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逢迎,高朋滿座。10月20日,以“共建共享‘一帶一路’新商機 譜寫廣西開放發展新篇章”爲主題的第二屆“一帶一路”僑商僑領交流合作大會(以下簡稱僑交會)在南寧隆重開幕。來自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500多名僑商僑領和企業家線上線下齊聚一堂,大家相互交流,共享“一帶一路”建設新商機。

此次“僑交會”的主題是“共建共享‘一帶一路’新商機,譜寫廣西發展新篇章”,在大會共享廣西發展新機遇新政策專題會議環節,自治區民政廳、自治區發展和改革委、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等部門相關負責人就此進行了專門推介。

廣西成大健康產業發展熱土吸引投資近3000億元

廣西已形成發展大健康產業的熱土,一大批知名企業相繼落戶。廣西已引進大健康產業重大項目170多個,總投資近3000億元。擁有“山清水秀生態美”金字招牌的廣西,發揮生態資源和毗鄰東盟的區位優勢,加速佈局輻射東盟的大健康產業。廣西將大健康產業作爲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戰略舉措和推進健康廣西建設的重點工作,以健康養老、健康醫療醫藥、健康食品、健康製造、健康管理等爲重點方向,積極打造開放合作新高地。廣西大健康和文旅產業工程指揮部大健康產業部召集人、自治區民政廳黨組書記、廳長朱學慶介紹,廣西積極落實中央賦予的三大戰略定位,依託獨特的康養資源優勢,在全國首創“一核四區”全域性養老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驗區,以南寧養老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驗區爲核心,以桂西、桂北、北部灣和西江養生養老產業示範區爲重點加快建設養老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驗區。此外,廣西還將打造一批特色養生養老小鎮,建設一批健康養老服務綜合體,打響“長壽福地·壯美廣西”品牌,打造健康養老勝地;打造防城港國際醫學開放試驗區和南寧、桂林、梧州、玉林及北欽防沿海城市五大產業集聚區;建設成爲面向東盟的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示範高地等。

培植“工業樹”打造“產業林”

廣西創新工業發展理念,着力“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羣”,工業發展取得顯著成就,初步建立了門類比較齊全、配套能力較好的工業體系。截至2019年底,廣西工業總產值突破1.8萬億。其中,廣西的高端金屬新材料、綠色化工新材料、汽車、 機械製造、高端綠色家居五個產業在“十三五”期間已躍居全國前列,有望在“十四五” 期間打造成爲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產業基地。目前,廣西已經形成綠色化工新材料、電子信息、機械製造、汽車、高端金屬新材料、高端綠色家居等九大產業集羣。截至2019年,廣西綠色化工新材料產業初步形成了“油、煤、氣、鹽” 並進的多元化石化產業體系,電子信息產業形成了以北海、南寧、桂林3個城市爲區域中心的電子信息製造業聚集區,機械製造擁有工程機械、內燃機、電工電器、農業機械、儀器儀表等較爲完備的製造體系;碳酸鈣行業產能約佔全國總量的三分之一,是中國碳酸鈣產業四大生產基地之一;基本形成了從整車、零部件到銷售及品牌的汽車全產業鏈。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二級巡視員陸愛平介紹說,廣西將在“十四五”規劃期間,重點圍繞工業高質量發展規劃,把北部灣沿海石化產業基地打造成爲全國重要石化基地;重點發展手機、新型顯示、電聲產品產業鏈,力爭形成體系完整、具有較強創新能力的產業集羣;加快培育國內一流的汽車品牌,力爭將廣西建成全國主要的汽車生產基地以及面向東盟的主要汽車出口基地等。

西部陸海新通道打造開放發展新支點

廣西有“一灣相挽十一國,良性互動東中西”的獨特區位,通過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中國—東盟信息港和中國—東盟港口城市合作網絡,在“一帶一路”建設、構建面向東盟的國際大通道中發揮着重大作用。將成爲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戰略通道,連接“一帶”和“一路” 的陸海聯動通道,支撐西部地區參與國際經濟合作的陸海貿易通道,促進交通物流經濟深度融合的綜合運輸通道。2020年1-9月,北部灣港海鐵聯運班列累計開行3174列、增長109%;北部灣港完成集裝箱吞吐量351萬標箱、增長34.9%。中越(南寧至河內)跨境直通班列累計開行108 班、增長200%。此外,以中國—東盟博覽會、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峯會已成功舉辦16屆,已經形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南寧渠道”;泛北部灣經濟合作論壇等平臺作用不斷提升;以“兩區多園”促進國際經貿與產能合作;防城港國際醫學開放試驗區建設加快推進。廣西參與建設的國際合作園區達20多個,覆蓋東盟10國。截至今年9月末,廣西跨境人民幣結算總量超過1.2萬 億元,結算規模排西部邊境省區第一。自治區發展和改革委一級巡視員黃汝焜介紹,廣西將着眼服務於形成國內大循環爲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以互聯互通、產業合作、貿易升級、金融開放等爲主攻方向,充分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高水平建設“一帶一路”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深化拓展“南向、北聯、東融、西合”全方位開放發展新格局。

