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抗疫精神,講述上海抗疫故事,繼9月29日首場報告會後,第二場上海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事蹟報告會於10月20日下午在上海展覽中心舉行。虹橋街道榮華居民區黨總支第一書記盛弘參加了本次報告會,講述自己抗疫期間的感人故事。

抗擊疫情練就馬拉松的腿,說相聲的嘴

盛弘所在的社區共有1.2萬戶居民,外籍居民戶數超過了一半,外籍人士近2萬人,他們來自50多個國家和地區,因此也就有了一個“小小聯合國”的美稱。疫情突如其來,國際社區防疫抗疫的任務特別艱難和繁重。由於語言、文化、國情、習俗的差異,有些事情對本國居民說一遍,二、三分鐘就可以,但對不少外籍人士常常要反覆說三四遍,還得翻譯到位纔行。於是盛弘動員社區黨員居民骨幹以及市區街道下沉的300多位志願者一起每天在各個小區和大樓裏奔走,微信計步器顯示每天每人都達到2萬步到3萬步都是日常。他們開玩笑自嘲:“疫情讓我們練就了馬拉松的腿,說相聲的嘴——能跑會說。”“紅頭文件”引出的故事

抗疫“戰鬥”中常常會有很多意想不到事情發生。盛弘說,記得小區實行封閉式管理的第一天,忙得像通了電的馬達一樣團團轉,直到晚上21點纔回家,剛躺到牀上,連被窩還沒有睡暖,手機又響了,是古北國際花園的保安打來的,說:“盛書記趕快來,有韓國人在小區門口又吵又鬧。”盛弘連忙翻身起牀一邊飛速趕往小區,原來同小區的韓國居民和朋友聚會後回家,看到小區門口貼的中、英、日、韓四種語言的關於小區封閉式管理的通知,由於紙張是粉紅色,大家竟然誤以爲是“紅頭文件”,以爲一旦踏進小區就再也不能出來了,他恐慌地不敢走進小區。於是盛弘和他耐心溝通,向他解釋政策,慢慢打消了他的誤會和恐懼。盛弘和工作人員把他送進小區,送到家門口,“思密達思密達”客氣了一番,看他關上房門,這才放心。後來,這名居民帶着兒子一起報名成爲了社區的抗疫志願者。回到祖國媽媽的懷抱,真好!

小區黃頭髮藍眼睛的一位意大利籍居民,一開始不太配合出門配戴口罩的規定,在工作人員反覆溝通下不但配合還主動報名參加了測溫志願者。他說:“這裏也是我的家,家裏有了事,就要出來幫幫忙。”小區封閉管理後,盛弘和社區黨員、居民骨幹、市區街道下沉的志願者每天24小時連軸轉,睜眼開工、閉眼睡覺,做夢都是測體溫、看健康綠碼、“靈魂拷問”、做好登記。盛弘清楚地記得,最緊張的那幾天,大家睡眠也就3、4個小時。3月15日那天夜晚最難忘,這一天暮靄降臨,大家在各小區陸續接收了從機場不斷送回的69名需要居家隔離的中外人士,送上融情防疫包,把每一位安全送到家門口,一直忙到凌晨。其中一位從英國留學回滬的高中生,輾轉飛行了30多個小時不敢喫喝,當工作人員幫她提着行李箱送回家時,她熱淚盈眶:“眼下沒有哪個國家比中國更安全、更放心。回到祖國媽媽的懷抱,真好!”兩盒遲到的潤喉糖

盛弘有咽喉炎,所以包裏總是放一罐潤喉糖,感覺不舒服時就含上一片,一罐潤喉糖能喫上三、四天。但疫情期間每天要對中外居民作很多宣傳和解釋,所以由三、四天一罐變成了每天一罐,她說,隨時含一顆提起精氣神繼續走起。一天,盛弘上門爲已經隔離了14天的居民告知他結束隔離,這位日本朋友十分高興,塞給她兩個小鐵盒,是日本有名的龍角散。他說:“14天前你上門來告訴我居家隔離的注意事項,還送給我防疫融情包,我看到你的潤喉糖,但是如果我當時要送給你這個糖,你肯定不會接受,現在我隔離結束了,我終於可以把這個送給你了。”爲這事這個居民記了14天,等了14天,盛弘爲此感動了好久,“疫情改變了我們的生活,讓我們和外籍人士保持着一定的社交距離,但通過我們的努力,使彼此心理上靠得更近了。隔離病毒但不隔離愛!”據瞭解,本場報告會匯聚了本市醫療、公安、交通、商務、社區、志願者等領域先進模範代表,姚馳、金丹豔、盛弘、李於清、嚴洪、蘇嶸、王振偉7位報告人分別作了專題報告。本市各行各業黨員羣衆代表、優秀志願者代表約400人現場聆聽了報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