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之盟”記載如下:

公元961年,杜太后(北宋太祖及太宗生母)病危,召趙普入宮接受遺命。杜太后問太祖:“你知道你爲何能取得天下嗎?”太祖泣不能答。杜太后說:“我是老死,哭也沒用,我正要跟你說大事,怎麼只是一直哭呢?”於是再問一遍。太祖說:“都是祖上和太后積德所致。”杜太后說:“不對。是因爲柴家(指後周世宗柴榮)讓孩童當皇帝,人心不服所致。如果後周有年長的君主,你能得到江山嗎?你和趙光義都是我親生的,你死後應將皇位傳給弟弟。天下之大,事務繁重,能立一個年長的君主來治理,這是社稷之福啊。”太祖叩頭涕泣說:“一定遵照母后的教誨”杜太后便對趙普說:“你將我剛纔講的話記下來,不可違背。”趙普即於太后牀前寫成誓書,並於末尾寫上“臣普記”三個字。太祖將誓書藏於金匱之中,命謹慎的宮人保管。

上述記載如屬實,則太宗趙光義繼任皇位有合法性及正當性。但是這裏面存在諸多疑點:如果此誓爲真,則何以不在太宗趙光義即位之初公佈,而是等到公元981年10月才由趙普以“密奏”的方式啓奏太宗,乃開金匱查驗屬實,前後隱瞞“太后遺詔”五年之久;記載來源《太祖實錄》經太宗多次修改,已非原貌,而修改前的舊版則未有此記載,顯有杜撰之嫌;據《續資治通鑑長編》、《宋史》等書記載,杜太后本意爲太祖死後,皇位傳給三弟趙光義,再傳給四弟趙廷美,最後傳回給太祖次子趙德昭。然而修改後的新版《太祖實錄》只有傳位給太宗趙光義的記載,且相關當事人竟於短時間內逐一逝世(公元979年,趙德昭自殺;公元981年,趙德芳猝死;公元984年,趙廷美遭貶,憂悸而死)。史學界即因前述疑點而有“金匱之盟”是趙普爲取得太宗信任、重得相位而杜撰“太后遺詔”得說法。加上太宗不逾年而改元(開寶九年十二月甲寅,即公元977年1月14日改“開寶九年”爲“太平興國元年”),也有學者據此認爲太宗趙光義因弒兄奪位而心虛,不等過年即倉促改元,欲使其繼位成爲既定事實。

現在我們可以明確知道太祖趙匡胤出生於公元927年,逝世於公元976年。記載內容所言皇位須“兄終弟及”是因爲杜太后擔心太祖趙匡胤諸子皆幼,不足以坐穩江山,但當“太后遺詔”(公元961年)說出時,時年太祖趙匡胤34歲,正值壯年,其次子趙德昭11歲,四子趙德芳3歲,一個母親此時對自己兒子說這話不是擺明咒自己兒子早死嗎?這是非常不符合邏輯的。並且當太祖死時,其次子趙德昭26歲,四子趙德芳18歲,皆非幼弱,遺詔前提即不復存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