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村的豆丹書記可是俺們三顧茅廬留下來的好書記啊!”日前,汾陳鎮宋堂村脫困戶邵俊坡高興地對記者說。

邵俊坡說的豆丹書記是汾陳鎮宋堂村駐村第一書記崔戰偉,是許昌市委黨校下派的第一書記,從2017年入村以來,他帶領羣衆養殖豆丹蹚出了一條致富路,不僅讓宋堂村民腰包實實在在鼓了起來,而且讓汾陳鎮成了襄城發展產業助力脫貧攻堅的一個榜樣。

“你嚐嚐,這就是傳說中的油炸豆丹,味道怎麼樣?”在村委會第一書記的小廚房,崔戰偉端着一盤金黃的豆丹讓記者嘗,看到記者伸出的大拇指,崔戰偉打開了話匣子。

說起來宋堂村的豆丹養殖,也是無心插柳。2018年,貧困戶邵俊坡開始養殖豆丹,崔戰偉一開始並不看好,毛茸茸的小綠蟲能帶來什麼效益?接下來的幾個月,崔戰偉天天到邵俊坡的豆丹地裏轉悠,從蟲卵到成蟲,從懷疑到驚喜,這個小小的豆丹,一下子讓崔戰偉這個市派第一書記長了見識。

邵俊坡的3畝豆丹養殖時間只有短短的70天,收入就達1.5萬元,畝產竟然淨賺3000元。邵俊坡的成功,深深觸動了崔戰偉,這麼好的致富方式爲什麼不用呢?!

接下來,崔戰偉帶領村兩委幹部到連雲港灌雲縣考察,巨大的市場讓村兩委幹部看到了希望。宋堂村不靠山、不靠水、更不靠國省道,這個“三不靠”的小鄉村卻有着肥沃的土地,正好適合豆丹養殖。看着村兩委幹部熱忱的眼神,崔戰偉下定了決心:“幹!”

2019年,宋堂村籌資40萬元,建成13座大棚,開始了土裏刨金。第一批豆丹一經上市,可觀的效益一下子讓村民沸騰了,實實在在的人民幣讓這個土裏刨食幾輩子的農民嚐到了甜頭,看到了希望。2020年,宋堂村又養殖豆丹近五百畝,135萬元的收益,讓宋堂豆丹成了汾陳鎮一張響噹噹的名片!

宋堂村富了,原來泥濘不堪的泥土路在崔戰偉的努力下變成了寬敞平坦的水泥路,600平米的文化廣場,滿村飄香的桂花樹,讓村民們開始邁進了小康生活。按理說,宋堂村的羣衆應該高興的,可第一書記到屆崔書記要走的消息傳來,一下子讓村民們緊張了起來。

“崔書記不能走!”帶着對崔戰偉滿滿的信任和眷戀,富了的宋堂村民跑縣裏上市裏,誠摯地挽留他們滿意的崔書記。市委黨校的領導和崔戰偉的家人看着一張張淳樸的笑臉,聽着一句句“讓崔書記留在俺宋堂村吧!”,樸實的話語和渴望的神情,終於打動了黨校的領導和崔戰偉的家人,崔戰偉連任了。

走在平坦的鄉間小道,看着一座座在綠油油的莊稼地裏散發着希望之光的豆丹大棚,崔戰偉感慨地說:“有時我也會問自己,我做什麼了?宋堂村的變化是村兩委幹部帶領大家幹出來的,我只不過在大家奔小康的征途上,剛好一路同行而已!而他們卻給了我滿滿的信任和沉甸甸的榮譽,我要用更踏實的工作,來回饋這方熱土,讓我們宋堂村越來越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