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煌“十三五” 展望新未來

“現在種地變簡單了,瓜果蔬菜在網上賣,而且村村都通上了水泥路,大夥兒的收入增加了,房前屋後的垃圾也沒了,日子越來越有奔頭了。”榆中縣城關鎮分豁岔村村民楊自龍說起脫貧的事兒,高興得合不攏嘴。

我市原有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1個、國家六盤山片區貧困縣3個、插花貧困縣(區)1個,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村256個。近年來,我市按照黨中央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戰略部署和甘肅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要求,始終把抓好脫貧攻堅作爲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緊盯“兩不愁三保障”目標,各級財政投入專項扶貧資金近40億元,採取堅決有力措施,全力打好脫貧攻堅這場硬仗,推動脫貧攻堅工作取得決定性進展。全市脫貧人口由2011年的31.79萬人減少爲2019年底的1277戶3822人、貧困發生率由24%下降到0.32%;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6224元增長到2019年的13605元,4個貧困縣全部實現脫貧摘帽,256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全部退出脫貧序列,歷史性地實現了區域性整體脫貧,爲決勝全面小康、推進鄉村振興奠定了堅實基礎。

聚焦薄弱環節,加快補齊脫貧攻堅短板

迎着和煦的陽光,走進永登縣通遠鎮青嶺村建檔立卡戶盧玉珠的家,這是一座兩層樓的庭院,庭院收拾的乾淨整潔。在院牆一角,主人專門砌了一處花壇,綠油油的青菜勃勃生長,開着紅色的花兒散落其中,明媚光亮。窗臺和陽臺上也擺滿了花,紅的,黃的,紫的,就像盧玉珠的心情一樣好看。

在幾年前,盧玉珠想都不敢想,在土房裏住了大半輩子,還能住上這麼好的房子,過上像城裏人一樣的生活。而在此之前,家裏用水都需去井裏挑水,挑水來回得半個小時,然後把水存放在窖裏。現在,家裏通了自來水,隨用隨取,方便又安全。馬路修到了家門口,出趟遠門也方便了。

青嶺村的如意生活,是從易地搬遷開始的。2018年該村實施了易地搬遷項目,搬遷46戶149人,從根本上改善生存發展條件,實現在易地搬遷中扶貧、在扶貧中發展、在發展中脫貧。

我市針對貧困村生產生活條件差、基礎建設薄弱的實際,引導各級各方面用有限的時間和資金,全面加強危房改造、易地搬遷、安全飲水、道路建設工程,不斷夯實脫貧基礎,累計改造農村危房28649戶,全面消除C、D級存量危房,搬遷建檔立卡戶1568戶5543人,實現搬遷羣衆脫貧1415戶5017人,脫貧率90.4%。同時加大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建設力度,解決39.63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和34.83萬人的飲水不穩定問題。2019年底全市安全飲水普及率達到100%、農村飲水安全集中供水率達到98%、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0.48%,安全飲水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建制村通暢率100%、自然村暢通率89.6%。全市58個鄉鎮、18個涉農街道的676個建制村、47個涉農社區100%通硬化路。

聚焦產業發展,着力促進農民穩定增收

園子岔鄉是榆中北山地區6個鄉鎮中最靠北的一個鄉,貧困發生率高達36.47%。在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幹部的幫助下,園子岔鄉積極思變,尋找脫貧突破點,變自然劣勢爲比較優勢,全面發展百合產業,農民收入大幅提升,生活面貌發生巨大改變。目前,全鄉6個貧困村全部實現脫貧,貧困發生率下降至1.01%。以前農民種植傳統農作物,一畝地年收入只有幾百元。種植百合後,畝收入達到了5000元,幾乎家家戶戶買上了小汽車。

園子岔鄉靠發展百合產業打了翻身仗,永登縣龍泉寺鎮大澇池村農民則靠養驢走上了致富路。來到大澇池村的子山種植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一頭頭四肢修長的黑驢正悠閒踱步。這些大個兒黑驢,是合作社從遼寧引進的“渤海驢”,數量已有1000多頭。

