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來,《花樣年華》藝術魅力不減,它將華語世界之美,優雅的銘刻在全球視野之中,成爲全球影迷和媒體心目中的時代經典。

英國著名的電影雜誌《視與聽》2012年將《花樣年華》列爲影史五十部最佳影片之一,也是唯一上榜的華語片。

連挑剔的法國人也對《花樣年華》讚賞有加,2000年《電影手冊》首次評選年度十佳,它就入選位列第五;十五年以後《手冊》再次評選電影史的最佳250部電影,《花樣年華》又是唯一入選的華語片。當然,它在西方各大電影媒體受到的讚譽和佔據的榜單數不勝數,幾乎沒有其他華語電影可以與之媲美。

《花樣年華》就影片所講述的故事本身而言,古老而又普通,沒有什麼新意,無非就是一個講述婚外戀的愛情故事;就影片的情節來說,既不曲折也不扣人心絃,可以說簡單而又平淡。

那麼,爲什麼這樣一部故事普通、情節簡單的影片能被人們稱之爲經典?

關鍵就在於導演王家衛在影片中所使用的巧妙而別緻的表現手法,通過這些藝術手法爲這個普通的故事賦予了一個內蘊深廣、新穎脫俗的主題,使這部電影達到了形式與內容的完美結合。

想必大家都知道,張曼玉在《花樣年華》中的前後一共換了20多件旗袍。

導演王家衛把旗袍作爲一種隱喻道具,無形中向觀衆傳達了故事的信息、人物的情緒變化,起到了塑造藝術形象的作用。

在影片中旗袍象徵着蘇麗珍高貴的個性特點,她一直對自己、對周慕雲說“我們不會和他們一樣的”,表現了她心中高貴的個性特點。而且旗袍是中國的傳統服飾,在一定意義上,旗袍在影片中也是傳統思想的象徵。

正是由於蘇麗珍的“高貴”個性,以及受到傳統道德思想的影響,使她無法克服自我、衝破道德的束縛去追求自己的真愛。這就是成就了他們“無言的愛情”的主要原因。

拍《花樣年華》時,每次上戲都要花5個鐘頭化妝,張曼玉說,“我最開始時恨死了穿旗袍!”

每天花5小時梳妝,做懷舊造型很辛苦,穿上細高跟鞋尤其痛苦。一拍戲就想罵王家衛,罵完了又忘了。起初難以適應片中的髮型、化妝和服裝。但9個月過去後,便覺得這很自然。時間幫了很大的忙。

對於《花樣年華》中爲什麼要換那麼多套服裝,張曼玉說:“最開始我是不知情的。戲一直都拍不完,又不時停拍,有些景又是後加的,原有的衣服又不合適,於是又挑合適的布再做,就這樣愈做愈多了。

起初怕像時裝表演,觀衆會看衣服多過看戲,但後來才明白,要不是這批衣服,觀衆就看不出戲中時間的流程了。因爲戲取景都是在屋內,或者上下樓梯之類,很少有外景。如果不換衣服,觀衆就會混淆了。”

女神之所以能成爲女神,可不僅僅是顏值讓人迷戀,身形和氣質必須要達到完美統一的狀態纔行。張曼玉這張背影照完美詮釋了一點,玲瓏有致的身材每一分的凹凸都恰到好處,只要身材高挑又骨架小巧的中國女人,才能把旗袍穿出這等極致的風味。而張曼玉近一米七的身高也發揮了大好優勢,小高跟一蹬下半身達到“黃金比例”,哪怕是背影也能迷倒萬千觀衆。

當年,隨着電影在內地各大城市上映,內地颳起了陣陣旗袍風,該片在廣州舉行放映儀式時,女主角張曼玉和導演王家衛二人同時出席,主辦方還專門安排了一個別出心裁的旗袍時裝秀,張曼玉在戲中穿過的旗袍一一亮相,激發了很多女觀衆的旗袍情節,許多女觀衆到中式服裝店訂做旗袍,有的甚至拿着張曼玉的劇照,要求做和張曼玉一模一樣的旗袍。

爲此,北京舉辦了一場名爲:“東方女性美,梳妝好年華”的旗袍秀,以配合該電影的演出,花樣年華不僅在內地引發了人們的旗袍情節,在海外也引起了陣陣的旗袍熱,當電影在英國上映時,英國人舉辦了多場的旗袍展,歐洲甚至出現了一批曼玉旗袍迷。

爲什麼花樣年華引發蘊藏在中國人心中的旗袍情結,甚至在海外帶起一陣陣的旗袍熱潮,探究其中的緣由,不僅因爲旗袍這種傳統的服飾在戲中被表現得很唯美,更因爲,旗袍具有超越歷史和超越民族的獨特魅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