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已經塵埃落定。美國女詩人露易絲·格麗克成爲諾貝爾文學獎史上第16位女性獲獎人。露易絲·格麗克的獲獎原因是,“她用無可辯駁的詩意嗓音,以樸實的美感讓個體的存在普遍化”。另一個版本的翻譯是:“她有着獨特的只屬於自己的詩意表達,這是一種具有樸素美的表達,令她的個性同時具有普遍性。”

露易絲·格麗克出生的時候,另一位個性十足的俄國女詩人已經離開人世,她就是被布羅茨基稱爲“二十世紀的第一詩人”的瑪麗娜·茨維塔耶娃(1892—1941)。

瑪麗娜·茨維塔耶娃 生於莫斯科一個藝術氣息濃厚的家庭。父親是莫斯科大學藝術學教授,母親有鋼琴演奏的天賦,他們給了女兒對詩和大自然的激情。一九一〇年,剛滿十八歲的瑪麗娜·茨維塔耶娃出版了處女 詩集《黃昏紀念冊》,並得到勃留索夫、古米廖夫、沃羅申等當時著名詩人的肯定。

一九一一年,茨維塔耶娃與後來的丈夫謝爾蓋·埃夫隆相識並相戀,第二年他們 就結了婚。同年,茨維塔耶娃出版第二部詩集《神燈集》。抒情女主人公的不羈個性及其真誠訴說、躁動感受及其複雜呈現,構成了茨維塔耶娃早期詩作的主題和基調。

一九二一年出版的詩集《里程碑》,標誌着茨維塔耶娃的詩歌成熟。她在詩歌中記錄自己的“靈魂”, 包括一戰、革命、內戰等社會事件對她內心的巨大沖擊,《天鵝營》是她在這一時期的一部現實題材代表作。

一九二二年夏,茨維塔耶娃帶着大女兒前往歐洲,尋找流亡國外的丈夫。在柏林短暫生活期間,茨維塔耶娃出版了詩集《致勃洛克》和《離別集》,這期間寫作的一些詩歌后來收入《手藝集》,這些作品都以更隱晦的形象和語言折射了茨維塔耶娃隱祕的內心感受。

一九二二年八月,茨維塔耶娃來到布拉格,在那裏生活了三年多,在生活的沉重壓力下寫下一百三十九首長短詩作,平均每週一首。與丈夫的同學羅德澤維奇熱戀,成全了茨維塔耶娃的長詩傑作《山之詩》(1924)和《終結之詩》(1924)。

一九二五年十月,出於物質生活方面的考慮,茨維塔耶娃全家遷居巴黎,但是他們依然不能擺脫貧困,與俄國僑民界的緊張關係幾乎使她喪失了發表作品的機會。一九二八年面世的《俄羅斯之後》,是茨維塔耶娃生前出版的最後一部詩集,是她流亡時期詩歌創作的集大成者。茨維塔耶娃在流亡期間寫作的詩歌,普遍散發着濃烈的懷舊的和悲劇的情緒,夾雜着片刻的歡愉和寧靜。

一九三九年,茨維塔耶娃因爲丈夫埃夫隆被迫帶着兒子返回蘇聯,可是厄運接踵而來:丈夫在被捕後不久被槍斃,女兒坐牢十五年。

一九四一年八月三十一日,生活的苦難耗盡了茨維塔耶娃的耐心和希望,她在租住的木屋中自縊。

瑪麗娜·茨維塔耶娃的詩作大多也是關於死、愛、性,但傳奇的身世和不羈的個性,尤其是對愛情的極度渴望,註定了她的詩句更像錐子紮在人心上。與露易絲·格麗克相同的是,瑪麗娜·茨維塔耶娃也具有“無可辯駁的詩意嗓音”,但與露易絲·格麗克不同的是,瑪麗娜·茨維塔耶娃以超出常人的感受和錐心的表達讓個體存在別具一格。

我要收復你

我要收復你,從所有土地,所有天空,

因爲森林是我的搖籃,墳墓是森林,

因爲我站在大地,只用一條腿,

因爲我爲你歌唱,只有我一人。

我要收復你,從所有時間,所有夜晚,

從所有金色的旗幟,所有寶劍,

我扔掉鑰匙,把狗趕下臺階,

因爲在塵世的夜我比狗更忠誠。

我要收復你,從所有人,從某個女人,

你不會做別人的夫,我不會做別人的妻,

我要從上帝那裏奪回你,住口!——

在最後的爭吵,在夜間。

但我暫時還不會爲你送終,

哦詛咒!你依然留在你身邊:

你的兩隻翅膀嚮往天空,

因爲世界是你的搖籃,墳墓是世界!

1916年8月15日

《茨維塔耶娃詩選》收入三百餘首詩,約佔女詩人詩歌創作總量的三分之一,時間跨度涵蓋了她一生創作的不同階段,大體上能給出茨維塔耶娃詩歌創作的全景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