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濱州市濱城區,麪食這塊,中裕的影響幾乎無處不在

以早餐爲例:

在家喫,用的可能是中裕的麪粉或掛麪

外出喫,29家“中裕快餐”遍佈全區各個角落

到單位食堂,喫到的饅頭、包子大部分是中裕直接配送的

作爲一家農業龍頭企業,中裕一邊連着市民的餐桌

另一邊還關係到濱州及東營、淄博、德州等周邊市縣35萬戶農民的增收大計

一粒小麥,在中裕能轉化出10大類、500多種產品。

從育種,到飯菜上桌,麪粉廠出身的中裕,擁有全國最長、最完整的小麥產業鏈,通過“三產融合”的方式,他們把小麥產業做到了極致。

“農業三產融合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大方向,是提升農業競爭力的重要途徑,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至關重要。”在接受大衆日報採訪時,山東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張清津如是說。

2004年,菏澤人王連崗辭職下海,2006年,成立牡丹應用研究所,之後成立公司,牡丹籽油、牡丹茶、牡丹化妝品是其生產的三大系列產品。

今年4月,王連崗一改之前與種植戶“錢貨兩訖”的來料模式,與11家牡丹種植合作社簽訂了萬畝牡丹種植合作協議,邁出了牡丹產業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第一步。

“這些年的經驗讓我越來越清楚,將牡丹種植、加工和銷售綁在一起,才能讓種植戶有收益,加工企業有資源,牡丹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充分發揮“家庭農場、合作社、龍頭企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和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的帶動作用,是山東推進一產(一般泛指農業生產)二產(一般指農產品加工業)三產(一般指農業相關服務業)融合發展的主要特徵。

據山東省發改委發佈的信息,截至2019年底:

全省工商登記註冊的農民合作社21萬家,家庭農場7.3萬家;

農業龍頭企業達到9600家(其中國家級106家、省級901家)

參與產業化經營的農戶超過1800萬戶。

大衆日報記者在調研採訪時發現,在這些龍頭帶動下,“1+2”“1+3”“2+3”“1+2+3”等各種三產融合模式、各種業態在全省遍地開花。

△點擊查看10月23日大衆日報1版相關內容

△點擊查看10月23日大衆日報3版相關內容

對於三產融合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困惑,如:

如何強化利益聯結,保障農民合理獲得產業鏈增值收益?

如何吸引二三產業人才進入鄉村?

如何解決三產融合中建設用地?

……

被採訪對象也給出了自己的回答,感興趣的用戶可點擊文尾的鏈接進入大衆日報記者發回的專題報道。

“三產融合是山東農業的一個重要優勢,其中的關鍵是龍頭企業帶動。山東的龍頭企業發展在全國來說都是名列前茅的。今後山東還應該加大龍頭企業的發展力度,並進一步延伸產業鏈,強化山東三產融合的優勢。”張清津研究員對三產融合寄予厚望。

相關文章