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記者:張浩川

鄯善臺記者:阿不來提

在能源數字化趨勢下,國家電投集團新疆能源化工吐魯番有限公司充分利用新的信息技術,以全面數字、全面互聯、全面智能爲主攻方向,將數字化、智能化充分應用到光伏產業,按下了以數據驅動企業轉型發展的“加速鍵”。

在國家電投集團新疆能源化工吐魯番有限公司連木沁區域電站的監控室裏,技術人員正通過電腦監控觀察監測太陽能板的運行狀況,相比之前節約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這種便利正是得益於電站裏一個個匯流箱收集數據信息,並回傳中控室,經過系統分析後,展現在監控屏幕前。

國家電投集團新疆能源化工吐魯番有限公司連木沁區域電站運檢長馬吉洋說:“這個就是我們匯流箱智能分析系統,有了分析系統,我們再也不用冒着40多度的高溫去巡檢、對標,只要一部手機就能掌握每一塊組件運行狀態,實現電站雲端管理,發電量也提高不少。”

馬吉洋所說的匯流箱智能分析系統,是在今年8月份由該公司研發成功的,並通過了中科合創(北京)科技成果評價中心的評價,該系統在光伏電站增值提效方面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馬吉洋說:“它通過霍爾傳感器監測電流,提高了我們處理故障的及時性和準確性,該項目爲連木沁光伏電站7萬千瓦的電站每年減少故障損失電量75萬千瓦時,降低成本50萬元。”

吐魯番前期建設的光伏電站沒有配置數據監測系統,其運行相關數據,如組串電流、電壓、溫度等都需要人工現場測量來完成,費時費力不說,還不能準確反映實時狀況。國家電投集團新疆能源化工吐魯番有限公司連木沁區域電站站長楊衝說:“主要有兩個問題,一是在中控室無法及時發現廠區內各支路故障,造成大量的損失電量;二是巡檢強度大,以連木沁7萬裝機容量,組件數量高達28萬塊,單純巡檢一次需要一個月。”

面對這類問題,該公司成立了技術研發攻關小組,探索運用無線傳輸、雲儲存、大數據等先進技術手段,成功研發光伏場站匯流箱智能分析系統,取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1項、軟件著作2項。現在只需提前設定好判斷條件,通過實時監測信號強度,就能一目瞭然地知道光伏電池組件的運行狀況。不僅提高了通訊數據穩定性和可靠性,也解決了目前光伏電站監測裝置成本高、施工量大、工期長、受強弱電限制等問題。

國家電投集團新疆能源化工吐魯番有限公司科技創新部主任李松博說:“以連木沁光伏電站爲例,每年可增發電量120萬千瓦時,創造經濟效益110萬元。光伏電站對標子系統,可實現電站對標工作的標準化、自動化、網格化和系統化,定量定性分析光伏電站生產運行情況,準確查找電量損失原因,以此提高電站發電能力。”

截至2020年8月底,該公司已完成106個方陣匯流箱智能化改造,系統運行穩定,後期將會在全疆推廣應用。除了使用智能化匯流箱監控系統,該公司還投入了光伏組件清洗機器人,通過光伏場站匯流箱智能分析系統所提供的運行數據,合理安排智能清洗機器人工作時間,與光伏電池組件發電工作時間錯峯運行,避免了清洗帶來的電量損失,也保證了組件的使用壽命。

李松博說:“每臺清洗機器人可以負責160塊至200塊電池組件的清洗工作,大約需要15分鐘就可以完成。通過這種方式,既避免了清洗對電量造成的損失,同時也提升了電池組件的清潔程度,確保每塊電池組件始終處於最優的清潔狀態,每年可減少清洗費用大約160萬元。”

一系列的技術創新,在電站數字化智能化領域不斷實現新突破,爲智慧電站提供了有力支撐,更是爲企業提高了發電量,創造了更高的經濟效益。截至本月,該場站年累計發電量1億千瓦時,較去年同期增發300萬千瓦時,增加經濟收入264萬元。

李松博說:“我們通過與高校、科技型企業開展產學研合作,及時瞭解行業技術需求;通過運用大數據平臺、三維建模技術、北斗衛星定位系統,打造智慧化、數字化新能源場站,同時將繼續加大力度培養具有超前思維、較強開拓能力和較高專業知識的研發團隊,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實現高質量發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