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在武俠這方面,我最喜歡的人物是慕容復和趙敏。但是,我不會偏袒慕容復的,一定會客觀分析。

其次,我本來沒什麼時間與興趣發帖子,可是無論電視還是網絡(82版天龍除外)都將慕容復埋汰得太可以了,簡直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有人說慕容復是卑鄙小人,有人說慕容復最浪得虛名,跟喬峯完全不是一個級別的,連喬峯一招都接不下,讀來真令人生氣……

最後,我們在這裏討論慕容復的武功排名及實力,實際上沒有什麼實際意義。因爲他們不是真實的歷史人物,沒有一個確定的實力。所謂的孰高孰低,其實只是金老一廂情願而已。所以,我們要討論的,是金老給慕容復設計的武功實力究竟有多少。

補充兩點,第一,金老本人深受儒家思想影響,而他所設計的慕容復,則是本身正直,但爲了復國不擇手段,這完全違背儒家的“仁”“禮”思想,換句話說,金老本人非常不喜歡慕容復,他故意設計慕容復出醜,故意設計慕容復失敗,以此來證明“克己復禮,仁以待人”(這就是爲什麼善良的傻子段譽,虛竹總是勝利,一帆風順的原因)的必要,以此來證明“仁者無敵”。

第二,金庸設計的慕容復的武功實力,前後是有一個變化的,(天龍八部)最初在南洋公報(或其他報紙,忘了)上連載,經過幾年,方始完成,其間還有一段是因金庸出國,由倪匡代寫(後已刪),最明顯的例子是少室山一戰之前慕容復是未敗過,之後是慕容復未勝過,有這麼巧麼?當然沒有!唯一的解釋是少室山一戰之前,金老認爲慕容復是與喬峯齊名的高手,喬峯是第一的,那慕容復也該是第一的,沒誰贏得了;之後呢已經寫到慕容複比喬峯稍弱,且被段譽打敗,那麼齊名是齊不下去了,只能將慕容復越寫越差,塑造成反面典型。

第三,我們討論的,是金老認爲的慕容復武功實力,而非一定是原著中所描寫,原著只是一個藍本罷了。魯迅先生寫小說都未能天衣無縫,況金庸乎?天龍八部實在有諸多BUG,表面讀來順理成章,合情合理;細想之下全無道理,作者一廂情願而已,後文有詳述!

另外我認爲,天龍八部真正的主角是喬峯和慕容復。至於三兄弟,只是三個正面人物,三個作者筆下的大俠而已。因爲全書的故事情節和主題思想就是圍繞他們展開的。北喬峯,南慕容,這個貫穿全書的說法,絕對不是空穴來風。作者就是要通過這兩個齊名的絕頂高手因爲追求不同,所以的完全不同的結局,來表現天帝與阿修羅的相鬥,來表現作者的武學理想,人生理想。從故事情節看,全書的主線就是慕容博設計的雁門關一役,先是慕容復受冤枉,慕容博暗中相助,再是喬峯受冤枉,蕭遠山暗中相助。

這兩個父親都是表面已死,實際上暗中忙着復國和報仇,同時保護自己的兒子。喬峯有聚賢莊一戰,慕容復有萬仙大會一戰。喬峯有“縱是你們三人齊上,蕭某何懼?”,慕容覆在縹緲峯面對36島島主,72洞洞豬,似乎也說過同樣的話。到少室山一戰,明線暗線相交,衝突達到高潮。如金庸題目“王霸宏圖,血海深仇,盡歸塵土”從始至終,作者沒安排北喬峯與南慕容的對決?爲什麼呢?一來掉觀衆胃口,從文學手法上看,給觀衆留下想象空間,討論空間;二來二者向來齊名,武功一時半會也分不出勝負,喬峯雖佔上風,但要贏慕容復,也是要千招之外。至於二人結局,就更能說明這點了。

喬峯爲國爲民慷慨赴死,俠之大者;慕容復爲己爲私而瘋,遭人唾棄。這就是兩種不同的人生態度,處事理念,這就好像是馬克思主義與薩特存在主義的對抗,很顯然,深受儒家思想教育的金庸更傾向於前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