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東平段風光記者團在黃河邊合影

五嶽泰山,雄峙天東;滾滾黃河,澆灌齊魯。作爲黃河下游唯一的蓄滯洪區,東平湖蓄滯洪區承擔着分滯黃河水和調蓄汶河水的雙重任務,確保着省會濟南、京滬鐵路、勝利油田以及艾山以下黃河沿岸百姓的安全。

作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一環,泰安市積極融入,加擋提速,奮力攻堅,勇做新時代泰山“挑山工”,爲母親河築牢生態屏障,爲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上岸!漁民轉產還一汪湖水清清

黃河岸邊,東平湖畔。漫步在秋日微風裏,看蘆葦輕擺,遠眺那點點水鳥,一二泊舟,一汪清水的東平湖,恰似一幅秀逸醉人的畫卷。

東平湖是山東省第二大淡水湖泊,是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及京杭運河的戰略樞紐,也是黃河下游唯一的蓄滯洪區,在黃河下游的防洪防汛和生態保護中發揮着重要作用。

曾經的東平湖,粗放的水產養殖,導致水體富營養化嚴重;沿湖大大小小的旅遊餐船,使東平湖一度面臨十分嚴峻的生態危機。“靠山喫山,傍水喫水”,漁民出身的趙永對此深有體會,他說之前在湖面上用網箱網圍養殖,屬於地地道道的“水上漂”,喫住都在船上。據粗略統計,當時像趙永一樣在東平湖以漁爲生的漁民有5萬多人。

戴廟鎮新時代佳苑社區居民享受安居帶來的安穩生活

近年來,泰安市東平縣堅持“生態立縣”,引導漁民轉產轉業,持續不懈治水,昔日“舉網便知魚蝦富,來往常年萬里船”的景象一去不返了。隨之而來的是,東平湖水質顯著改善,常年穩定達到地表水三類水質。

東平湖管理委員會副主任、東平湖管理綜合執法大隊大隊長葉桂軍說,爲了保護東平湖水質,東平縣進村入戶做工作,幫助沿湖羣衆轉產轉業,安排他們到就近的服裝廠、湖產品加工廠打工,還爲年齡較大的漁民安排了社區公益崗位,共計騰空佔用水面12.6萬畝。

趙永說,他上岸以後轉業辦起了水產公司,當地政府還幫助他購買了篩選機、色選機等設備。通過發展菱角、芡實等水生作物的精加工,他的水產公司現在越幹越紅火。

做好東平湖內源治理和外源嚴控的同時,東平縣還搶抓泰山區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圍繞東平湖大生態帶建設,規劃實施了18個大項目、61個子項目,紮實推進東平湖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與此同時,東平縣高標準編制規劃,對東平湖周邊700多平方公里的區域進行系統謀劃,着力打造區域生態高地,讓東平湖的生態優勢轉化成經濟優勢。

搬遷!告別黃河灘住進新樓房

61歲的苗立榮家中擺放着兩幅裱好的相片,這是搬離黃河灘前拍攝的老房子照片。她說,老家距離黃河二三十米遠,每到汛期,村民就得忙着抗洪防汛,一旦黃河水氾濫漫進村莊,家家戶戶都住得不安生。

據《東平縣誌》記載,歷史上當地因黃河氾濫曾發生洪澇災害180多次。灘區百姓因洪致貧,陷入“洪災—重建—再洪災—再重建”的悲情輪迴。

搬遷,勢在必行。

打破貧困枷鎖,擁抱致富明天。近年來,東平縣圍繞“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目標,實施了庫區移民避險解困、黃河灘區遷建、易地扶貧搬遷“三大工程”,涉及96個村、12.5萬人。其中,東平縣黃河灘區脫貧遷建工程經歷了三個階段,涉及4個鄉鎮、60個行政村、5.9萬人。

與黃河相伴了100多年的耿山口村,是山東省黃河灘區居民脫貧遷建試點村,也是全省首個實現搬遷的黃河灘區村。2017年10月15日,耿山口村783戶、2331名村民離開黃河灘,搬進了樓房社區,開啓踏踏實實的安居生活。苗立榮說:“雖然依戀老家,但是也懼怕水患。政府爲了讓我們生活得安穩,給我們蓋了新社區,從黃河灘搬進了新樓房,我們住得也舒坦。”

以百姓心爲心。東平縣移民避險解困試點工程的有序推進,建成了14個現代新型居住社區,總建築面積達到235萬平方米。

雪龍製衣公司帶動周邊百姓就業

耿山口村村民邵玉峯說,新社區同步建設了綜合服務樓、老年公寓、幼兒園、商業街等,居民樓全部安裝了中央空調、電梯。告別往日黃河水患的日子,走在整潔乾淨的社區道路,住在窗明几淨的樓房,耿山口人徹徹底底感受到了安居帶來的幸福生活。

