、技術流,種田文、重生文、抗戰文、總裁文、兵王文、輕小說等),都擁有自己的固定粉絲羣。

與純文學相比,網絡類型小說有諸多不同:

一、注重小說的娛樂功能和屬性。點擊率爲王和讀者中心的評價標準令網絡小說作者空前地注重小說的娛樂功能和屬性。網絡小說將創作權力還給大衆,重視小說的娛樂性,在一定意義上具有積極價值。

二、組建不同興趣和類型羣落。"在閱讀之前有明確的預期",這是類型小說讀者的一個基本期待。比如原創文學網站通過類型劃分的方式將讀者與作者、作品迅速整合到同一個虛擬空間之中,形成若干以興趣爲核心的文學羣落。這種明確預期是類型小說易於傳播擴散,易於獲得商業回報的基礎。

同樣,放在影視作品中,對於類型的強調,在一定程度上也爲文藝作品商業價值的實現提供了可能性。由此,從網絡文學到類型化影視作品的改編,就一拍即合,水到渠成。

3、類型化網絡小說與影視相互賦能

我們看到,近些年在影視劇市場獲得良好市場反應的網絡小說影視改編作品,無一不是特色鮮明的商業化生產,作品《甄嬛傳》屬於宮鬥式,已經非常有觀衆緣;電影《杜拉拉昇職記》是一種年輕人在職場的愛情故事;《山楂樹之戀》是一種浪漫純潔的愛情;《失戀33 天》是都市類愛情型,這幾種題材之間具有相似性,由網絡文學改編的電影和電視的類型變得更容易操作。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也離不開平臺的助推,爲了促進網絡文學的影視化改編的成功率,平臺也不遺餘力迎合影視劇類型化的需求。

爲使生產出來的網絡小說能夠更貼近影視劇產業的需求,文學網站介入原屬於創意生產者本身,相當私密的創作行爲,引導寫手的創意構思和寫作生產。

具體的方式包含通過徵文比賽、徵稿式創作或編輯會議共同創作的方式,主導網絡小說的生產趨勢、故事架構和風格走向,引導寫手將生產力集中在具影視改編潛力的作品中;其次,通過網絡小說連載寫作、發表的特性,文學網站藉由編輯制度,開啓提前從寫作生產過程中進入版權應用的營利階段,從生產前期進行與影視劇產業的合作。

著名的網絡小說改編影視劇《裸婚時代》即是出自這種生產模式之下,《裸婚時代》原著小說是源自盛大文學的"訂製"作品,而後售出影視版權進行開發。

據烹小鮮觀察,網絡文學與類型劇的相互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多元網絡文學類型,豐富影視劇集的內容種類。

網絡寫作媒介的"零門檻",使得社會中的各個階層、職業、年齡段的人們都可以根據自身生活的經歷在網絡上進行寫作。職業方面,例如現任法醫的秦明創作了《第十一根手指》;曾爲象棋職業選手的王鍾(夢入神機)創作了《佛本是道》;大學專業爲"工商企業管理"的蕭鼎創作了《誅仙》;做過廣告美工、軟件編程、國際貿易的徐磊(南派三叔)創作了《盜墓筆記》;法學院畢業的蔣春玲(辛夷塢)創作了《致我們終將失去的青春》…… 這也讓多元類型的作品能夠出現。

在網絡文學崛起之前,大陸的類型文學種類相對比較單一,而網絡文學以類型化爲主要創作形態,跨界混合產生了多元類型作品,如玄幻、奇幻、仙俠、架空、穿越等,絡不僅豐富了類型文學的種類,同時也深刻的影響了影視作品的發展。

可以說網絡小說改編影視劇題材的多元豐富性、內容的高度生活化,完美地迎合了受衆的審美需求。

如穿越小說類型,早期的穿越小說包括李碧華的《秦俑》,臺灣作家席絹的《交錯時光的愛戀》、黃易的《尋秦記》等,而後隨着穿越小說漸成規模,達到鼎盛時期,也帶動了穿越劇的發展。隨着《尋秦記》和《穿越時空的愛戀》《神話》等影視劇播出之後,2011年,網絡文學改編的《宮鎖心玉》《步步驚心》的熱播讓穿越劇成爲當年最受歡迎的類型,2015年《太子妃升職記》則通過男穿女將穿越劇帶向了新的高峯。

此外,網絡文學在東方神話與西方幻想文學的融合中,形成的玄幻、奇幻、科幻題材,始終是類型中的老大哥,不管是類型人氣還是作品數量,都穩居第一。代表作有《斗羅大陸》《元尊》《萬古神帝》《逆天邪神》、《鬥破蒼穹》等等。

其改編的奇幻類影視作品,不僅呼應了衛視平臺年輕化的訴求,也與視頻網站的用戶定位高度重合。近年來,《古劍奇譚》《花千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香蜜沉沉燼如霜》都是現象級的衛視劇。