我市始終把發展特色富民產業作爲實現穩定脫貧的治本之策,制定了培育壯大特色農業產業助推脫貧攻堅實施方案和牛、羊、蔬菜、馬鈴薯、中藥材等產業三年發展計劃,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特色主導產業,2019年高原夏菜、百合、玫瑰、中藥材種植面積分別達到82.96萬畝、12.1萬畝、13.16萬畝、13.78萬畝。全市共有市級以上龍頭企業185家、農民專業合作社4656家,着力構建“龍頭企業+合作社+致富能人+貧困戶+商業保險”的產業發展新機制,通過入股分紅、勞動務工、代種代養、訂單收購、土地流轉等模式,帶動貧困羣衆實現增收脫貧。參與“三變”改革的村552個,參與農戶達到6.7萬戶,發放入股分紅4185萬元,夯實了農戶脫貧基礎。

聚焦目標標準,不斷提高兜底保障能力

挑選、裝料、封口……在寬敞明亮的軟兒梨茶飲加工車間裏,工人們忙個不停,上泥灣村建檔立卡戶魏惠清找到了自己“夢寐以求”的工作。“一天上班8小時,中午和晚上能照顧孩子,從家到上班的地方騎車就5分鐘,在家門口就業掙錢確實太好了。”魏惠清開心地說。

丈夫常年在外跑車,兩個孩子正在讀書。昔日被“拴”得死死的魏惠清,如今實現了“進廠不離鄉、上班不離家”的夢想,月收入可達2000多元。

農民不會幹,怎麼辦?投資創辦“就業車間”的企業——甘肅品樂谷農產品供應鏈產業科技有限公司立足皋蘭什川鎮的資源優勢,建起軟兒梨三泡臺生產車間,將“閒得慌”的村民變成了“坐得住”的產業工人,目前,企業解決當地農村勞動力50多人,其中貧困戶10多人。

我市切實把社會兜底作爲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底線保障,緊盯貧困人口脫貧、貧困縣摘帽目標和“兩不愁三保障”標準,深入抓好就業扶貧、教育扶貧、健康扶貧和兜底保障等方面政策的落實。特別聚焦老弱病殘等特殊困難羣體,推進農村低保標準和扶貧標準有效銜接,積極完善低保、臨時救助、社保等兜底機制,全市農村低保標準由2017年的每人每年3500元提高至現在的4428元、農村特困供養對象基本生活標準由每人每年4825元提高至現在的5757元,實現應保盡保,並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商業保險運作方式,積極探索“兩保一孤”特困人羣醫療費用困難前置幫扶機制,織密織牢社會兜底保障網。

聚焦收官之戰,統籌推進脫貧攻堅

七里河區西果園鎮鷂子嶺村第一書記張文瑋是去年6月份駐村的。說起一年來的工作,張文瑋感慨萬分。一年來,張文瑋和駐村工作隊隊員當好宣傳員、信息員、戰鬥員、監督員、指導員、服務員,動員廣大村民積極行動起來,廣泛參與到脫貧攻堅、“兩不愁三保障”及飲水安全突出問題清零行動、“廁所革命”等重點工作中來,對8戶未脫貧戶、7戶鞏固脫貧戶每季度進行走訪,對其他建檔立卡戶進行重點走訪,將走訪羣衆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及時梳理歸納上報,推動了問題解決,累計爭取各類項目及資金支持摺合人民幣約27萬元。

今年以來,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市上下深入貫徹落實中央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精神和省委、省政府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各項部署,按照7月份接受國家脫貧攻堅普查,6月底前全面完成各項目標任務的要求,緊盯剩餘貧困人口、監測人口、邊緣人口“三類”人員和薄弱不足環節,從“攻堅、鞏固、提升、兜底、整改”等五大方面,努力克服疫情影響,集中攻堅、狠抓落實,統籌推進脫貧攻堅各項工作,確保高質量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收官之戰。

久困於窮,冀以小康。隨着一幅幅脫貧攻堅的宏偉畫卷在金城大地徐徐展開,幸福美好的小康夢變得越來越真實可感。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董永前 文/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