發展!拓寬就業渠道增進民生福祉

開裁、縫製、燙整……走進泰安雪龍製衣有限公司,是一幅工人忙碌生產衣帽的場景。搬遷安居只是第一步,多渠道增加羣衆收入,打造富民強鎮項目纔是重中之重。戴廟鎮黨委書記米厚章介紹說,黃河灘區搬遷啓動以來,圍繞建強“紡織服裝小鎮”目標,戴廟鎮培育了泰安雪龍製衣、泰安碧海箱包等15家服裝紡織加工企業和30餘個服裝加工點,帶動周邊1500餘人就業。

搬遷進入新社區的豐寶珍,在製衣車間就業將近一年。由於丈夫是殘疾人,搬遷前,她的全家只能靠種地維持家庭花銷。住進新時代佳苑社區,41歲的她選擇在家門口就業,每月能收入兩三千元。

東平湖落日

產業帶動就業,就業促進增收。同樣,爲妥善解決搬遷後富餘勞動力就業,耿山口村與新興際華集團合作成立了銀河鞋業,可吸納1200餘人就業。車間內的村民鄭龍芹說:“之前在黃河灘居住,要跑很遠找活幹,現在鞋廠就在家門口,5分鐘就能到廠上班,收入可觀,也十分方便。”

在灘區土地統籌上,泰安市東平縣緊緊圍繞“生態優先”發展戰略,將拆舊復墾和黃河灘區原有的土地統一流轉,建設黃河灘區生態屏障。以戴廟鎮爲例,該鎮積極引進農業科技公司和食品公司,在流轉的土地上種植菊芋、毛豆、花生和生態苗木,打造了灘區萬畝產業。

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要從實際出發,宜水則水,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在發展致富的路途上,東平縣按照“兩區共建,統籌發展”的理念,同步解決了移民“房子”和“票子”兩大民生,真正實現了移民的安居樂業夢。

依託東平湖水資源和旅遊資源兩大優勢,這裏走出優勢資源培植的路子,建設3萬畝東平湖生態養殖基地,策劃了30個鄉村旅遊示範點,高標準規劃建設旅遊度假區,規劃6個特色產業園區,全力促進移民就業,拓寬增收途徑。

從搬離黃河灘住進新社區,到對新生活有更多的追求和憧憬,黃河灘移民正在小康生活的康莊大道上闊步前進。

展望!高質量發展步履鏗鏘

當我們把鏡頭從灘區移民的幸福生活拉向更高更遠處,不難發現,東平縣的美麗嬗變正是泰安市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縮影。

記者在耿山口社區參觀

近年來,泰安市全面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努力建設天藍、水碧、山青、地淨的現代化山水園林生態城市,樹立“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理念,推動泰山區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實施。

圍繞加強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的傳承,泰安市加大對泰山的生態環境修復治理力度,每年專項資金用於文物古建、林業、基礎設施建設,連續實施600餘項保護修復工程;加大對大汶河流域和東平湖的生態修復治理力度,大汶河和東平湖水質明顯改善;積極開展燃煤污染物排放、揚塵與裸露土地治理,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逐漸下降,空氣質量有效改善;加大對土地、礦山的綜合整治力度,大力實施土地綜合整治和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

在此基礎上,泰安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騰籠換鳥、鳳凰涅槃的思路,堅定實施“產業興市”戰略,加速新舊動能轉換,全力推進產業經濟發展,築牢“四梁八柱”,讓實體經濟活力迸發。對標省“十強”產業,突出泰安特色,這裏確定培育壯大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和智能製造、新材料、醫養健康、新能源和節能環保五大新興產業,改造提升文化旅遊、現代高效農業、現代物流、高端化工、紡織服裝五大傳統優勢產業和發展壯大現代金融服務業的產業戰略。

泰安先後出臺了工業領軍企業和科技創新型企業“雙50強”發展意見,工業領軍50強企業是支撐泰安經濟發展的頂樑柱,是確保經濟平穩運行的壓艙石;科技創新型50強企業是泰安經濟轉型升級的新動能,是新興產業塑成優勢的生力軍。集中一切能源指標、環境容量、土地指標、財稅政策等資源要素,一對一地幫助這些企業引人才、引資金、引項目,不斷優化企業發展,提升市場競爭力。

行而不輟,未來可期。生長在黃河岸邊、泰山腳下的泰安兒女,將發揚新時代泰山“挑山工”優秀品格,以對肩頭責任的堅定擔當、對前路坎坷的勇敢無畏、對既定目標的執着信念,繼續咬緊牙關,頭拱地、向前衝,努力把新時代泰安高質量發展的藍圖化爲美好現實。

(李慶林 劉紅川 郝倩 攝影/攝像 李默 崔健 張有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