在這一類型上,《慶餘年》做出了很好的示範,以爽文寫情懷,用科幻帶奇幻,沙雕風加老戲骨,種種相反相成的元素成就了作品。這裏有貓膩的原著,王倦的劇本,新麗的製作,新老搭配的陣容,共同發揮作用。

2、 類型化特徵明顯的網絡小說,爲劇集的類型化發展提供了思路和範式。

何爲類型文學呢,對於類型文學有這樣的定義: 類型文學是指題材明顯相同,受衆羣體相對固定的文學創作形式,也就是說,其實每個類型文學都有着固定的創作模式和套路。

在類型化特徵明顯的網絡小說的影響下,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影視劇的類型化發展。正如好萊塢經典故事片的敘事一樣,經常是"英雄凱旋、抱得美人歸",雖然俗套但依然令觀衆心之嚮往。

電視劇同樣如此,相同的類型往往有着似曾相識的故事情節,武俠劇的敘事動機就必然包含"了恩仇""論高下""鳴不平"和"保國民"等,如《笑傲江湖》《小李飛刀》《射鵰英雄傳》等。都市情感劇裏的成功人士必然要有某種生活雅趣或固執的審美偏好,一定有三角戀或夫妻反目的橋段,如《親愛的翻譯官》《歡樂頌》《我的前半生》等。……故事情節的公式化,起承轉合的程序化,意識形態的主流化,讓類型化創作滿足了受衆當中最大公約數的觀劇需求。

這在懸疑作品中表現更爲表現,今年作爲懸疑劇的大年,就暑期檔三大視頻平臺就推出9部懸疑短劇集,4部口碑最好的作品都是改編而來。《十日遊戲》由東野圭吾小說《綁架遊戲》改編,《隱祕的角落》和《沉默的真相》改編自紫金陳小說《壞小孩》和《長夜難明》,《摩天大樓》改編自作家陳雪同名小說。

其中懸疑作家紫金陳的作品收穫頗豐,《隱祕的角落》和《沉默的真相》都是由他的作品改編。紫金陳的風格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懸疑劇類型發展,如他的作品有一個深入人心的角色,那就是嚴良,作爲主人公串聯起不同的作品。另外自成"懸疑宇宙"的還有作者秦明,《法醫秦明》系列改編多部電影、網劇,秦明+林濤+大寶的組合令觀衆記憶深刻。 懸疑小說宇宙式創作方法,將有助於懸疑劇系列化發展,形成規模效應。

3、 雙生兄弟,相互影響掣肘

文學IP在影視市場的反響,也會反哺網絡文學的創作。

2011年,清宮穿越劇《步步驚心》熱播後,原本已經沉寂下來的清宮穿越題題材再次迎來了創作高峯,僅晉江文學城同年就有30多部清宮穿越作品問世。

烹小鮮在採訪多位網絡文學創作者的過程中瞭解到,網絡文學作家也會在考量影視化可能性的前提下進行創作。如豆瓣第一熱帖作家,被讀者譽爲最會塑造勵志女性形象,寫故事最接地氣的人氣作者陳果表示,小說作者也要有編劇思維,人物設置新穎,情節點密集,故事線清晰的小說,相對更容易得到影視公司的青睞。很多小說作者不看劇,只埋頭寫,這是不對的。經常看劇,拉片,看導演鏡頭的運用,看場景的設置,對寫小說幫助會很大。

相應的,影視市場的表現不佳,反過來也會對某一類型的文學作品的創作和市場產生負面影響。

近年來,衛視播出的古裝劇一直有配額限制,播出集數不能超過全年播出集數的15%。算下來,每臺每年約有110集的古裝劇可播,加上限古令頻發,很多原定的臺網劇最終選擇了網絡播出。因此,古裝類中的玄幻、宮鬥等類型日漸式微,尤其女主劇在政策抑制和觀衆趣味流動之後,似乎很難再出爆款。

影視市場的冷卻,也讓古裝類網絡文學IP隨之降溫,天價購買和囤積古裝IP的現象幾乎不再出現。

同樣,在追求類型化的過程中,不容忽視的是,過度的類型化將意味着按部就班的標準化、模式化。

一種類型,前幾本作品堪稱經典,但隨後產生的千萬本模仿之作,恐怕只能成爲審美垃圾。

相應的,各類現實題材劇都不同程度地表現出類型化傾向,導致該領域雷同化、跟風化現象嚴重,甚至滋生出媚俗之風。家庭倫理劇中的"婚外情"與"婆媳鬥"、都市青春劇中的"多角虐戀"與"高顏值偶像"、軍旅劇中的"演習+愛情"套路、農村劇中的泛喜劇風格等,不僅成爲各自必備的標準配置,還在某些劇作中走向了偏激和異化。

長此以往,電視劇將類似於工業流水線上的制式產品,其作爲藝術作品最寶貴的獨特性和創新性會蕩然無存,同時也造成對觀衆追劇熱情和審美期待的嚴重透支。

因此,無論是網絡文學還是影視作品,類型化都是在形成觀衆共鳴、實現商業價值重要途徑,然而也需警惕陷入套路之中,要學會在套路中尋找新的思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