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員正在爲試拉試驗進行調試。 資料圖片

國網上海電力昨天宣佈,國內首條35千伏公里級高溫超導電纜工程試拉試驗成功,這意味上海離建成世界上輸送容量最大、距離最長、全商業化運行的35千伏超導電纜工程只有一步之遙。

高溫超導輸電被譽爲21世紀最具潛力的電力工程技術。一根超導電纜抵得上好幾根傳統電纜,而在液氮循環等特定條件下,電阻卻可忽略不計。這意味着超導電纜佔用空間大幅減少,輸電效率卻成倍提升。目前,在國內乃至國際上投運的超導電纜中,全部爲短距離實驗或直線點對點供電用途。國網上海電力首喫螃蟹,計劃在徐匯中心區域設置總長1.2公里、核心技術100%國產化的高溫超導電纜,爲提升城市地下通道利用率先探路。

此前的短距離或點對點超導電纜無需考慮城市地下環境,間接導致這一領域的參數空白。徐匯中心區域複雜的地下管道環境中,超導電纜的彎曲半徑達到多少,才能確保敷設時電纜本體不受損?垂直落差控制在什麼範圍內,才能確保液氮循環的順暢?這些都是未知數。

爲確保施工順利進行,超導電纜試拉試驗項目應運而生。試驗區位於閔行區吳涇鎮,現場包括一段縱向高差90米的電纜溝橋及1個90度橫向轉角,完全復原實際敷設線路中難度最大的路段。10月20日下午2時05分,試驗環節啓動。現場,除輸送機、捲揚機等常規電纜敷設設備,還配備了多套輔助輸送設備和數據監測裝置。試拉試驗過程中,90度轉角電纜井及直線井內都均勻分佈着安裝上壓力傳感器的輔助滾輪,不間斷測量並記錄每個轉彎前後、穿管前後、模擬過橋前後的牽引張力及側壓力大小。現場工作人員根據數據變化及時調整輸送機及捲揚機輸出比率,確保整個試拉過程中電纜本體安全可控。同時,通過國網上海電力自主研發的新型可視電纜頭及測溫光纖的應用,工作人員可以即時獲取通道內部影像資料及纜芯溫度、伸縮變化情況。

當天的試拉試驗持續到下午5時許,收集到第一批高溫超導電纜在複雜環境下敷設時的牽引力、側壓力等關鍵數據,證實了施工方案的可行性。下一步,國網上海電力將對試驗採集到的關鍵重要參數進行系統分析,進一步優化正式段的施工工藝及環節。待施工完成,這條35千伏高溫超導電纜可替代原先220千伏常規電纜,同時將在公里級超導電纜裝備製造、建設、運行、維護、試驗、評價等方面形成全球領先的標準體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