構建“三地兩帶一中心一基地”文化旅遊發展新格局

廣西擁有豐富的自然和人文歷史等文化旅遊資源。在觀光遊覽、休閒度假、醫療養生等文化旅遊產品打造上具有先天優勢。近年來,廣西以全域旅遊示範區、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國家5A級景區等品牌創建以及文旅重大項目建設爲抓手,大力構建“三地兩帶一中心一基地”文化旅遊發展新格局。其中,“三地”即桂林國際旅遊勝地、北部灣國際濱海度假勝地、巴馬國際長壽養生旅遊勝地,“兩帶”即中越邊關風情旅遊帶、西江生態旅遊帶,“一中心”即南寧區域性國際旅遊中心城市,“一基地”即爲中國—東盟(柳州)旅遊商品與裝備製造基地。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副廳長賴富強介紹說,自治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文化旅遊產業發展,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優惠政策和有力舉措,包括降門檻,保用地,建立公開、透明、平等、規範的健康旅遊服務業准入制度。減稅費,強金融,全面落實支持文化旅遊發展各項政策措施,在企業用電、用氣、用水價格上給予優惠。建機構,抓項目,成立廣西大健康和文旅產業工程指揮部,從政策、土地、金融、招商推介等方面優先給予重大項目支持。目前,萬有(南寧)國際旅遊度假區、扶綏恒大文化旅遊康養城、北海銀基國際濱海旅遊度假中心、桂林雁山融創(萬達)文化旅遊城、防城港江山半島大健康和文旅項目集羣等一批投資超百億的項目已落戶廣西。廣西將堅定不移走高質量發展之路,建設大項目,打造大品牌,形成大產業, 提升集約化、品質化、國際化水平,推動文化旅遊發展邁上新臺階。

共享自貿試驗區新機遇

2019年8月,國務院批准設立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這是我國唯一既沿海又沿邊的自貿試驗區,也是全國第一個在少數民族自治區設立的自貿試驗區。一年來,廣西已形成重大改革在自貿試驗區先行先試,各類資源要素向自貿試驗區集聚的良好態勢。自治區商務廳自貿辦專職副主任譚秀洪介紹說,廣西緊密圍繞主導產業發展方向和企業需求,對標國際國內一流水平,以制度創新全力優化營商環境。如今已經在自貿試驗區建設中做到了“六個率先”,即率先出臺《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條例》;率先出臺《支持自貿試驗區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率先完成首批省級行政權限下放;率先完成自貿試驗區證照分離全覆蓋改革試點;率先完成國際知名第三方營商環境評估;率先集成線上線下“一站式”“一窗受理”政務服務。此外,廣西自貿試驗區在吸引跨境物流、跨境貿易、跨境產業集聚等方面取得明顯成效。一年來,自貿試驗區新設企業突破1.2萬家、企業總數超過1.6萬家,是掛牌前4倍;外貿進出口額超1400億元,佔廣西同期總額30.9%,實際利用外資1.64億美元,佔廣西同期總額13.3%。中國(廣西)自貿試驗區三個片區高度重視首府南寧與北部灣(欽州)國際門戶港、崇左中國—中南半島陸路門戶的科學聯動、錯位發展。三個片區已明確主導產業開放型經濟發展方向。“廣西自貿試驗區建設高潮已經形成,將共同打造成本最優的跨境產業鏈,共同打造最安全便利的跨境供應鏈,共同推動跨境服務鏈升級發展。” 譚秀洪說。

“三大三新”產業蘊含着巨大合作商機

2020年以來,自治區黨委、自治區人民政府大力開展“三企入桂”活動,從內涵和構成來講,僑商僑領都屬於“灣企入桂”和“民企入桂”的組成部分,也是加快推進“三企入桂”、推動廣西加快發展的重要力量。自治區投資促進局副局長陶德文介紹說,廣西投資優惠政策多重疊加,相繼出臺《廣西招商引資激勵辦法》《關於切實加強我區利用外資工作的通知》等多條優惠政策措施,如對高新技術企業、總部企業招商引資項目,按項目當年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的1%給予項目業主一次性獎勵,單個項目獎勵資金最高可達3000萬元。對引進高新技術企業項目進行獎勵,在全國省級招商引資激勵政策中屬於首創。此外,廣西還在減稅降費、財政支持、用電、土地、人才用工等方面彙集衆多優惠政策。爲讓客商放心投資、安心經營,廣西還持續在優化營商環境上下狠功夫。2019年廣西成爲全國優化營商環境工作中獲表彰的唯一西部省份,《廣西壯族自治區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已於2020年7月1日起施行,全面對接國家《條例》,細化落實條款。陶德文介紹說,廣西持續發力構建親清政商關係,已經構建起了項目代辦平臺、政企溝通平臺和投資投訴平臺,積極出臺有效政策措施,大幅提升政務效能,大力度降低要素成本。

來源:華聲晨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